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释“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释“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贰”是个相当复杂的交叉词,无论是义项的切分、词义的概活,还是词义发展的脉络,都还有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文章探讨了“贰”的词义系统,“贰”词义的发展,通过“贰”与“二”、“、”字的比较,阐明“贰”的词义系统,进而讨论有关《左传》中“贰于X”的释义问题。

关键词:“贰”词义系统“贰于X”

一、引言

“贰”的词义义项很多,在古书注解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其词义系统的复杂,导致“贰”的释义有很多的疑惑之处。如《左传》中的“贰于X”句式的释义问题。我们先来梳理下“贰”字词义系统的发展。

二、“贰”的词义系统的发展

“贰”在《康熙字典》里的解释是“[文]副益也。[・周官]公弘化。[]副三公。[周・天官・小宰]掌邦之六典、八、八之。[],副也。[・少]式。[],副。又二同。[易・坎卦]樽酒簋。[]一樽之酒,二簋之食。[・曲]不。[],重膳也。又[坊]惟卜之日二君。[]二,又[雅・],疑也。[疏]者,心疑不一也。[・大禹]任勿。[・大雅]心。[左・元年]。[]而相疑者,因而之。又[左・元年]而大叔命西鄙北鄙於己。[]鄙,邑。,也。又[左・二年]王于虢。[]王欲分政於虢。又[玉篇]代也,也。又姓。[]《後秦》有後魏平太守。”可见贰的本意是副、益,发展为二,疑心,两属等。

“贰”在《汉语大字典》里的注解是,“贰,会意。从贝,,(èr)声。本义:副”。有多个注解。(1)贰,副益也。――《说文》。段注:当云副也,益也。”簋贰用缶。――《易・坎卦》。又如:贰佐(州县官的副);贰相(副相);贰官(副职)。(2)二的大写――用于会计账中以防伪造。(3)又如:贰端(二端);贰统(分一统的帝系为二)。(4))古国名。故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楚屈瑕将盟贰、轸。”――《左传》。(5)辅佐。贰臣由旧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担任官职的人。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注:“贰,两属也。”、“誓死不为贰臣”。可见“贰”的词义发展与“二”离不开。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

(一)贰与二

“贰”在现代人的头脑中,是大写体的二字,但在古代“贰”和“二”完全是两个字(词):一个是动词,有时兼作名词,一个则是数词。它们最多不过是一组音同义通的同源字。王力先生说:“贰,一般不用作数词,而是二的抽象意义,如两属,不专一,有二心,副贰等。”。“贰”与“二”互借是有的,但出现较晚,而且越古越少。“贰”作为大写体的二字的广泛通用,乃是则天皇帝以后的事。

如果说有的文献中是说“贰”是名词作动词,如《诗经》中的“士贰其行”,就有人认为“贰”字是数词“二”的借字,但如果只这样的话,那么在此之前“二”字就应该先有这种用作动词表示相应意义的用法。然而有学者统计了《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四书“二”字共出现579次,除了7次“二三”连用用作动词外,竟没有一次单独用作动词的。这说明在“贰”作动词,表示“两属,不专一,有二意”等义的时候,数词“二”并没有这种用法所以“贰”不是“二”的借字呢。“贰”不是“二”的借字,即不是数词,当然就谈不上“数词用作动词”了。在“士贰其行”中的“贰”就是“贰”的本字,解释为“判、背叛”。

(二)贰与、

古书中借“贰”为“”确实存在,毋庸赘言。如果把“贰、“”两字,在字的形体和它们在古书中的使用情况加以比较,便会发现古籍中找不到“贰”讹为“”的现象,并非怪事。

从字的形体看,无论是隶变前《诗经》成书前后的古文字阶段,还是隶变后《诗经》的流传时期,“贰”、“”二字都不大存在相讹的可能性。

再从两字在古书中使用的情况看,它们之间也缺乏相讹的机缘。有学者统计过“贰”、“”以及“”字在先秦几部有代表性的古籍中出现次数,“”,虽然在甲骨文、金文中既已出现,但根据统计看,当《诗经》编订成书之时,似已被弃置不用。战国后期、秦汉之际书中偶见,也只是使用频率极低的冷僻字,与“”缺乏足够的相讹条件。

既然“贰”不是“”的讹字,也就不可能是“”的借字。

(三)贰的词义系统

“贰”是个相当复杂的交叉词,无论是义项的切分、词义的概活,还是词义发展的脉络,都还有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果把“贰”的诸义项加以梳理,就会发现在“贰”的诸义项中,只有两个义项是基本的:一个是《说文》说的“副益也”,一个是《玉篇》的“离也,畔也”。其他义项都是从这两个基本义项辗转引申出来的。《说文》:“贰,副益也。”段注:“当云副也,益也。不妥,也。”《中文大字典》:“副之也,副益也、增益也。”副益,“贰”的本义。《周礼・天官・酒正》:“大祭三贰。”,注的就是本义。后来又以“副益”为根,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义:徐锴曰副贰者,相裨益就是增益的意思,动词,是“三贰,三益副之也。”用做助,辅助人~副职、副的,继承人~再复。“离、畔(叛)”是从“辅助”义反向引申而来的词义,即人们所说的“反训”。“贰”的这个词义一旦产生,便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成为“贰”的诸义项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义,并以此为“根”又衍生出许多新义。

综合以上可知,“贰”有两组义项:表副职、增益,引申表示辅助、亲附、服从、从属;数目,“二”之别体,引申表示并列、重复、改变、叛离.正由于此,有时难免发生误解。

三、《左传》“贰于X”的释义困惑

查《左传》“贰于X”句式出现不下十五次,有相反的两个用法。一表“同X相亲(亲近)”。这种用法的“贰于x”与“睦于x”有相同之处,其结构不必说是完全相同的。比如昭公十七年:“陆浑氏甚睦于楚,必是故也,君其备之。”下文说:“乃警戎备……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按“睦”有亲、密、厚等义(见《中华大字典》与“睦于楚”都有“同楚国相亲(亲近)的意思。”如《僖公三十年》之“郑贰于楚”。

一表“同X有二心”。这种用法的“贰于X”与“睦于X”论结构也是相同的,但表达的意思正相反。如“为归汶阳之田故,诸侯贰于晋。晋人惧……”。诸侯“贰于晋”,即诸侯“同晋国有二心”而不相亲(不亲近)了。

由此可见,“贰于X”还有与“睦于X”相反的用法。也就是说,“贰于X”有其相反的两个用法,既表“同X有二心”,即有离心,相疑而不相亲“同X相亲(亲近)”,而“睦于X”则只表“同X相亲(亲近)”。尽管有相通的时候,也是不能相替的。“贰于X”自有(不亲近),又表正因此,二者不能相替。

我们来看看句子。《左传・傅公三十年》:“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于楚”即是倾向于楚方面。很多学者认为其中“贰”的意思是“助”,“贰于楚”即是“助于楚”似有随文释义之嫌,“助”不合倒向、依附之义。所以在“贰于X”的注解方面,由于“贰”的两方面截然不同的意思,一是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二就是要弄清“贰”字词义,才可以正确的解释句子。

四、结语

综上“贰”字词义系统的复杂给“贰”字句式的释义带来很多疑惑之处,我们在解释句子的时候,必须弄清词的词义系统,这样在解答方面有很大的益处。(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316.

[2] 陈霞村.“贰”释义辨[J].辞书研究.1993(5).

[3] 罗宪华.释“贰”[J].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