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怀梆源流辨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怀梆源流辨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关于怀梆这个古怀庆府地方剧种的源流问题,有多方面的推断与探索,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对众多说法的分析,可以看出怀梆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不是单方面因素的作用,而是它们合力的产物,如果把怀梆的形成比作一个圆形的轨迹,那么,无论是有物可依的史实还是艺人相传的口碑;不管是政治因素或者是其它民间艺术的影响,它们都可以说是这个轨迹的组成点,对怀梆源流问题的研究不能走单线思维发展的道路,要辩证地、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关键词]怀梆 戏曲文物 史料记载 民间曲调 豫剧

怀梆的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及人文背景,牵扯到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地方性剧种。它的影响层面没有大剧种广,加上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对戏曲文化的贬斥态度,故而遗留下来的正史资料较少,为研究增加了难度。目前也只能通过一些古老相传的口碑,民间世代流传的俗谚,文人词作的字里行间,各县的地方志以及在怀庆府地区出土的戏曲文物等侧面资料,进行较为合理的研究推测。

一、戏曲文物与史料记载

(一)戏曲文物

戏曲文物是指在社会上存留或在地下埋藏的与戏曲有关的历史文化遗物,包括墓葬遗物、碑铭题记、绘画雕刻、手写的和版刻的剧本、戏台建筑或遗址等已经被发现和出土或尚待发现和发掘的实物资料。这对探索戏曲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繁荣和发展戏曲艺术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考古的方法对有关于戏曲发展的实物和史料进行研究,从而考察和考证戏曲文化的源流、形成与发展。

古怀庆府所辖县区上世纪相继出土了一系列戏曲文物。如,1973年10月,焦作市西北郊十二公里处王庄村东地出土了金代“散乐图”画像石。图中所示“舞乐”形状与戏曲演出十分相似;1974年在沁阳紫陵乡宋寨村出土的沁阳金墓杂剧砖雕,有一砖砌舞台,五座雕砖人像砌于舞台之上,由左至右一字排列做演出状;1981年夏,修武县李万公社平陵村出土的修武县金代《散乐图》石棺,其杂剧演出图与金代“散乐图”画像石极为相似。唯此图乐队多一吹筚篥人,人物位置也恰恰相反,图中标“小石调嘉庆乐”六字,这种在杂剧上标有演唱调式和曲调的文物在全国亦属罕见。还有一大批遍布怀庆八县的古戏楼和古戏园,如博爱的南道村玉皇庙戏楼,修武县衙门里戏棚。焦作范家戏园等遗迹都是戏曲艺术在怀庆府流布广泛,发展繁荣的证明。作为地方戏,怀梆的形成也或多或少地会受到这些戏曲艺术因素的影响。

(二)史料记载

河内(今沁阳市)盛行的隋唐歌舞剧《踏谣娘》,在《旧唐书・音乐志》、刘宾客《嘉话录》、《教坊记》等古文献中均有记载(第2页)。据《教坊记》载:“北齐有人姓苏,J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丈夫着妇人衣。徐行入场。行歌,每一叠,傍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称其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从记载可知,早期的歌舞剧是男扮女装,音乐上已有帮腔伴唱的形式出现,后苏妻改由女演员扮演,丈夫则由“郎中”改称“阿叔子”,并加入滑稽角色典库。随之又配以民族乐队伴奏,如宋《太平御览》五百七十三卷记载的“河朔演其曲而披之管弦”,证实了《踏谣娘》在演出上逐渐向戏曲形式靠拢。这些史料记载虽与怀梆无直接关系,但是,这些怀梆形成前的河内戏曲因素的确为它提供了繁殖生长的温床,奠定了相应的音乐文化基础。

二、民间曲调的借鉴

怀梆还借鉴了多种艺术形式,用来贴近生活。为使群众易于接受,还采用了许多当时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已经为群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

(一)海神戏

《中国戏曲剧种手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怀梆音乐》以及河南省文化局1982年编印的《中国戏曲史概论》均以海神戏演变说来定义怀梆。所谓“海神戏”指旧时每逢大旱,人们为祈雨求神而进行的祭祀活动。首先在桌上的神像前摆放供品,盘中放一水蛇(传为“河大王”化身),然后众人围着桌子演唱各种曲调,歌词多为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久而久之则有了“海神戏”的出现,据一些曾经参加过祭神演出的老艺人介绍;海神戏中的演唱曲调大都与怀梆各类板式中的唱腔相似。由此可见,怀梆形成初期也曾受到海神戏的影响,与它有一定程度的血缘关系。

(二)民间歌舞

怀庆府所辖地由来已久的各种民俗活动也为戏曲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据《获嘉县志》记载:“获嘉风气,春秋暇时必演戏三日,或曰酬神,或日还愿,实则人民娱乐之一种耳,其间又必装演种种故事…他若旱船、若皇杠、若狮、若龙之类,指不胜屈。”其它如《温县志》、《武陟县志》、《修武县志》等,都详细记载了当地的民间文艺、岁时民俗,以及每逢节令便进行的一些娱乐活动。一些表演形式现在仍流行于怀府各地。如狮子老虎、踩高跷、跑旱船、二鬼摔跤、霸王鞭等。许多广为传唱的民俗俚曲如“小放牛”、“钉缸调”、“捉海蚌”、“银纽丝”等曲调在怀梆唱段中亦时有出现,如下例:

例1《王大娘钉缸》1=G 2/4

曲例1的旋律动机常见于怀梆唱腔的流野水板和二八板,用来描述丑角和反面人物。曲例2就是在曲例1的基础上,将钉缸调的基本旋律拉宽一倍并稍做改编用于怀梆唱段中,如25|25|32 1|2-|就是23 5 235 | 32 1 2 |在节奏上扩充一倍变化而来的。这段欢快而又富有跳跃感的改编旋律巧妙地将小炉匠二旺诙谐幽默的形象描绘出来,听之倍感亲切。轻快活泼、优美动听的旋律,是生活赋予民间音乐艺术生命的证明,是民间艺术取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优良传统。怀梆对民间艺术的巧妙借鉴,使它具有了人民性的特点,为人民推崇和喜爱。

结语

怀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怀庆府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它的成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它成长的土壤。如果把怀梆的形成比作一个圆形的轨迹,那么。无论是有物可依的史实还是艺人相传的口碑,不管是政治因素或者是其它剧种的影响,它们都可以说是这个轨迹的组成点。对怀梆源流问题的探求不能走单线思维发展的道路,要辩证地、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怀梆的真正源流就是当地人民历代传承的勤劳、淳朴、乐观的精神,和面对生活时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态度,怀梆也正是在这样的沃土中生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