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学中应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为教学出发点,并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素材进行加工与提炼,使之成为有序的、指向明确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才能发挥情境带给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有效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一线数学教师积极尝试有效教学情境,勇于实践,达到了辅助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只考虑情境创设为教学带来的热闹,设计出来的情境脱离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不明确,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甚至有的设计偏离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问题及分析

1.情境缺少数学味

情境不能凸现数学内容的本质属性,活动的形式花哨,而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没能实现问题的解决与思维的同步发展。如A教师在执教《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出示创设的情境图后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些什么?这时课堂立即热闹起来。

生1:图中有小鸡和小白兔,它们在野外玩。

生2:图中有房子、大树和草地。

生3:图上还有小桥、河里有水。

生4:水里还有鱼在游……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七八分钟的时间过去了,还没出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2.情境缺少活动体验

多媒体课件演示虽然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直观认识,但是如果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思维活动会明显受到了课件的束缚,创新思维得不到激发,没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B教师在执教《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引出圆柱后,立即让学生观看课件,逐步演示圆柱的底面、高和侧面,再接着演示圆柱侧面展开的动画,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学生只知道盯着电脑屏幕走马观花地看学习内容,并没有真正地把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地把握情境创设的内涵,或者是说将情境教学的内涵片面化了。教学情境应该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一种有效的教学环境。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接近现实世界的情境,才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才有助于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创设蕴含数学训练、洋溢生活气息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熟悉的生活事物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比如,教学《整数加减法的简便方法》一课,探究130-99的简便算法时,在班内安排一个“付整找零”的情境,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顾客带130元钱去买一件99元的商品,付给售货员100元,售货员随即把商品交给顾客并找给顾客1元,这时顾客手中还有31元。全班学生经历活动,随即在作业本上写出计算过程,连学困生也清楚写出:130-99=130-100+1=31元。从而得出:多减的要加上的规律,促进了学生认知过程的飞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创设活动情境,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提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知识,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使学生手、脑、眼多种器官协同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体验的结果是成功或失败,构建起的数学模型,印象才会最深刻。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3.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加、减运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夺红旗”、“摘苹果”等方法进行。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

4.创设问题情境,引领思维走向深处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对如何进行转化不需要做详尽指导,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一个学过的图形?”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学生推到了活动的主体地位上,结果不少学生找到了不同于教材上的转化方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进行研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数学活动,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