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内学习管理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内学习管理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内学习法,是安徽省无为县教育局教研室盛书山老师主持的一项初中语文国家级课题。课题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探索学法,确定教法,构建了“读----问----试----评”的课内语文学习模式。四个环节中,“读”是“问”“试”的基础和前提;“问”是对“读”深化和扩展;“试”是解决“读”与“问”中的问题,检验本节课学习的得与失;“评”是对“读”“问”“试”过程与结果的评价。

语文课内学习法的主要理念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其教学的主要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积极参加课内语文实践活动。落实理念和策略的关键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到位发挥。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以为应在“导”上做文章:导读,导思----导问,导疑----导试,导练----导评,导结。

一、导读,导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阅读教学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此句,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思维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目标反复读书、带着问题反复思考。朗读要书声琅琅、念念有辞。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表现在明确“读”的目标、层次,设计“读”的方法;指明“思”的内容、要求,引导“思”的路径、方法等。至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读”“思”创造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导问,导疑

语文教学,教师要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指引质疑的途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读”、“试”、“评”时,才能真正激发参与的意识、态度。如果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问题转,就无主体性可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先有“疑”后有“问”,先有“问”后有“试”,再产生新“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启发诱导学生“疑”、“问”上着力。学生从不会疑、不会问到学会疑、学会问,到善疑善问,有一个过程。这个能力形成的过程,无疑离不了教师的启发、疏导。

l.要抓好预习思疑、自读质疑环节的教学,教会学生思疑质疑。引导学生求疑于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易错处和无疑处。

2.要在“导问”时,组织学生梳理所提问题,找出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值得讨论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3.要根据学生梳理出的问题,组织“试”(讨论、交流),针对点拨、指导。做到学生质疑与教师“导疑、导问”有机结合,质疑与解疑结合,“问”与“试”结合。

4.要重视习惯培养。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边读边想边卷点勾划的习惯等。

三、导试,导练

组织学生针对所提问题讨论、探究,析疑、解疑,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表现在精要恰当的引导、点拨上。既要把握准讨论、探究的质与向,即紧紧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又要控制好讨论、探究的量与度,做到少而精,不面面俱到,做到符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

(一)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在讨论中互相启发、补充,要议论纷纷、凿凿有据。要想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探究,问题就不能多,提出的问题要明确精要,就不能浅显或艰深。一般可以围绕梳理好的学生所提问题,围绕课后的思考题(两者常常是统一的)。

(二)学生能通过讨论、探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诱导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引导、点拨,一定要在学生理解不了不讲就影响讨论、探究时,要在学生应当理解而未能理解的地方。

(三)要把教师的活动大幅度减下来,在“试”的时间、量、面上都予以保证。

l.每节课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试”(读写听说,合作探究)。

2.要特别重视“试”的质量,调动学生“试”的积极性是关键所在。因此,要主要根据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教学。

3.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试”。建议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保证全员参与。

四、导评,导结

现代认识学指出,教学“要培养学生自己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并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司马贺语)。可见,对“读”“问”“试”的情况进行评价判断、归纳小结,应是学生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师的事。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指导学生评判,作结,保留正确的,符合要求的,舍弃多余的或不合要求的,形成正确的认识。但是,虽有一些教师注意到“导评”、“导结”,但不“到位”。为此,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对“读”“问”“试”的情况评价判断,作出结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到位。

1.实行多元评价,学生可以评同学,也可以评老师。

2.突出评价重点,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如果“评”面面俱到,必然蜻蜓点水,无法深入,评价也就徒有形式,是低效或无效活动,还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