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年偶像今何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年偶像今何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11月,姚明正式走进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课堂。在上“现代史”的大课时,姚明坐在了阶梯教室的最后一排,身边坐着一位穿格子上衣,戴眼镜的普通男生。没想到面对巨星,这位男生无比淡定,完全无视坐在身边的姚明,全神贯注认真听讲记笔记。这一画面被有心人拍得,眼镜男一夜之间便走红网络,被网友封为“淡定哥”。

从媒体的照片上看,“淡定哥”坐在姚明的身边,既没有索要签名,也没有激动异常,而是抬头看黑板,或是低头记笔记,目不斜视,表情自然,丝毫不受姚明气场的影响。有网友评价:“姚明旁边的帅哥太淡定了吧!”也有人调侃:“特别想采访一下姚明旁边那位同学,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

当“粉丝”们高举着“我爱你”的标语牌站在寒风中时,当为刘德华跳桥的杨丽娟成为新闻焦点时,人们都以为“偶像”的威力依然像爱情一样,足以在当下的年轻人中批量生产出许多“盲人”。就在这时,“淡定哥”出现了,人们不能不感到些许的惊讶:面对巨星,如今的年轻人为何能这么淡定?难道事情并非如之前所想的那样?今天的年轻人,对于“偶像”又持有怎样的观念呢?

偶像的质量标准

实际上,虽然现在是个强调个性和自我的时代,但“偶像”并没有从当代中国青年人群中退隐,而是以更为多元、富有时代特色的形态,在具体的生活内容中现身,时时制造引起争议的社会话题。

比如“粉丝”一词的被创造。“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指的是爱好某一事物的人。它随着2005年“超级女声”选秀活动的热播而成为流行词,如今频频在各主流媒体的语言中露脸,成为中国社会时代变迁的一个有趣注脚。

对于中国的很多年轻人来说,世界是从李宇春赢得2005年“超女”冠军的那一刻开始为他们而改变的。或者说,他们借助短信方式选举“偶像”这一机会,改变了世界。

2005年,李宇春甫一获得超女冠军,便作为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评选的25位年度亚洲英雄人物之一上了封面,2007年,再次登上该杂志封面,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而对于不喜欢李宇春的人而言,“玉米”们喜欢“春春”这件事情本身便是难以理解的。即使她再有“巨星范儿”,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她“不女不男”,是个与主流审美违逆的存在。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认为,当代青少年对明星生发出崇拜的感觉,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因为偶像满足了我们的幻想,通过追逐偶像,青少年为自己找到了先锋前卫的引领者,自我也得到了认同感。

你有权有钱有名,并不一定会成为年轻人崇拜的对象,想成为青年的偶像,必须符合他们心中的一些标准。

那么具体标准都有哪些呢?

青年偶像标准第一条:年纪轻轻,引领潮流

代表人物:韩寒 周杰伦

“你必须很年轻,而且必须成为NO.1,否则别说自己是青春偶像。”在济南读高三的女生韩佩泉说,“但问题是,好像大家对于什么是第一的概念都不一样,比如身边许多女生的偶像是王力宏,因为他帅。我可不这么想,我觉得周杰伦才真棒,你看他出道多早,音乐自成一派,很多都是经典了。”

想当年,周杰伦很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靠自己个性鲜明,甚至有点旁若无人的音乐风格一炮走红。时至今日,他已经成为娱乐界公认的教父级人物,即使他只有三十出头,即使他的每一张专辑都饱受争议。但处于争议的中心,似乎是天才的一种证明,这也给青春偶像们增加了独特的魅力。

类似的人物,还有韩寒和郭敬明。一个是中国汽车拉力赛的佼佼者,常以一身黑衣出现;一个是中国最富有作家,喜欢穿纯白衣裤,一黑一白,构成当下青年群体中颇有影响力的角色。他们的共同点还包括:都是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起飞的80后中公认的成功者,也都经常成为舆论的焦点,公众争议的话题人物。

“我很务实,我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很理性的,缺少作家的浪漫和理想主义。”郭敬明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这样说自己,“我更愿意务实地去做一些事情,坚持做慈善,办公司,培养作家,创造就业。”而这也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捧他的理由之一。

“我喜欢郭敬明,不喜欢韩寒,是因为‘小四’(郭敬明的昵称)很少在公众面前说什么,一直在做自己的事情,而韩寒给我的感觉是,很多时候就是在耍嘴皮子,骂这个骂那个。”大三女生蒋菲儿说。她从初中开始就读郭敬明的小说,一直到现在,搜集了郭敬明的所有作品。“但是至少他们都很真实,就是做自己,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那么同样地,喜欢韩寒的年轻人,也能找到许多理由来支持自己的偶像:“他能说出我心里想说,但说不出来的话。”在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做文案的王立言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从高中起关注韩寒,“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写出他那样的文字,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复杂的道理,这是真本事。”

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鲜明的个性。无论是韩寒的“酷”和随性,还是郭敬明的“唯美”和理性,都是通过张扬独特个性,为自己在社会中找到了难以复制的成功路径。这至少在向当代年轻人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想有大成就,你必须将你自己活出“彩儿”来,而不是随大溜。

青年偶像标准第二条:出身普通家庭,执著实现梦想

代表人物:刘翔 丁俊晖

想成为今天年轻人的偶像,不光要功成名就,或者长得美,还得是靠个人奋斗实现的,而非靠家庭出身、某种特殊背景,也就是具有“草根”属性。

不难发现这样一种规律:能真正赢得当代青年喜爱和尊敬的,一定是靠“真本事”一步步成就一番事业的“草根”。

“我特别喜欢打台球,但我并不敢想自己能像丁俊晖一样,打出个世界冠军什么的,就是玩玩。但我觉得像他这样的例子,的确会给人许多鼓励。”在北京的一家台球厅,25岁的李少波说,“我喜欢的都是国外选手,但每次丁俊晖在国际大赛上赢了,我也很高兴,要是输了,我也会感觉有点郁闷,我觉得他是在替我们这一代打球。”

丁俊晖出身普通个体户家庭,三年级时,父亲看出孩子的台球天赋,于是毅然卖房供他练球,多年辛苦最后终于修成正果,夺得世界冠军……丁俊晖的人生被舆论视为一部“励志大片”。刘翔和姚明的成长经历,也是相仿的剧情,这成为许多有类似出身的80后和90后视他们为偶像的重要原因。而人们容易忽视的一点是:当年丁俊晖在读初中时,因为痴迷台球,成绩一落千丈。若不是丁父自己就喜欢打台球,并且看出孩子“天赋异禀”,结合自己做生意的背景,相信不读书也一样能成功,怎会有勇气做出让孩子辍学练球的选择?

今天的青年偶像,在提供审美的满足之外,和过去一样,也具有榜样的作用。而榜样的作用,永远都是巨大的。在各级城镇,甚至乡村,很难统计究竟有多少青少年因为丁俊晖的关系开始苦练台球,但数量一定不会少。至少,丁俊晖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观念中对台球运动的不良印象。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可这实际上是一项很有档次的体育运动,而且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看到了通过种种上学之外的路径来获得人生成功的可能。

在制造新时代偶像的事业中,电子竞技也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不少男孩会崇拜国内外的一些电脑游戏高手,这更超出传统价值观的接受范围,因为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丧志,是“电子海洛因”这样可怕的东西。电子竞技高手,往往由于经常处于高强度的魔鬼式训练中,变得脸色苍白、身形消瘦,很少有健康的形象可言。而当他们细长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时,几乎所有的青少年玩家都会陷入对他们的崇拜中不能自拔。

“他们胜在这儿。”玩了十年电脑游戏的李天天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他们都是普通的孩子,都是靠实力才达到这种程度的,和丁俊晖、刘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如今在上海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做运营,曾经专门跑到北京去看一次电子竞技大赛。

这一幕,难免让人回想起多年以前围棋和象棋运动流行时,人们追捧聂卫平等围棋高手时的情景。时代在变迁,游戏的形态也在改变,但能触动年轻人内心的东西,仍然有规律可循。

青年偶像标准第三条:事业成功,有所担当

代表人物:李开复 俞敏洪

当代青年崇拜的人,不仅是青春逼人的偶像,还有不少“大叔”级的人物,比如李开复和俞敏洪。

《世界因你而不同》这个书名,会让人想起史蒂夫・乔布斯的那句“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而这也一直是李开复的自我要求。曾经出任微软和谷歌重要职位的李开复,除了丰富而出众的人生履历和成就让他成为“传奇级”的成功人士,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他最大的魅力其实还来自于他与年轻人分享关于成长和成功的宝贵经验和其他资源的意愿和作为。许多年轻人以有机会接触到李开复为荣。所以当他宣布要创建“创新工场”这一青年创业企业孵化器公司时,在广大年轻人中引起那么普遍的兴奋和响应,便显得顺理成章。似乎他多年积累起来的各种资源,都是在为这一步作铺垫而已。他试图建立一种基于年轻人前赴后继追求梦想这一现象基础上的新型商业模式,至少现在看,他干得不错。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也在有意无意间扮演了类似的角色。李开复为本土青年提供舞台,俞敏洪为想走向世界的年轻人提供“攻略”。他们一个是华裔美籍成功人士,一个是从未出过国的创业者,最后却殊途同归,成为当代颇有影响力的青年导师。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人,成功的路永远不止一条。人不能选择出身,人也不能选择一定会成功,但人可以选择是否为了接近梦想而努力。

不能不说,这是因为他们的言行和事功,切合了当下中国青年群体的真正需求,并能为他们提供实现梦想的具体解决方案。这是他们成为青年偶像的根本原因。

小右在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之前的最后一个夏天,从东北跑到北京来上新东方的GRE课程。用她的话说,不来新东方,出国的事情心里就没底。而且如果没去见识下新东方的那些名嘴,即使完全靠自己的实力去了美国,这个过程也是不完美的。像小右这样,为了上新东方,从天南海北扎堆到北京新东方总部来上各种课的中学生、大学生,每年人数便以万计,更不用提在各地分校上课的学生。

青年偶像标准第四条: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

代表人物:何炅 姚晨

山西女孩邹静媛曾经最大的愿望之一,是见何炅一面,这位湖南卫视的男主持人,是她长期以来的偶像。如今,已经大学毕业的她,虽然心中少了一些当年的狂热,变得淡定了一些,但提起“何老师”,依然是崇敬有加。“我觉得他就是传说中的完美男人。”她列举了何炅的许多优点,其中最让她感动的,是“何老师特别照顾别人的感受,一点也没有架子。”

虽然是公众人物,但格外平易近人,不会“耍大牌”,甚至经常主动和公众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这是像何炅这样的名人得到年轻人认可、欢迎甚至是崇拜的重要因素。这样的明星,至少还包括姚晨、王菲等。即使在网络上,以不加包装的“素颜”形象示人,也依然展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会让“粉丝”失望,甚至能得到更多喝彩。这一方面是自信,另一方面,也说明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娱乐业的变迁,中国的偶像明星们和公众交流之间,都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懂得如何相处,逐渐成为一个有持续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明星们越来越懂得,如何通过慈善、环保、对公共事务的发声和参与等方式,展现自己的社会担当,建立起自身的公信力,而这成为其具有可持续性的声望资源,为其带来关注和财富。

而“粉丝”们对他们的要求,最基本的一条,是“诚实”。“我绝对无法接受我喜欢的人骗我,无论这人是我男朋友还是王力宏。”

稍加盘点,就不难发现,在当代中国青年一代的“偶像”谱系中,没有政治人物,没有纯粹的道德楷模,能够容忍偶像的瑕疵。同时,由于社会群体的细分,每个小群体都有自己的偶像,比如学经济的追捧张五常,搞IT的追捧盖茨和乔布斯,喜欢音乐的追捧周杰伦,喜欢电脑游戏的追捧WCG的世界冠军……

既然不同的人群都有各自的偶像,那么对篮球不那么热衷的人,自然就很难会对篮球界的名人有太多感觉,即使这个名人是姚明。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淡定哥”这样的现象。

但无论是哪个群体,年轻人欣赏甚至崇拜的,都是那些勇敢追求并实现了自己梦想的人,以及一直在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人,因为这样的人,都很有个性,也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会自律,会有表率作用。甚至可以说,即使在今天这样流行嘻哈说唱音乐和网络游戏的时代,青年群体认可偶像分量的根本标准,依然是“德艺双馨”:你要在某一方面很出色,同时,你不能降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