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永泰公主墓的传世玉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永泰公主墓的传世玉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永泰公主名李仙惠,字辉,唐中宗李显第七女,高宗李冶和武则天的孙女,初封为永泰郡主。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嫁给武则天侄孙――驸马都尉武廷基。武周大足元年(701年),她因议论张易之、张宗昌兄弟,被武则天逼死,时年17岁。中宗神龙二年(706年),追尊为永泰公主,并与武延基一同由洛阳迁葬乾陵陪葬,号墓为陵。该墓在历史上曾被盗掘。20世纪60年代初对其进行了发掘,共出土各类文物1354件。该墓出土的玉器共有10件。计有玉带表框1、玉带扣上的偏心环2、蝙蝠形玉佩2、素面玉璜2。另外还有3件玉器,分别是浮雕谷纹玉璜、镂空透雕双螭纹出廓玉璧、走兽游鱼玉珩。

上述10件玉器,前7件属于唐代制作,其中前3件说明该墓主人原陪葬有玉带,从玉带表框与唐初窦墓中金筐宝钿玉带表框相同看,原陪葬的玉带属金筐宝钿带,也就是唐代史料中所称“玉梁珠宝钿带”。另外4件玉器属于玉组佩上的构件,说明墓主人身上原来系有玉组佩。而后3件玉器都不是唐代制作的,属传世玉器

其一,浮雕谷纹玉璜。弧形,片状,通长14厘米,宽3厘米,厚0.3厘米(图1)。它是由玉璧改制的,两面均高浮雕密集带芽的谷纹,摸之有明显扎手感,应是战国晚期至汉代初年流行的玉器。其玉色纯白,玉质细腻,是由新疆和田玉雕琢而成。在中部靠上处钻一圆孔。两面纹饰几乎完全相同。内外缘均起边轮。

其二,螭龙纹出廓玉璧。外径7.5厘米,内径2.2厘米,厚0.3厘米(图2)。此玉器虽残,但玉色纯净洁白,玉质细腻,璧内孔缘完整无损。中心下凹,两面均以双阴短线将其划成7等份。璧面上镂雕出两条对称蜿蜒回首的螭龙,一条螭龙上半部残失,仅存臀部和两条后腿及尾部。较完整的一条螭龙,头部大致呈梯形,头两鬓角毛发高耸,并沿螭颈方向再阴刻一长独角。角尖呈弯钩形,双耳竖起,阴线雕出菱形双眼、双眉及长鼻。肩部刻有翅羽,长尾后曲呈花朵状回卷,两条后腿一弓一蹬,身上刻有毛发,臀部和翅膀上均有阴刻的圆圈毛纹,螭龙身上刻有短细线纹,尾部有双阴线纹等。玉璧外缘出廓部分已残,从造型特征及雕琢技法分析,此璧制作年代应为东汉早期。

其三,走兽游鱼珩。通长11厘米,高6厘米,厚0.3厘米(图3)。灰白微泛青色,扁平体。上部镂雕一行走状兽(似龙又似虎),阴线刻出三角形眼,张口翘鼻,瓶状角,颌下有髯,四肢粗状,颈部短粗,背部有三个橄榄形凸起,背部镂雕处倒置s形透孔,尾部下垂并回卷,凶猛而略显臃肿。身上刻有圆圈毛纹、短细密阴线纹、长阴线纹、双阴线纹等,四条腿踩在中部一长条形体上。在长条体两端和中部各钻有一孔,下连一条游鱼,两面均阴刻鱼眼、鱼鳍,鱼短尾分叉,一面有阴刻鱼之鳞和背鳍,另一面只阴刻细阴线。此珩应位于玉组佩最上端。这种特殊造型的玉器是首次发现,有人将其解读为上部走兽象征天,中部长条体象征地,下部鱼象征水。虽然该玉珩出自唐墓,但它与唐代玉器造型完全不同,应是何时代的作品呢?1991年在湖南安乡黄山头发现了西晋镇南将军荆州刺史刘弘墓,刘弘卒于西晋光熙元年(306年),墓中出土玉器有玉佩、玉璧、玉璜、(sh夸)形佩、玉猪、玉樽、玉卮等。这些玉器均具有东汉时代的遗风,尤其是一件神兽纹玉樽上的虎纹,其头部、双腿的纹饰与这件玉珩上部的走兽非常相近,由此推断,永泰公主墓玉珩,应是东汉时期的作品。

上述资料表明,唐代贵族也收藏早期的传世品。这些玉器很可能是永泰公主生前就曾佩带过,死在洛阳时就一同随葬,迁葬时再次埋入墓中。也可能是永泰公主被后迁葬时,唐王室又赐给许多珍贵的玉器一同随葬。

责编 一 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