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融扶贫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融扶贫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成为帮助贫困户获得生产经营必备资金,从而实现增收脱贫的重要保障力量。但从现实来看,用于扶贫的资金大多通过间接信贷实现,出于维持资产负债表稳定、保护投资人利益的目的,金融机构必须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对金融扶贫领域下的信贷风险进行妥善处置。

关键词:金融扶贫;信贷风险;风险预警

一、引言

目前,我国仍有贫困人口4500万余人,在“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政策背景下,金融扶贫作为向贫困户提供信用支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重要资金来源,面临着新的市场机遇和挑战。我国金融扶贫的路径大多通过小额信用贷款实现,这些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银行存款、金融机构自有资金等等。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金融扶贫贷款存在着较高的坏账风险。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响应国家政策和号召,把资金投入到“三农”领域;而另一方面,出于自身业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维护股东利益的需要,金融机构也需要对金融扶贫领域的信贷业务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避免坏账风险。

二、新时期我国金融扶贫的特点、风险和难点

我国提出要在2020年之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为新时期最重要的民生工程,“精准扶贫”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惠民性特征。在这一条件下诞生的“金融扶贫”,也具有了一些明显的特征:1.金融扶贫业务的基本特点。1.1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金融扶贫的首要目的,就是为贫困地区(主要是农村地区)的贫困户用于生产生活,获得稳定生产生活经济来源,从而安家立业提供资金来源。用于扶贫的资金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公益性。1.2坏账率相对金融机构的其他业务较高。我国目前仍有人数众多的贫困户,由于条件限制,这些贫困户大多没有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生产经营、自主创业上经验不足,风险意识也比较薄弱,加上农业贷款业务的一些局限性和风险,从主客观等多个方面导致了金融扶贫业务的高坏账率。1.3金融扶贫将成为金融机构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攻坚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完善基础设施、产业建设、人员培训等等方面,这带来了可观的信贷需求,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市场。但面临这一新兴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如何把握机遇、妥善处理业务风险,将成为金融机构竞争的重要内容。2.金融扶贫业务的现实风险来源。从金融扶贫的信贷风险来源来看,其业务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2.1农户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由于还款能力不足,或虽有还款能力、但缺乏还款意愿而导致金融机构的借款无法按时收回,从而导致的风险。金融扶贫领域农户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农户自身的道德风险;其二,是由于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双方无法对彼此进行准确的风险识别和判断而带来的决策失误等;其三,是农户自身的自主创业、生产经营能力不足,从而导致的偿债能力风险;2.2农业市场风险。农业生产和经营具有脆弱性和高风险性:一方面,农业生产在面临天灾人祸时,难以有效避免相应的损失,极易造成减产甚至停产,造成农户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农业市场竞争激烈,小农户在价格和品质等方面处于劣势,对于市场价格波动等只能被动接受,这也容易带来农户在收益上的不确定性;2.3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管理风险。出于政策性需要,金融机构首先把金融扶贫当做一项政治任务而非信贷业务,导致在相关业务的开展时,忽略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抵押情况等等,这在客观上放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此外,农村小额信贷主要实行申请审批制,金融机构不负责对借款人的资格核实和审查,而是由居(村)委会负责,这也带来有关信贷业务的管理风险;2.4国家的政策风险。由于金融扶贫业务的高风险、低回报特征,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开展有关业务时积极性不高,但出于政治考虑,一些金融机构还是会开展一定规模的支农小额信贷业务。从一定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支农小额信贷的业务规模、发放资金等等直接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因此,从金融机构自身角度出发,国家政策变动的不确定性放大了业务的不确定性,从而带来风险。3.金融机构在开展有关业务时面临的困难。3.1贫困农户的信用状况难以正确评估。对农户的财产情况、社会关系以及基本信息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存在困难,加上贫困户名下大多没有符合要求的抵押品,这使得金融机构在开展有关信贷业务时,难以对贫困户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进行正确合理评估;3.2资金的回收周期长。农业的生产周期长、经营风险大,加上农户自身偿债能力等方面因素限制,对贫困户的贷款回收周期普遍偏长,这也使得金融机构面临着更高的沉没成本和坏账风险;3.3农户的现金流不稳定。由于贫困户的创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等相对不高,部分贫困户甚至已经习惯了贫困,缺乏创业干事的动力,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贫困户的收入状况不确定、现金流不稳等等,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开展和回收的难点。

三、基于金融扶贫业务特点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对扶贫领域的金融支持只会越来越大。因此,从现实需要的角度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建立起自身的审慎的业务和风险管理机构,及时识别、排除风险,才能更好地开展扶贫领域业务。1.建立扶贫信贷业务的风险监控机制。金融机构应该在其他信贷业务风险计量和监控模型和系统的基础上,根据金融扶贫业务的一些特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调整。例如,适当放宽扶贫贷款的监控标准、降低风险损失补偿以及选取适当的贴息标准等等,对既有的信贷业务风险计量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正,使其符合扶贫领域的现实和需要。以信贷业务损益规模预测模型为例,考虑到模型参数中贷款优惠利率、信贷风险自负比例等等的特殊性和相对稳定性,真正对模型预测结果产生较为显著影响的可能只有少数几个特定因素,如扶贫信贷规模增长速度、总体风险控制程度和扶贫信贷风险自负比例等,而这几个关键因素都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的细致调研和讨论加以控制和确定,从而构建扶贫领域转悠的信贷业务风险预测和监控机制,帮助金融机构提前预测和识别风险。2.依托大数据建立扶贫信贷信息库。目前,国家扶贫办已经提出了为贫困户登记建档,以大数据手段对贫困户的经济状况、生产经营等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和考究,从而作为决策依据的政策。在基层的支农小额贷款发放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利用贫困户大数据系统,建立起扶贫信贷信息库,并根据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对信贷规模、回收周期等进行灵活调整,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业务风险。3.在重点领域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尽管农业生产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但一些因素仍然有迹可循。例如,目前的气象科技已经足够发达,能够对当年的气候特点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以近年厄尔尼诺现象我国中部地区多雨、南部多台风为例,金融机构可以建立起有关地区的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提供指导或直接提出要求,从而降低有关风险;再者,农业市场的供需状况也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进行判断,而市场研读和判断也是金融机构所擅长的领域,金融机构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帮助贫困户避开萧条市场,从而为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指导。

四、结语

金融机构的资金为贫困户自主创业、生产经营提供了强大支持,从有关业务的开展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在扶贫信贷领域面临着实实在在的风险,但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金融机构首先应当转变对“三农”信贷业务不赚钱、高风险的传统看法,把金融扶贫当做改善我国贫困地区经济面貌,焕发地区经济活力的强力推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全面审视金融扶贫的难点和重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妥善处理主要矛盾、化解风险,真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付李涛.我国连片贫困地区金融扶贫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2]舒景慧.金融扶贫发展实践探索[D].内蒙古大学,2016.

[3]苏畅,苏细福.金融精准扶贫难点及对策研究[J].西南金融,2016,(04):23-27.[2017-09-01].

[4]王鸾凤,朱小梅,吴秋实.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06):99-103.[2017-09-01].

[5]袁玥.我国政府金融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康华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南宁高新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