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私募和创投的过去看文化产业投资的未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私募和创投的过去看文化产业投资的未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7月18日,江苏高投集团副总裁、毅达资本总裁、合伙人董梁在“融资中国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上表示,自2011年以来,创投行业的回归是本质的回归,不是简单的价值回归。如果过去是野蛮生长,现在进入了规范发展的阶段;如果过去这个行业有唯利是图的色彩在里面,三年以来,这个行业已经自主的或者非自主的走向和实体经济高度的融合。

经过第一轮发展以后,创投行业开始思考为实体经济做什么事情。不创造价值,这个行业整体就不会存在,所以,必须回到创造价值这个基点上。正是因为这个变化,将促使创投整个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

谈到文化和金融的结合,董梁认为,过去5-10年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历程,对于现在兴起文化产业的投资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本质要求,如果想把文化产业与创投行业很好结合,有一个挑战――必须要做到专业化。所有的机构必须是专业机构做专业的事情,这在未来投资文化企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趋势。

以下为论坛演讲实录:

2011年以来,私募股权跨越投资市场发生很大的变化,数据显示出来是悲观的情绪,我想这个有内因,也有外因。过去5-10年我们机构做得不错,但过去获得成功的经验,在未来可能很难复制,几乎不太可能。现在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集中体现在从2011年以来三年的时间。这些总结对于我们今天来做文化企业投资可能有借鉴意义。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整体私募行业或创投行业有悲观情绪的时候,文化产业的投资确确实实非常热。在这个时候,所有主流的机构,大点的机构,很少还有不太关注文化产业的,但是我们不希望对文化产业投资的关注,简单地复制过去的路,从热变成冷,从冷再变成热,从热再变成冷,这个太简单了,我们希望是螺旋式的上升,从过去的摸索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第一,文化产业投资,对于VC/PE是个必然。文化产业链的形态是非常多的,产业积聚的效应特别强,与其他产业的兼容性,渗透性特别强,是一个具有高度风险的投资,所以,文化产业创新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正是因为这样,你会发现,文化产业投资到最后大部分都会和金融结合。但是,文化产业投资和谁结合的更好,和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结合的最好。

私募股权也好,创业投资也好,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做了十几年了,大家都在思考总结这个问题,它跟其他金融相比,可能有其他的特点,但是最大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的灵活性。这个高度灵活性导致它可以做一件事,把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成长中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核心资源和要素,以高度灵活的方式,比较充分地整合在一起。所以,很多把创业投资简单看成钱就错了。它通过股权投资把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技术、思想,所需要的体制机制,所需要内部制度等等这一切,通过这个投资行为构建出来。

四五年前文化产业的投资并不是很热。今天这个市场起来以后,你会觉得未来的前景非常好,正在发生的事情就是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纷纷进入。当然,我不否认其他的金融手段和文化产业投资也有非常好的交集。

第二,我们总结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到底是什么?经常说近三年,主要是2011年以来,因为2011年是价值的高点、融资的高点,所以变成一个转折点。这三年以来有哪些变化,不同的人对这个变化感受是不同的。客观地说,悲观的人不少,很多人开始离开这个市场,这是客观事实。回调论,或者轮回论观点也不少,就像潮起潮落一样,今天潮涨了明天会潮落。去年的大潮涨到这个位置,明年的大潮还会涨到这个位置吗?不一定。这次三年以来的回归是对本质的回归,不是简单价值的回归。如果你认为过去是野蛮生长,现在进入了规范发展的阶段;如果你认为过去这个行业有唯利是图的色彩在里面,三年以来,这个行业已经自主的或者非自主的走向和实体经济高度的融合。这是这三年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经过第一轮发展以后,创投行业开始思考为实体经济做什么事情。不创造价值,这个行业整体就不会存在,所以,必须回到创造价值这个基点上。有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个行业也会生存。对行业比较熟悉的人可以回忆一下,5-8年前这个行业在干什么?做IPO,只要所投资的企业能IPO,就可以赚到了很多钱,企业成不成长不是关键因素。现在变了,企业不成长,投资不会赚到钱。怎么让企业成长?就是给它增加价值,这是变化核心过程。正是因为这个变化,将促使整个创投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我认为文化和金融结合是一种必然,下一步将会结合的更好、更突出。

第三,过去的发展对今后的文化产业投资,尤其私募股权,有什么样的借鉴?我给大家分享我的观点。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本质要求。创新的基础是什么?创新的基础不是瞎想,把事做实,将金融和文化产业真正融合,做不到融合是没有办法创新的。再往下延伸一步,怎么才能真正的融合呢?过去投资的门类太过于个性,有艺术品投资的、投红酒的、投油画的,还有投影视剧的、投动漫的,大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互联网移动互联来从事文化产业一些项目,是高度个性化的。如果想把这件事情和私募股权进行结合,必须有一个挑战――要做到专业化。我看到《融资中国》办刊理念“专业、深度、独立”,第一条就是专业,没有专业,就不可能有深度,没有专业,就不可能是独立,永远是不独立的没深度的依附于别人。所以,专业化是第一位的。这在过去整个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发展历史当中,到2011年以后的这一个阶段已经体现的非常鲜明。我相信在未来投资文化企业过程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所有的机构必须是专业机构做专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可能是落实的。

从竞争走向竞合

第二个观点很重要。为什么愿意来参加这个会,我觉得《融资中国》这个小平台不是很大,但是这个平台非常好,踏实落地,让大家获得很多的信息,嘉宾观点非常非常好。第二点与这个有关。既然专业了,所有的机构是专业的、独立的、认真的、负责的,下一个课题就产生了,就是合作。

如果在过去创投行业投资一些项目时更多是在做价值判断,并且这个价值判断的门槛不太高的时候,好坏大部分能分辨出来,大部分是竞争,没有合作。看得好了一窝蜂上,不好了,没人上,机构与机构之间打破头。如果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的未来是这个行业的生态的话,更多的就不是竞争了,说得好听点叫竞合,更多地强调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没有一家机构能够做完所有的事情。我说的所有事情,不是指做所有的产业门类,就是对一项投资,由于文化产业发展高度的灵活性,高度的创新要求,高度的对人力资本、创意的依附,导致了金融产品与它结合中,需要大量的人、大量的点子不断来参与。这不是一个简单能解决的问题,对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是我所要表述的观点。江苏高投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投资做了也五六年的时间了,也有一些经验,一些体会,我们准备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很好的做下去,我们希望自己是一个非常专业,非常有深度的机构,更希望和在座从事文化产业方面工作的朋友进行合作。(根据会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