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端午节饮食资源合理开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端午节饮食资源合理开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这条绵延不尽的文化长河的一条支流,闪烁着其独特的光辉。无论是传统文化的本质意义以及其深远的影响,或者是那些精美可口不断推陈出新的节日饮食,它们之间如果互相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都是没有意义的,更加没有办法传承下去。也就是说,文化饮食是饮食文化传承的必须载体,而饮食文化又是文化饮食存在的根本意义,二者只有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加长远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传统节日 季节饮食 文化传承

引言

纵观中华文明,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沉淀了千年文化内涵的中国早已成为中外学者探索不尽的文化宝库。中国的节日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和凝聚的结果。其中,节日文化饮食的类型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当时其所处的地理条件、社会背景、人文风气等。由于这些客观因素的不同,才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不同的节日文化饮食。

一、端午节节日饮食资源

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以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条件而形成的,是在历史的文化沉淀之下,进而逐渐演变为文化传承的。由此,可以根据传统节日的季节性特点来划分节日文化饮食的类型,从而研究其对人们生活的实用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许多饮食资源随着其产生意义或者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才最终演变为日常饮食。

端午节节日饮食资源。粽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传统节日食品。其实最初的时候,粽子并非称为粽子,它的原名是叫做角黍。最早的粽子出现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北方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产黍,人们用植物的叶子把黍裹成牛角的样子,成为了角黍。后来角黍制作工艺慢慢传入南方,而南方多产糯米,人们将角黍与南方的竹筒粽相结合,经过改良加工,便形成了我们现在所食用的美味的粽子。

端午节的由来,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一则历史事件就是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因不忍心看见亡国之景,悲愤地殉国于汨罗江中,当地的百姓十分悲痛,为了不让鱼虫啄食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投放了一种名为粽子的食物,从而能够使屈原摆脱鱼虾的啄食之苦。

二、端午节节日饮食特点

由于古代的医疗条件设施并不完善,人们对许多疾病都束手无策。而是疾病的高发时节,远古先民为了保证基本的身体健康,在节气变化之时,大多会食一些具有祛湿、逐疫功效的医疗性的饮食。在这些饮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不断进步,其原有功效慢慢失去作用,而形成了一种意义深刻的文化传承。

端午节饮食的季节养生特点。端午节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古人对端午,其实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按古籍《齐谐记》中的说法,百姓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蛟龙怕楝叶、绿丝,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而从季节气候的特点方面来看,端午节正是入夏的关键时期,端午过后,进入炎热的夏季,清爽的日子不再,而夏日气候炎热且多雨,最需要的是缓解燥热和祛湿解毒。常见的粽子大多使用棕叶(芦苇叶)、江米(糯米)、红枣、红豆等原材料,而这些原材料正是夏季解热、消毒、祛湿的好材料。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品尝美味的粽子,即解口腹之欲,又有保健食疗之功效。

三、端午节节日饮食合理开发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传统节日饮食发展的长河中,如何合理开发其本身的文化以及实用价值将成为其能够继续顺利发展的重要手段。

端午节饮食:技术创新,原料改革。随着时代的变迁,粽子的馅料也越来越丰富。唐代粽子“白莹如玉”;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而清时则出现了“火腿粽子”。现如今,人们的创新能力很强,更为新奇独特的粽子已开始在市场上流通,例如这几年端午节中大放异彩的水晶粽。它用糯米粉取代了曾经的糯米,使之外形更为剔透漂亮,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韩国人抢注“端午祭”这一事件曾经引起过国内文化界以及普通民众的轩然大波,也正是这一事件敲响了中国一记传统文化的警钟。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缺少一种文化保护意识与精神。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过快,人们往往没办法把文化摆在首位,这就逐渐形成了可怕的文化流失。端午节的文化形式是十分多样化的,但由于地域资源的局限性,只有少数地区才能够真正的开展起来,例如赛龙舟等,而只有食用粽子是没有地域局限性的,所以以食用粽子为基础,变换演变文化形式来进行文化活动,才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我们独有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结论

传统节日特定的饮食及其存在方式仍给现代人以追寻自己民族文化之根的契机。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节令饮食,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现代社会将继续下去,也就是代表着传统。

文化的交流使当今的城市青年人接受了一些来自异文化的节庆观念及其节庆饮食。这些节日及其饮食方式是否会进人中国节庆、节日的主流,而传统节日饮食方式又会在全球化语境下受到何种冲击或变迁,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