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茶根际解磷菌6―Y―09溶磷效果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茶根际解磷菌6―Y―09溶磷效果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研究了不同碳源(葡萄糖、果糖、可溶性淀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氮源(硝酸钾、硫酸铵、尿素和硝酸铵)、C/N(40∶1、20∶1、8∶1)、pH值(5.0、6.0、6.5、7.0、7.5、8.0)及温度(24、26、28、30、32、34、36 ℃)对油茶根际解磷菌6-Y-09溶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解磷菌6-Y-09表现出最强的解磷效果,溶磷量达201.51 mg/L;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时,解磷菌6-Y-09表现出最强的解磷效果,溶磷量达215.43 mg/L;解磷菌6-Y-09最佳C/N为20∶1,最佳pH值为7.0~7.5;另外,解磷菌6-Y-09在28~30 ℃时表现出最强的解磷效果。

关键词 油茶;解磷菌;碳源;氮源;培养条件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044-02

Abstract The ability of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y strain 6-Y-09 in Camellia oleifera Abel. with differ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including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glucose、fructose、soluble starch、sucrose、maltose、lactose),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potassium nitrate、ammonia sulfate、urea、ammonium nitrate),different C/N(40∶1、20∶1、8∶1),different pH value(5.0、6.0、6.5、7.0、7.5、8.0),different temperatures(24、26、28、30、32、34、36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in 6-Y-09 had the highest phosphate solubilizing when glucose was used as carbon source,the released soluble P was 201.51 mg/L. When urea was used as nitrgoen source,the released soluble P by strain 6-Y-09 was 215.43 mg/L.In addition,strain 6-Y-09 had the highest capacity of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when C/N was 20∶1,pH value was 7.0~7.5,and the temperature was 28~30 ℃.

Key words Camellia oleifera Abel.;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carbon source;nitrogen source;cultivation condition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土壤缺磷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粮食产量。在我国的总耕地中,磷缺乏的面积占比为74%,且土壤中含有的磷超过95%为无效态,很难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1]。但是土壤与植物根际中存在大量解磷菌,能够将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磷转化为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2]。有关研究表明施用解磷菌后,可使土壤中的难溶性磷溶解,增加了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使作物的生长速度加快[3-5]。但不同种类的解磷菌,不仅具有较大的解磷能力,且解磷的机理也有所不同。另外,培养基中碳源[6]、氮源、磷源和无机盐[7]等也均会对解磷菌生长产生影响。也有学者认为,微生物的解磷能力可能与它分泌有机酸类物质有关,也可能存在多个解磷机理[8-9]。本研究旨在探讨从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高效解磷菌6-Y-09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溶磷效果,包括不同碳源、氮源、C/N、pH值及温度对菌株6-Y-09溶磷效果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菌株6-Y-09的扩繁技术体系,可为生产上研制油茶专用溶磷菌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6-Y-09(Burkholderia capacia.),来自本课题组从油茶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并保存[10]。

1.2 测定方法

1.2.1 不同碳源对菌株6-Y-09溶磷能力的影响。以有机磷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分别设葡萄糖、果糖、可溶性淀粉、蔗糖、麦芽糖、乳糖等为碳源,均以等量碳量加入培养基中。于28 ℃、200 r/min摇床发酵培养7 d后测定菌株6-Y-09数量、菌液pH值和水溶性磷含量。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1.2.2 不同氮源对菌株6-Y-09溶磷能力的影响。以有机磷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分别设硝酸钾、硫酸铵、尿素、硝酸铵等为氮源,均以等量氮量加入培养基中。于28 ℃、200 r/min摇床发酵培养7 d后测定菌株6-Y-09数量、菌液pH值和水溶性磷含量。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1.2.3 不同C/N对菌株6-Y-09溶磷能力的影响。以有机磷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分别以葡萄糖和硫酸铵为碳源和氮源,设C/N为40∶1、20∶1、8∶1等3个处理。于28 ℃、200 r/min摇床发酵培养7 d后测定菌株6-Y-09数量、菌液pH值和水溶性磷含量。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1.2.4 不同pH值对菌株6-Y-09溶磷能力的影响。以有机磷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将基础培养基的pH值分别设为5.0、6.0、6.5、7.0、7.5、8.0,于28 ℃、200 r/min摇床发酵培养7 d后测定菌株6-Y-09数量、菌液pH值和水溶性磷含量。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1.2.5 不同温度对菌株6-Y-09溶磷能力的影响。以有机磷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将培养温度设为24、26、28、30、32、34、36 ℃,然后置于200 r/min摇床发酵培养7 d后测定菌株6-Y-09数量、菌液pH值和水溶性磷含量。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

1.2.6 菌体数量、pH值和水溶性磷含量的测定。将已经培养7 d的菌液在1 500 r/min的较低速度下离心3 min,然后取4 mL菌液用等体积1 mol/L HCl稀释,目的是除去上清液中残留的碳酸钙颗粒,采用平板计数法计算菌株的数量。剩余的菌液再在10 000 r/min的速度下离心10 min后用pH计测定上清液pH值,最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上清液中水溶性磷含量。测定方法详见参考文献[11]。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Excel和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碳源对菌株6-Y-09溶磷能力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的碳源可对解磷菌6-Y-09的溶磷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若选择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该菌株的解磷能力最强,溶磷量可达201.51 mg/L。在试验中选择的6种碳源中,该菌株解磷效果按照从高到低排列为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乳糖。菌体生长量变化趋势与溶磷量相似,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解磷菌的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碳源。综合溶磷量和菌体生长量可以看出,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株6-Y-09溶磷能力最强。另外,各处理培养7 d后发酵液的pH值与初始pH值变化不明显,且各处理间的pH值差异也不显著,可能是有机磷细菌主要是通过分泌胞外植酸酶、核酸酶和磷酸酶等非有机酸类物质将有机酸分解[12],而这些物质对培养液的pH值改变不大。

2.2 不同氮源对菌株6-Y-09溶磷能力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氮源显著影响解磷菌的溶磷能力,其中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时,菌株6-Y-09的溶磷量达到最高(215.43 mg/L),同时发酵液中菌株6-Y-09的生长量也达到最大。可能是不同氮源影响了菌株6-Y-09的代谢途径,从而有效地对其分泌的次生代谢产物组分进行改变,最终表现出不同的解磷能力。与碳源结果相同,各处理培养7 d后发酵液的pH值与初始pH值变化不明显,且各处理间的pH值差异也不显著。

2.3 不同C/N对菌株6-Y-09溶磷能力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C/N显著影响解磷菌的溶磷能力,当C/N为20∶1时,其溶磷量最高,达到119.43 mg/L,是C/N为40∶1处理的1.42倍,C/N为8∶1处理的1.87倍,但是从培养介质的pH值的变化情况来看,3个处理之间pH值没有显著的差异。当C/N为20∶1时,菌体的生长量为最多,8∶1时为最少。

2.4 不同pH值对菌株6-Y-09溶磷能力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pH值显著影响菌株6-Y-09的溶磷能力,其中pH值为7.0时,溶磷量达到最大(195.93 mg/L),pH值为7.5时次之(192.78 mg/L)。pH值为7.0、7.5时菌株生长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综合溶磷量及菌株生长量可以看出,菌株6-Y-09最适宜的pH值为7.0~7.5。此外,各处理发酵培养后的pH值与初始pH值相比,变化幅度均不明显。

2.5 不同温度对菌株6-Y-09溶磷能力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不同温度显著影响菌株6-Y-09的溶磷能力,当处理温度为28 ℃时,其溶磷量达到最大(199.47 mg/L),温度为30 ℃ 时次之(192.78 mg/L),菌株生长量也达到最高(分别为6.7×1010、4.1×1010 cfu/mL),说明菌株6-Y-09最适温度为28~30 ℃。此外,与以上因素处理结果相同,各处理培养7 d后发酵液的pH值与初始pH值变化幅度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解磷微生物的解磷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外界环境或是营养物质的变化,会改变解磷菌的生长代谢途径,甚至影响解磷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解磷效果的不稳定。有关研究表明,溶磷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菌株的特性所决定的,在不同的条件下,菌株的解磷能力有很大差异。而且菌体的生长量与溶磷量间也并不是总呈正相关关系,有时有机酸的作用更大[13]。虞伟斌等[11]报道同一株磷细菌在不同的碳氮源或C/N时表现的解磷能力并不一致,解磷菌表现出的解磷能力与其所处环境有很大关系。不同的碳源会改变菌株分泌有机酸种类,Patel等[14]发现Citrobacter sp. DHRSS解磷菌以蔗糖和果糖为碳源时主要分泌乙酸,当改以葡萄糖和麦芽糖为碳源时主要分泌葡萄糖酸。另外,刘晓芳等[15]报道,2株黑曲霉ML2、ML4随着C/N的增加,菌体生长量随之增大,菌株的溶磷量先是随C/N的升高而升高,后又降低,在C/N为35∶1时达到最大。

本研究发现菌株6-Y-09在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尿素、C/N为20∶1的培养条件下更适合发挥其解磷作用,说明不同的菌株都有自身最适合的培养条件。此外,经研究发现,各处理经发酵7 d后,各处理培养7 d后发酵液的pH值与初始pH值变化不明显,这有可能是有菌株6-Y-09主要是通过分泌胞外植酸酶、核酸酶和磷酸酶等非有机酸类物质将有机酸分解[12],而这些物质对培养液的pH值改变不大。但是,由于微生物溶磷机制的复杂性,菌株6-Y-09的溶磷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李杨瑞,杨丽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产业和科技的新发展[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5):1469-1476.

[2] LI Z G,ZHAO H B,LI S L,et al.The changes of microtubule cytoskeleton in the stem-tip cells of sugarcane during mitosis[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8,9(1):94-98.

[3] 朱培淼,杨兴明,徐阳春,等.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促进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107-112.

[4] HAMEEDA B,HARINI G,RUPELA O P,et al.Growth promotion of maize by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 isolated from composts and macrofauna[J].Microbiological research,2008,163(2):234-242.

[5] GUINAZU L B,ANDRES J A,PAPA M F D,et al.Response of alfalfa(Medicago sativa L.)to single and mixed inoculation with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 and Sinorhizobium meliloti[J].Biology and Fertil of Soils,2010,46(2):185-190.

[6] NAHAS E.Phosphate 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s:effect of carbon,nitr-ogen,and phosphorus sources[J].Developments in Plant and Soil Sciences,2007,102:111-115.

[7] HU XIAO-JUAN,LI ZHUO-JIA,CAO YU-CHENG,et al.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um Pantoea stewartii subsp.stewartii g6,and effects of temperature,salinity,and pH on its growth under indoor culture conditions[J].Aquacult Int,2010(18):1079-1091.

[8] ASEA PEA,KUCEY RMN,STEWART JWB.Inorganic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by two penicilliu-mspecies in solution culture and soils[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1988(20):459-464.

[9] 江丽华,刘兆辉,石Z,等.真菌F2的解磷能力及其生长动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2-46.

[10] 刘小玉,付登强,陈良秋,等.油茶根际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能力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5,31(7):169-173.

[11] 虞伟斌,杨兴明,沈其荣,等.不同碳氮源对解磷菌K3溶磷效果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34(5):81-85.

[12] 覃丽金,王真辉,陈秋波,等.根际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2(2):44-49.

[13] 赵小蓉,林启美,李保国.C、N源及C/N比对微生物溶磷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2):197-204.

[14] PATEL D K,ARCHANA G,KUMAR G N.Variation in the nature of organic acid secretion and mineral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by Citrobacter sp. DHRSS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sugars[J].Current Microbiol,2008,56(2):168-174.

[15] 刘晓芳,黄晓东,孔健.不同的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微生物溶磷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40(2):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