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物价总水平波动路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物价总水平波动路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PPI和CPI的结构突变特征,并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刻画了我国物价水平(CPI)的波动路径。结果表明,CPI序列在2003年7月、2007年5月以及2008年7月三个时间点上存在结构突变现象,从而将CPI的运行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另外,PPI的结构突变时点一般较CPI滞后1-2个月,这说明CPI触发了PPI的上涨,而PPI又会给予CPI以上涨支撑。最后,分别对以上四个子样本区的CPI序列波动性进行了建模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间的CPI波动具有条件异方差性,可由GARCH(1,1)模型来描述。而其他阶段的CPI波动均可由AR(1)模型描述。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ructural break characteristic of PPI and CPI using the method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and then describes the evolving path of CPI based on time series models. The empirical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CPI series has three structural breaks in July 2003, May 2007 and July 2008, which divides the path of CPI into four phases. Furthermore, structural breaks of PPI are about one or two months later than those of CPI,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ncrease of CPI causes PPI to go up, and the rise of PPI backs up the ascent of CPI in turn. Finally, time series models are established to captures the dynamics of CPI, which shows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in the process of CPI in the phase between January 1997 and June 2003 and this characteristic can be well captured by a GARCH(1,1) model. The dynamics of CPI in other phases can all be described by the corresponding AR(1)models.

关键词: PPI;CPI;波动路径;结构突变;GARCH模型

Key words: PPI;CPI;evolving path;structural break;GARCH model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142-03

作者简介:李春林(1963-),男,河北任县人,教授。

0 引言

作为经济社会中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衡量指标,物价总水平是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示量和影响因素。在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间,我国物价总水平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对我国宏观经济和人民生活形成了巨大压力,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对我国物价总水平的波动规律进行研究,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迄今为止,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对我国物价总水平的运行状况进行了研究。其中,罗世传[1],王千红[2],许光建[3],郭利和姜润宇[4]以及张光文[5]分析了我国价格总水平不同时期的波动路径;而范从来[6]则研究了价格总水平的波动周期性。

然而,以上研究均是从定性的角度对我国物价总水平的波动路径进行分析,缺乏定量分析和依据。鉴于此,本文基于PPI和CPI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物价总水平的季节性和结构突变特征,并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刻画了我国物价水平的波动路径。

1 我国物价总水平波动的定性分析

自1997年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波动特征,图1给出了以1997年1月为基期的CPI走势图。

由图1可看出CPI波动路径具有两个特点:第一,CPI波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周期大约为12个月,也即1年。不考虑趋势的情况下,每一年中CPI均在年初达到运行的峰值,而后逐渐下滑,并在年中(6月份左右)降至全年的谷值;第二,CPI运行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为物价稳定阶段。此间物价基本保持稳定,价格指数在95附近进行季节性波动;2003年7月至2007年4月间属于物价平稳上涨阶段。此间价格持续平稳上涨,价格指数在季节性波动同时,具有平稳的上涨趋势,由2003年7月的95.6涨至2007年4月的105.7,月平均增幅为0.224;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属于物价快速上涨阶段。此时通货膨胀现象严重,价格指数在季节性波动同时,具有快速上涨趋势,由2007年5月的105.5迅速涨至2008年6月的113.5,月平均增幅高达0.615;而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属于物价回落阶段。此间价格指数在季节性波动的同时迅速回落,由2008年7月的116.2降至2008年12月的114.2,月平均降幅为0.4。

以上分析是对我国物价总水平的波动路径的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依据。鉴于此,本文接下来基于PPI和CPI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物价总水平的季节性和结构突变特征,并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刻画了我国物价水平的波动路径。以上PPI和CPI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数据库:/dataService/data.aspx?dbname=GTA_CME。

2 我国物价总水平波动的季节性检验

为了检验CPI和PPI的季节性,我们使用的是以1997年1月为基期的数据,PPI和CPI的季节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PPI的季节性假设被拒绝,而CPI的季节性假设则被接受。因此,PPI没有季节性,而CPI具有季节性特征。结合图2可知其季节周期为12个月。

3 我国物价总水平波动的结构突变点检验

经过季节调整后的CPI序列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看出,在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期间,CPI表现为无趋势波动状态;在2003年7月至2007年4月期间,CPI表现为线性缓慢上升趋势;在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期间,CPI表现为线性快速上升趋势;而在2008年7月后,CPI趋势转为线性下降。鉴于此,我们使用Chow方法对CPI序列进行结构点突变检验,以区分CPI不同的运行阶段,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CPI序列在2003年7月、2007年5月以及2008年7月确实存在结构突变现象。在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期间,CPI处于稳定状态,物价基本保持稳定;在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间,CPI处于持续上涨状态,并在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间存在加速上升趋势。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2003年7月至2007年4月间物价的平稳上涨属于合理的经济现象,而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间的物价快速上涨则属于通货膨胀的范畴;在2008年7月后,CPI转为下降趋势,此阶段系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效果显现,物价转向回落阶段。

对应于CPI的三个结构突变点,我们利用Chow方法分别对这三个时期及其附近月份的PPI序列的结构突变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2和3可知,PPI的结构突变时点一般较CPI滞后了1-2个月,这说明CPI触发了PPI的上涨,而PPI又会给予CPI以上涨支撑。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利益的驱使,地方上存在严重的盲目跟风和重复建设现象,造成了产能严重过剩,这使得企业生产的商品之间替代性过强。即使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成本上涨,企业也无法实时调整产品价格对其进行反映,从而使得生产环节积累了较大的通胀压力。而当CPI由于某种原因(如猪肉价格上涨等)而高位运行时,企业机会利用该通胀预期信号将积压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这也即表现为CPI的上涨触发了PPI的上涨,而PPI反过来又会对CPI的高位运行提供支撑,进而造成国内市场价格自我调控能力缺失现象。只有当CPI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例如对某些重要商品进行限价,或向市场大量投放某种商品,以及实行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等)而转为下降趋势后,失去涨价借口的零售商和企业只能将产品价格设定为与CPI水平一致。

4 我国物价总水平波动的建模分析

我们以CPI作为价格总水平的指示变量。鉴于上文结构突变的检验结果,我们将样本区间分为四部分,分别为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2003年7月至2007年4月,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以及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分别对以上四个区间的CPI进行建模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看出,各结构突变点前后模型参数存在显著差别,进一步验证了结构突变检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期间的CPI运行模型,其自回归常数项高达34.35320,因此具有稳定的快速上涨趋势。另外,从表4还可以看出,除第一阶段以外,其他阶段的残差均不存在异方差性,而第一阶段的残差具有条件异方差性(条件标准差如图3所示),因此该阶段的CPI波动应使用GARCH模型进行描述,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阶段CPI序列存在明显的GARCH结构。

5 结论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PPI和CPI的季节性和结构突变特征,并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刻画了我国物价水平(CPI)的波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PPI不存在季节性,而CPI存在周期为12个月的周期性;并且CPI序列在2003年7月、2007年5月以及2008年7月三个时间点上存在结构突变现象,从而将CPI的运行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在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期间,CPI处于稳定状态,物价基本保持稳定;在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间,CPI处于持续上涨状态,并在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间存在加速上升趋势。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2003年7月至2007年4月间物价的平稳上涨属于合理的经济现象,而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间的物价快速上涨则属于通货膨胀的范畴;在2008年7月后,CPI转为下降趋势,此阶段系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效果显现,物价转向回落阶段。另外,PPI的结构突变时点一般较CPI滞后了1-2个月,这说明CPI触发了PPI的上涨,而PPI又会给予CPI以上涨支撑。最后,本文分别对以上四个子样本区的CPI序列波动性进行了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各结构突变点前后模型参数存在显著差别,进一步验证了结构突变检验结果。而且发现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期间的CPI运行模型的自回归常数项高达34.35320,因此该阶段CPI具有稳定的快速上涨趋势。另外,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间的CPI波动具有条件异方差性,可由GARCH(1,1)模型来描述。

参考文献:

[1]罗世传.20年来价格改革进程与价格总水平的运行[J].财经科学,1999,(5):29-31.

[2]王千红.对“软着陆”以来价格总水平持续低位运行的原因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1999,(6):39-41.

[3]许光建.“十五”时期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与调控[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6):13-18.

[4]郭利,姜润宇.论近期我国的价格总水平波动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参考,2006,(1):28-31,43.

[5]张光文.开放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变动及调节[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6,11(1):71-74.

[6]范从来.论我国价格总水平的周期性波动[J].江苏社会科学,2000,(2):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