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中国古代"尊孔反孔"周期律原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中国古代"尊孔反孔"周期律原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一部中国古代史,其实,就是这个朝代更替另一个朝代的变换史,就是每个朝代都高低起落的兴衰史,但在每个朝代的变换、兴衰的过程中,都牵连着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儒家学说创始人,本文从儒家学学说形成的历史原因谈起,对其在各个朝代在兴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特点以及每个朝代形成、兴旺、衰落直至被更替时,对孔子的态度做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而在探讨和分析的过程中,从"尊孔"和"反孔"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尊孔反孔"周率期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孔丘 朝代 兴衰 历史 原因

一、孔子思想的核心理念

孔子思想的核心理念多年以来,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但究其深处,总的来说,还是以“仁”、“礼”的说法为主流,他的思想主要也是由“仁”和“礼”这两个部分组成。“仁”的意思是:做人要具备一切美德,要以仁义待人,要主动善待他人和“爱人”,摒除内心深处的恶念。“礼”的主要意思,就是做人要时刻记住约束自己行为,加强个人品德的修养,努力使自己言行、举止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孔子在其思想中提出以“礼”来治理、管理国家,以“德”来教育、感化百姓。[1]

二、孔子学说为统治者统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说到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历史上所占的无与伦比地位的原因,就不能不提汉朝时期董仲舒对儒家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三次策问时,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也正是董仲舒的这次建议,在以后的的各个历史朝展中,儒家的思想体系成了统治者固有的主流统治思想体系。而董仲舒所阐述的“天人感应”、“神权与人权关系”的论调,也逐步融入了孔子学说的主体思想,并在以后的发展中成为历代统治者所倡导和大加推崇的主流思想体系。2

尤其是到了宋朝,大儒朱熹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其学说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以说宋朝形成的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元、明、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可以说,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也正是为了迎合统治者能更好的统治其子民,巩固其统治地位,而产生、发展、完善起来的思想体系,也正是几千年来,历朝历代的大儒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修正,才更加使其“深和朕意”,但凡事都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儒家思想虽然在巩固统治者统治地位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不能否认,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家思想对稳定、和谐当时的社会环境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也正是由于儒家思想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深入到了民众的血液里,才使得中国封建社会在不断的更替、变换中保持和延续了下来。那么,在每次的朝代更替、变换时,孔子学说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历史的潮流就像大海的潮汐一样,随着日月的圆缺而陷入了一个固定的周期,尊孔和反孔就是随着朝代的变迁而形成了自己一个独特的周期性规律。

三、中国古代形成“尊孔”“反孔”周期律原因

纵观历史变迁,潮起潮落,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朝代的“始皇帝”,也就是每个朝代的创始人,一般都是“反孔”的,但随着政权建立,统治地位稳固后,又要“尊孔”了。汉朝如此,唐朝如此、宋朝如此,明清两朝更是如此,就是杀人如麻,横行欧亚大陆的元朝都没能脱离此怪圈。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竖起了反隋大旗,次年,在长安建立唐朝,显然,李渊做为隋朝的臣子,起兵造反,反对皇帝,是违反了儒家学说的大义的,违反了“君君臣臣,臣臣君君”的儒家纲要,李渊在隋朝就属于乱臣贼子,这也证明李渊从内心是反孔的,孔子代表的儒家学说,在他心里是不屑一顾的。

但到了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却追封孔子为“先圣”。也就是说当唐政权巩固后,唐朝在经历了反孔的变革后,又竖起了“尊孔”的大旗,并且,在以后的年代里,唐朝的皇帝,不断的将“孔子”的地位提高,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赠孔子为“太师”,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无罪,怀璧其罪,历任皇帝之所以反孔是为了前朝,建立自己的王朝,之所以尊孔,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愚化民众的思想,从而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就是从没看过论语、杀人如麻的元朝,也没脱离此怪圈。[3]

成吉思汗从1206年春天建立自己的帝国以后,为了扩大疆域,四处征杀,他的军队杀遍了欧亚大陆,连他曾经尊为君王的宋皇帝,也死在了他的刀下,显然,成吉思汗心里是没有儒家学说的地位的。

但等到元朝建立后,元皇帝能千里迢迢的跑到山东去祭孔,大德十一年(1307年) 元成宗 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元成宗的追封,是有史以来对孔子封位最高的,但元朝也是历史上寿命比较短的朝代,只有98年,这好像很有讽刺意味,杀人最多的朝代,对孔子的封赏又是最高,但王朝的寿命相对其他汉、唐、宋、明、清又是最短的王朝。

在元以后的明清两朝,也是在这个怪圈中翻滚,朱元璋起兵造反,能不反孔吗?他不反孔就只能做个顺民,顺从大元皇帝的旨意,安心饿死。所以,朱元璋理所当然也是反孔的,但等到位置坐稳了后,也是不远千里的跑到孔庙祭孔,竖起尊孔的大旗,以便巩固自己的皇权。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史上“尊孔”“反孔”都是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变化的,造反时,就反孔,竖起的是“造反有理”的大旗,一旦造反成功了,自己当家做主成了皇帝后,就要尊孔,竖起“仁”“仪”“克己复礼”的儒家学说的大旗,讲求“君君臣臣,臣臣君君”。要大家都做顺民,皇帝就是一言九鼎,皇帝的话就法律,就是圣旨,不听话就要杀头、灭九族的。[4]

参考文献

[1] 王立群读《史记》P53DJ4

[2] 张丰君. 孔子死亡观分析[J]. 管子学刊. 2013(04)

[3] 伍振. 孔子与中国的教育[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3)

[4] 郭院林,焦霓. 孔子的生命观教育与当代启示[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0(05)

作者简介:

邓文博(1982-),男,四川绵竹人,汉族,硕士研究生,中国历史与文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