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培养与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培养与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文章阐述了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音乐感”的必要性,通过解析“音乐感”的三个层次,把多种音乐感知能力和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进行对比梳理,整理、归纳了四种音乐感知,并提出“音乐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训练方式,即以“音乐感”为理论基础的模块教学。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 音乐感 培养 模块教学

视唱练耳课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课,起到了延伸专业课教学内涵的作用。这一课程以训练和拓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为中心,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门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种音乐能力,其中音乐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音乐感的敏锐表明了一个人对音乐音响的感知与感觉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视唱练耳教学不能脱离“音乐感”的培养

纵观近现代产生的多种音乐教学法,如柯达伊教学法、铃木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无一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与创造性,以音乐感的培养取代知识的传授。而视唱练耳课程在“音乐能力的培养”中的作用日益体现,受到各国音乐教育界的重视,如作为视唱练耳教育教学鼻祖的法国凡尔赛国立音乐学院已把“视唱练耳”课更名为“音乐能力的培养”。

二、“音乐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体现

1.“音乐感”的定义与范畴

“音乐感”可以分为音感和乐感,音感是对个别音响的辨别能力,包括协和、音色、音高辨别感。乐感指对音乐中的音响的组织能力,可分为初级乐感和高级乐感两个层次,初级乐感是对音乐基本秩序的感知能力,由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力度感、音程感、线条感等构成;高级乐感是对音乐形式结构的领悟能力,包括结构感、层次感等。音感是乐感的基础,乐感是音感的方向,两者密不可分,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2.与视唱练耳课程密切相关的四种感知

(1)音高感

所谓音高感,指人的听觉对声音高低分辨的感受能力。①教学上表现为单音、音程、和弦的具体音听写。

(2)旋律感

旋律感就是把同一声部的音高横向连续作为一种具有一定意义的线形,并将其形态固定化而加以辨认和记忆的听觉能力。教学上表现为单声部以及多声部旋律的听写与听觉分析。

(3)节奏感

节奏感是指领悟音乐中音符时间关系的基本能力,包括组织、体验和再现这种时间关系的直觉。在教学中体现为节奏的感知与听写。

(4)和声感

和声是指在横向上研究和弦连接,在纵向上研究和弦结构的学问。和声感由力度感、色彩感、和谐感组成。教学上表现为音程与和弦连接的听写与听觉分析。

三、基于“音乐感”的理论基础进行模块教学

1.模块教学设计

笔者以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为蓝本,根据音感和乐感的内容设定四个模块,分别是音高、节奏、旋律、和声。

具体如下:“音高”教学模块的练习内容包括有单音、音程、和弦及乐句听记,教学方式主要以构唱与听写为主,此外,在练习此模块时,还可加入视唱,用固定调,强调的是音高感的练习。“节奏”教学模块的练习内容包括单声部、二声部节奏,教学方式主要为节奏阅读、听记以及律动练习,此模块强调的是节奏感的练习。“旋律”模块的练习内容包括音程与和弦的性质听辨、单声部旋律与多声部旋律听记,此模块还可配合首调视唱来加以练习,强调的是学生调性感的练习,“和声”模块的练习内容包括音程与和弦的连接以及四部和声连接的听记、歌曲伴奏声部的听记与配弹,教学方式以唱、听、弹为主,此模块强调的是和声感的练习。模块教学使每一教学模块目标明确、内容清晰、衔接更为有序合理。

2.模块教学的实施

根据教学模块的设计,课时安排与进度可根据4个模块来制定,按每学期18周,每周4课时来计算,每学期共72课时,每个模块14.4课时。每学期的进度和教案可按照上述均分的课时制定,但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专业进行适当调整。

每个模块本身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练习。例如,音高模块按照单音、音程、和弦是一个音、两个音、三个音的难度逐渐递增,其中单音又可分为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个部分展开,基本音级随着度数的递增而加大难度。再如“旋律”模块,先开始可以练习音程与和弦的性质,再听写旋律。模块与模块又是按从音感到乐感的顺序进行练习,例如单音听写、旋律听写,这就是“音高”模块和“旋律”模块的实施。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同一内容在不同模块里的练习

以音程为例,在音高模块里练习的是具体音的听写,在旋律模块里练习的是性质的听辨。

(2)不同专业的模块重难点有所不同

声乐专业强调旋律以及视唱模块,钢琴专业强调节奏以及和声模块,民乐专业强调旋律以及节奏模块等。

(3)强调模块的引导

由于同一内容会在不同模块里练习,不同专业所强调的模块也不相同,因此,在练习前应明确告知学生练习的目的,并进行正确引导,例如在音高模块听写音程可先进行构唱,然后再从单音过渡到听音程冠音、根音,最后能听出音程的两个音;而在旋律模块听音程则应先从模唱开始,模糊掉音高概念,只关注音程的距离。

此外,这一教学任何一个模块的练习都可以运用视唱,在“视唱”教学模块中也可运用其他模块加以练习。

可见,该教学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每一模块可单独成为内容完整、结构清晰的单元体,也可将模块与模块相互组合,构成一个整体,丰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使视唱练耳教学达到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结语

视唱练耳课作为音乐基础课程,服务于其他音乐类专业课。因此,在进行基本的视唱、听音训练的同时,也要将“音乐感”的训练和培养重视起来。

(注:本文为校级课题《运用音乐审美心理学指导实际音响听觉训练之研究》,编号:10XWQ32)

注释:

①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2]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5.

[3]张诗佳,靳涛.视唱练耳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训练[J].大舞台,2012(7).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