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广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广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在全区2008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逐步形成创新集约、开放融合、协调配套、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既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结果,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五”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广西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显现,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崛起,工业化进入由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现代产业已具雏形,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二是产业技术水平整体提高;三是产业布局集约化趋势加速;四是产业发展由粗放逐步向集约转变。

从总体上看,由于广西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现代产业发展滞后,尚未真正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目标,转变发展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培育发展现代产业,重点在几个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一、关于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和现代制造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特别是一大批交通、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和氧化铝、汽车、石化、钢铁、水泥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并逐渐进入投产期,为广西加快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积蓄了相当的发展能量。

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广西工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工业总量小,结构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开放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煤炭、石油、铁矿石等战略性资源贫乏。

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重点通过实施五大战略,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一)实施大工业战略,实现大产业支撑发展

重点打造冶金、汽车、电力、有色金属、机械、石化、食品等七大千亿元工业产业;大力发展建材、造纸、电子信息、造船、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加工、医药等七个销售收入200--1000亿元的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发展上述重点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节能改造,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继制糖业之后,尽快建成铝工业、汽车、锰业三大全国性产业基地和钢铁、石化、机械、修造船区域性产业基地。

(二)实施大集团战略,实现大企业引领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资产重组,着力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在钢铁、有色金属、林浆纸、汽车、机械、石化、制糖、水泥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强优企业,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2012年形成3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1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特大企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配”的发展路子,强化产业配套和企业的社会化协作。

(三)实施大项目战略,实现大项目带动发展

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起点的重大工业项目。

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要尽快建设成为装备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环保一流、产品一流,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中石油石化二期工程。在积极推进钦州1000万吨炼油工程尽快建成投产和北海20万吨聚丙烯石化项目尽早开工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中石油年加工1000万吨炼油、年产100万吨乙烯、年产100万吨芳烃炼化一体化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延伸以乙烯、丙烯、芳烃为龙头的产业链,逐步形成石化产业集群。

沿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广西拥有种植速生丰产林的优越条件,是我国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的重点地区。林浆纸产业的发展,不仅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带动造林、化工、包装、印刷、物流等产业发展,创造众多的就业机会。芬兰斯道拉恩索集团和印尼金光集团亚洲浆纸业公司(APP)两个国际造纸巨头落户广西沿海,不仅能促进广西造纸工业的发展,还能迅速壮大北部湾地区的经济规模,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

(四)实施大品牌战略,实现大品牌促进发展

着眼国内国际市场,依托和鼓励骨干企业,加强品牌发展规划,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完善品牌激励政策,培育、保护、扶持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大产业有大企业,大企业有名品牌。到2012年,新培育20个以上中国名牌,其中培育形成2--3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

(五)实施大合作战略,实现大合作共赢发展

坚持“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理念,实施充分的开放合作战略,切实加强部区合作、央企合作、外企合作和民企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尤其要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化拓展多区域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促进开放发展、组团发展、集群发展、错位发展、绿色发展,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二、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要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必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增长由追求数量的增加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提高转变,促进农产品由低科技含量向高科技含量转变,由无品牌、少品牌向有品牌、多品牌转变;加快农业效益由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转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节约农业、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加快农业功能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不断开发农业功能,加快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功能由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功能,向同时具有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转变。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方向和重点

今后一个时期,广西农业发展要围绕巩固农业基础和农民增收为中心,进一步优化种养结构,转变农业种养方式和农业经营方式。总的方向是,以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以现代经营方式管理农业,以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农业体系。

1、切实加强粮食生产

近年来,由于耕地减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广西粮食总产量不稳定,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设施薄弱,遇到严重自然灾害就会导致粮食生产的波动。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首先是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要采取综合措施,缓解这个矛盾,引导经济作物特别是甘蔗合理扩大规模,避免盲目发展,同时扩大早稻和晚稻播种面积,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大力推广“水稻―玉米”、“玉米一水稻”和水田一年三至四熟玉米等水旱轮作模式,大力发展冬季马铃薯,扩大旱杂粮种植面积。其次以发展超级稻、优质稻为重点,要加快粮食作物良种选育、引进和示范推广,加强“种子工程”建设,以示范推广超级稻、优质稻、优质玉米单交种和脱毒马铃薯良种为重点,筛选和推广一批品质优、单产高、适应性抗性强的主导品种,集成推广高效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挖掘增产潜力,提高单产水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亿斤左右。三是要大力推进粮食集约化生产,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广西32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加快桂北、桂中、桂东南地区水稻优势产区和桂西北玉米优势产区的建设,实现粮食生产的区域化。四是要抓好落实国家的种粮补贴政策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目前国家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很大,在广西各类补贴每亩大约有近100元。要鼓励农民充分利用补贴政策,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解决好种粮的大户拿不到补贴,拥有耕地但不种粮的农户可以拿到补贴的等问题。五是支持和鼓励土地承包权流转,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加强农资价格监管,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增加粮食生产效益,促进了农民种粮节本增收。

2、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经过多年发展,广西已有一批农产品产量排全国前十位,排全国第一的有甘蔗、桑蚕、木薯、八角、松脂、剑麻和人工造林面积;排全国第2--5位的有家禽、柑桔、香蕉、油茶、桐油;水产品、蔬菜、森林面积等保持在全国第6--8位;生猪产量由2005年第12位上升到目前的第8位。

蔗糖业是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广西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产业。目前,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糖料总面积的50%以上,糖料蔗产量和产糖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为社会创造了10万多人的制糖业劳动就业机会,全区有50多个县(市)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糖业,一些主产县蔗糖业的税收占到县级财政收入的30%--70%,是1200多万种蔗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蔗糖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蔗糖业的蓬勃发展在振兴广西经济,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带动农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进一步巩固提升广西蔗糖业在全国的地位和水平,把蔗糖业发展成为联结工农两大产业、由大变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主要措施:一是稳定种植面积,提高甘蔗单产为主攻方向,加快良种繁育和品种更新换代;二是推进蔗区水利化、机械化;三是延伸产品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四是加强能糖联产技术研发;五是推进蔗糖业流通现代化;六是促进蔗糖业纳入法制化。

桑蚕产业。国家实行“东桑西移”的桑蚕产业战略性转移政策以来,广西桑蚕业凭借自然资源优势、蚕业科技优势、及人力资源优势得以迅速发展。在短短5、6年间,广西桑园面积已由最初的20万亩发展到2007年的200多万亩,蚕茧产量也由1.9万吨增加到22.6万吨,面积和产量都增长了10倍多,缫丝加工企业已发展到60多家,蚕桑产业的工农业产值达120亿元。但广西的桑蚕业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以生产原料茧和缫丝为主。

桑蚕生产要加强原种场建设,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应用推广种养育新技术。大力推进精深加工,以丝绸纺织技术、人才培养、新产品开发和服装设计等技术开发为重点,积极发展丝绸纺织工业,提高广西的丝绸纺织及服装生产水平。规划在宜州、北部湾沿海发展丝绸服装加工业,以丝绸加工为龙头推进桑蚕茧一体化发展。

木薯产业。广西木薯发展优势十分突出,拥有适宜木薯种植的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2007年全区木薯种植面积达400万亩,鲜薯总产量达560万吨,平均亩产1.4吨。广西木薯淀粉加工企业已超过100家,淀粉和酒精深加工已形成较好的基础。

目前,国际国内能源紧缺,市场价格上扬,为弥补能源不足,国家确定广西为第一个以木薯为原料、生产和推广燃料乙醇汽油试点区域,利用木薯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的广西北海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已经于2008年初建成投产,从4月15日起全区封闭推广车用燃料乙醇汽油。发展非粮型乙醇,得到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也刺激了木薯发展,木薯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一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强小型水利、水源工程和田间排灌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和乐滩灌区引水工程等重点工程,积极推进桂中旱片治理工程,突出抓好200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重点小(I)型水库病险库的除险加固,努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到2010年,农田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50万亩,水田旱涝保收面积占比重达到90%以上,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2提高到0.45。继续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

二是加强农业装备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建立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等新型农机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结合广西实际情况,在大力推广大型农机具的同时加快发展适合广西农业生产的小型实用农机具。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市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建成一批高标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产品检测中心,加大农业标准推广实施力度,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加强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能力。

三是提升科技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加大农业科研攻关力度,加强良种研发设施建设,主要农产品粮食、甘蔗、木薯、蚕桑、桑蚕茧的良种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重视农产品精深加工、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增产节资、资源循环利用的先进耕作、养殖技术研究。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良种、植保、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流通、农业装备、农业气象和农业信息化等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抓好农业耕作新技术、节水灌溉等科技的推广应用。

四是重点支持发展产业化。以打造百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自治区要重点扶持一批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建设。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十百万千”行动计划,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区培育出10家位居全国同行前列的支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100家

骨干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壮大加工型龙头企业,力争2008年广西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0%。

五是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农民培训力度,要充分利用农业科研、教学、推广机构的资源,围绕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大农村劳动力生产技术、就业、技能、营销和经纪等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要深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阳光工程培训等,培养一批种养大户、生产流通经纪人和农民技术骨干。要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切实加强农业职业教育。要创新培训方式,灵活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三、关于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

新世纪以来,广西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了年均11.7%的高速增长,2007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7%。同时,服务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传统服务业比重从2000年的57.5%下降至2006年的43.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32%。

广西服务业发展的方向是:构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广西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会展、中介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以及商贸流通、旅游、房地产、文化、市政公用和社区服务等面向群众生活的服务业。20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50%。

物流业。物流业作为新型的复合型产业得到各方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从三次产业的形态看,现代物流业属于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工业化进程不可或缺的新型业态,是新型工业化的第三利润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当前,广西制造业物流占全部物流的53%,远低于目前全国的85%,而商贸及居民消费物流占36%,农产品物流占11%。随着广西工业化进程加快,制造业物流需求将大幅增加和释放,如汽车机械,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煤炭、建材、食糖等重点行业物流将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区域合作的深化,国际物流和港口物流等领域也将迎来加快发展的大环境,加快行业物流的发展,提升水平,拓展功能,开展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物流服务,促进现代物流业和制造业在更高层次的合作已成为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从发展大方向看,现有物流企业要通过及早吸收应用先进物流管理理念和方法,改善物流组织结构,拓展网络,提供多样高端服务;另一方面,要鼓励制造、商贸企业主动改造业务流程,推进外包物流,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广西产业竞争力。

总体看,广西物流产业的形态已形成,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但物流业总体规模较小,物流企业竞争力弱,服务层次较低,总体水平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物流业正逐步从末端行业向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发展,其发展水平将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工作的重点是着重强化政策扶持,着力培育扶持物流企业,着力加强重点同区建设,着力构建和理顺物流协调推进机制。

金融业。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血脉,离开了健全的金融体系,经济发展就失去了支撑力量。近年来,广西加快实施“引金入桂”战略,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三大行业同步加快发展。一是金融主体大幅增加;二是金融总量快速增长;三是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广西金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银行业机构数量相对较少,资产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二是保险业资产结构不合理,集中度过高;三是证券业发展滞后,上市公司数量少、实力有限。

广西金融业今后发展的目标,一是银行业,每年新增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以上,预测银行信贷投放平均增速保持在17%左右,2008年、2009年、2010年每年新增贷款分别为750亿元、850亿元、1000亿元。二是证券期货业,平均每年新增上市公司3家,力争2010年达到35家,企业上市融资及再融资累计达400亿元。三是保险业,到2010年,省级保险公司达到30家,保险业务收入增速年均在20%左右,到2010年达到170亿元。迅速崛起的金融业,将有望把南宁市打造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

旅游业。旅游业是以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历史文化景点为基础,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履行游览服务的产业。旅游业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链效应明显的产业,在降低消耗、促进环保的同时,可以带动酒店、交通、餐饮娱乐、文化休闲、商贸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虽然广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一是旅游投入不足,旅游投融资渠道亟需进一步拓展;二是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三是旅游产品竞争力有待加强,旅游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仍需进一步完善;四是旅游产业链短,旅游消费偏低,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和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旅游企业大多小散弱,亟需整合壮大各类旅游经营主体,组建现代旅游企业集团;六是旅游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广西把建设旅游强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一是构筑广西大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形成“一个旅游龙头、两条黄金旅游带、两大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总格局。二是实施资源整合、品牌带动、质量提升、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战略,构建支撑广西旅游强省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三是继续完善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和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四是创建现代旅游营销体系,将营销网络全面推向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五是建立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制定和实施广西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等标准。六是健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着力培养优秀的旅游行业管理队伍、旅游企业管理者队伍和旅游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队伍。七是通过改组、改制、兼并联合、资产重组优化等途径,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广西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群。八是促进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重点挖掘、研究和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鲜明地方特征的工艺美术品等系列旅游商品,建立和完善旅游商品营销网络。九是拓展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空间,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为主的国际间的区域旅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和加快广西与泛珠区域及周边省区的无障碍旅游区建设。

四、关于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

(一)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先行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要求。一是交通运输自身发展规律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二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三是外部约束条件要求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

(二)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方向和重点

当前广西交通运输建设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广西打造成为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通桥梁、合作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交通末梢的地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转变”的基本思路推进交通发展方式转变。即:从速度型向速度、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转变;从单纯交通经济效益型向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环境污染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从较单纯强调建设向建设、经营、管理全过程发展转变;从相对分散发展向综合运输转变;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转变。

一是实施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战略;二是坚持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促进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装备现代化;四是加快改革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和机制。

五、关于能源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一)转变能源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焦点。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二)广西能源发展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广西能源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能源资源缺乏,二是能源结构亟待优化,三是能源效率较低,四是生态环境压力明显,五是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六是电源布局不合理。

(三)转变能源产业发展方式的方向和重点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是转变能源产业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广西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原则是: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做大能源总量;另一方面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比重,促进能源发展由传统能源向新型能源转变。主要方向是:坚持节约优先,深度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加快发展核电,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安全可靠输配电网络,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能源合作,构筑多元、稳定、经济、清洁和结构优化的现代能源体系。

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快现代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是:

1、深度开发水能资源。

2、优化发展煤电。

3、加快发展核电。

4、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具有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等特点,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广西要围绕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省区。

――木薯燃料乙醇。利用广西适宜木薯生长的有利条件,按照国家能源战略的整体部署,根据市场需求趋势,逐步扩大产能,在已竣工投产的中粮集团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基础上,稳步推进梧州年产3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争取到2020年,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达300万吨。

――沼气。结合生态家园建设,在巩固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成果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模式,推进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规划用10年时间新建沼气池200万座。争取到2020年,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80%左右。

――风电。在完成全区风能资源评价基础上,加快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初步规划建设150万千瓦装机规模。风电主要建设西场、沙田、大容山、金紫山、龙头、南山、涠洲岛、交连岭、长春、唱歌山、那娄等风电场。目前这些项目已分别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电力企业负责开展前期工作。

――秸秆发电。利用丰富的桑树枝条、甘蔗叶、谷壳等作为秸秆发电燃料,初步规划建设100万千瓦装机规模。目前,总装机3万千瓦的柳州鑫能秸秆发电项目已获核准,计划年底前开工建设。

――生物柴油。充分利用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南宁生物产业基地,加强生物柴油原料作物植株矮化、提前挂果、提高果仁含油率和产量等的科技攻关,逐步发展生物柴油产业。

――太阳能。重点做好太阳能热利用的推广以及边远山区农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推进太阳能利用技术进步,逐步发展太阳能发电。

――抽水蓄能电站。根据核电发展和电网调峰的需要,适时在桂东南等地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5、加强成品油生产及原油储备。

6、积极利用天然气。

7、加强电网建设。

8、加强能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