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邢台技师学院,河北邢台054001;2.华北电力大学经管系,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新会计准则从多个方面体现和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我国颁布新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通过研究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应用,进而探讨如何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

关键词:会计准则;谨慎性原则;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164-0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应能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的规定更加明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新制度则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下面就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意义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确定性存在,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存在风险,人们就自然会取措施规避风险,保护自己。谨慎性原则是人们对会计不确定性的一种必然反应。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

(二)谨慎性原则的意义

1.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对资产估价和收益计量用宁低勿高,对损失和费用计量采取宁高勿低的方法,以回避或转移经营风险。这就使企业有效避免短期化行为,保护各会计主体所拥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而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近几年,虚假会计信息日趋泛滥,已严重危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治理会计环境、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领域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谨慎性原则要求适度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这将对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企业会计利润的行为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客观的会计信息。

3.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对于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遵循谨慎性原则预先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可以客观、审慎地反映经营中的风险因素,规避或转移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损失,防范于未然,促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始终保持较为清醒的认识,不至于被“过分乐观”的情绪所左右,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中的应用

(一)在资产定义上的应用

新准则对资产的定义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在对资产要素做出定义后,又规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些规定,防止了将不能形成或不能确认为资产的对象和事项确认为资产,避免了高估资产、低估费用。如“待处理财产损溢”项目如果在期末结账前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处理的,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转入当期损益,并在报表附注中做说明,“固定资产清理”在年末要进行分析处理。

(二)在资产减值准备的应用

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实施,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保证了各项资产的真实性,符合谨慎性原则。提取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上的具体运用。随着资产的使用,资产价值会产生变化。例如固定资产,如果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果一味用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核算,将会导致企业的实际资产和账面资产产生较大差距,企业的会计信息也会出现严重失真。资产减值准备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更加接近实际,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在收入确认中的应用

新准则规定了企业销售商品要同时满足下列五个条件的才能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第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第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第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当与商品有关的风险和报酬确实发生转移,并且与商品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时才可确认收入,这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此外,还对企业确认提供劳务收入作了类似规定。另外,准则还对合同收入做了更谨慎保守的确认条件。这些都要求企业在面对复杂情况和不确定因素时,谨慎考量确认收入条件,不高估企业收益,防范风险。

(四)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中的应用

除所得税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基于谨慎性原则,为充分反映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未来期间的计税影响,除特殊情况可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外,企业应尽可能地确认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而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要求谨慎,只有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有递延所得税资产。

(五)在或有事项计量方面的应用

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按或有事项准则规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企业要确认可能发生的预计负债,而不确认可能发生的或有资产。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修改债务条款的,债务人应将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而债权人则不应确认或有应收金额,不得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三、实施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成为企业经营的晴雨表,市场的多变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经营风险增大。充分考虑市场带给企业的各种风险,如何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增强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

要实现谨慎性原则应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就应把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要求规定详细,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南,尽量在照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能被广泛接受的标准,以便缩小“灵活空间”,增强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

从我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如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的方法等。但是对资产减值准备数额起决定作用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可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制定出一些行业规范性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会计人员的实践行为。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企业应抓好内部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将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会计人员还应进一步掌握有关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和客户经营状况分析能力,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目前绝大多数商品及股权投资缺乏相关的公众信息参考,难以确定其公允价格,导致难以确定资产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机制和信息披露状况及谨慎性原则难以规范落实。应进一步健全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定期公布各种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为计提各种跌价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公允性和客观性扫除障碍。另外,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应构造“防御”体系,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就企业的内部管理者而言,不应过分依赖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潜力而忽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会计中对风险加以防范和管理的一个环节,它相对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言具有事后性。因此,要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管理层次。

(五)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和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定时所持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体现在具体的会计处理中。不同的处理方法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最终受影响的是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所以,凡是与谨慎性原则有关的内容都应在财务告中全面陈述,包括谨慎性原则运用的范围、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及产生的影响,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