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空间向量 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空间向量 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二轮复习既是知识的巩固,更是方法提炼的关键时期,立体几何的解题方法的选用是很重要的. 有的同学懒得用向量的方法,而又有的学生完全依赖于向量的方法,这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常把“立几”中的“向量法”和“几何法”比作餐具中的“勺子”和“筷子”,两者都要会用才不至于有用勺子去吃面条和用筷子去吃豆子的笨拙. 前面的第二、三点已经讲了“筷子”的用法,下面我们再讲讲“勺子”的用法.

纵观近几年,特别是2012年各地的高考数学试题,直接考查空间向量的试题很难见到,但每份试卷中必有一个立体几何大题,在解答立体几何大题时有两种方法(空间向量方法、立体几何传统方法)可供选择,其中绝大部分试题选择使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比较恰当. 空间向量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解题的可操作性,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空间向量将形的观察问题转化为数的运算问题,“少了推理,多了计算”.

使用空间向量对立体几何问题进行计算和证明,关键是几何问题向量化的转化过程. 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到确定空间点的坐标、具体向量的坐标,再到向量的有关运算,一直到得出结论,构成了一个非常严密的解答(证明)过程.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技巧列举如下:

(1)线线平行:若■∥■,则AB∥CD.

(2)线面平行:设n是平面α的法向量,若■n,AB?埭α,则AB∥α.

(3)线线垂直:若■■,则ABCD.

(4)线面垂直:设n是平面α的法向量,若■∥n,则ABα.

(5)面面垂直:设n1是平面α的法向量,n2是平面β的法向量,若n1n2,则αβ.

(6)线线所成角:设直线AB与直线CD所成角的大小为θ,则cosθ=cos〈■,■〉.

(7)线面所成角:设直线AP与平面α所成角的大小为θ,若n是平面α的法向量,则sinθ=cos〈■,n〉.

(8)面面所成角:设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角的大小为θ,若n1,n2分别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法向量,则cosθ= ±cos〈n1,n2〉(正负取值视实际情况而定).

(9)点面距离:设n是平面α的法向量,则点P到平面α的距离d=■.

注:在高考中,对空间向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求空间角与空间距离,而对空间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更多的还是用传统方法来解决.

■ 如图1,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都是4,E是BC的中点,动点F在侧棱CC1上,且不与点C重合.

(1)当CF=1时,求证:EFA1C;

(2)设二面角C-AF-E的大小为θ,求tanθ的最小值.

图1

破解思路 对于动点问题,我们往往借助空间向量工具,通过引入变量,将形的问题转化为数的问题,继而运用函数思想,解决最值问题.

经典答案 (1)建立如图2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由已知可得A(0,0,0),B(2■,2,0),C(0,4,0),A1(0,0,4),E(■,3,0),F(0,4,1),于是■1=(0,-4,4),■=(-■,1,1),则■1・■=0-4+4=0,故EFA1C.

(2)设CF=λ(0

■ 如图3,在四棱锥E-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AE平面CDE,已知AE=DE=3,F为线段DE上的动点.

(1)若F为DE的中点,求证:BE∥平面ACF;

(2)求点A到平面BDE的距离;

(3)若二面角E-BC-F与二面角F-BC-D的大小相等,求DF的长.

图3

破解思路 立体几何距离问题可分为点面距离、线线距离、线面距离和面面距离,而线线距离、线面距离和面面距离往往可以转化为点面距离,故点面距离是立体几何距离问题的核心与重点,求解策略有三种途径.

法1(定义法):作点A在平面BDE上的射影H,则AH的长度就是点A到平面BDE的距离.

法2(等体积法):点A到平面BDE的距离d=■.

法3(向量法):设n是平面BDE的法向量,则点A到平面BDE的距离d=■.

经典答案 (1)连结AC,与BD交于O,连结OF. 因为F为DE的中点,O为BD的中点,所以OF∥BE,OF?奂平面ACF,BE?埭平面ACF,所以BE∥平面ACF.

(2)法1:由题意易知,AD=3■,BD=6,因为AE平面CDE且CD?奂平面CDE,所以AECD.

又AB∥CD,所以ABAE,所以BE=■=3■.

在BDE中,BE2+DE2=6=BD2,所以DEBE,而AEDE且DE∩BE=E,所以DE平面ABE,所以平面ABE平面BDE,所以过点A向平面BDE引垂线,垂足H必在BE上,所以在RtABE中,AH=■=■=■.

法2:设A到平面BDE的距离为d,则d=■=■=■.

法3:因为AE平面CDE,CD?奂平面CDE,所以AECD,因为CDAD,AE∩AD=A,AD,AE?奂平面DAE,所以CD平面DAE. 如图4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3,0,0),F(a,0,0),C(0,3■,0),A(3,0,3),D(0,0,0).

由■=■得B(3,3■,3),则■=(3,3■,3),■=(3,0,0),■=(0,0,-3). 设平面BDE的法向量为n=(x,y,z),则3x+3■y+3z=0,3x=0,得x=0. 令y=1,则z=-■,所以n=(0,1,-■),所以点A到平面BDE的距离为d=■=■.

图4

(3)法1:如图5,过E作EHAD于H,过H作MHBC于M,连结ME. 同理,过F作FGAD于G,过G作NGBC于N,连结NF.

图5

因为AE平面CDE,CD?奂平面CDE,所以AECD. 因为CDAD,AE∩AD=A,AD,AE?奂平面DAE,所以CD平面DAE. 又EH?奂平面DAE,所以CDEH. CD∩AD=D,CD,AD?奂平面ABCD,所以EH平面ABCD. 所以HEBC,所以BC平面MHE,所以∠HME为二面角E-BC-D的平面角. 同理,∠GNF为二面角F-BC-D的平面角.

因为MH∥AB,所以MH=3■,又HE=■,所以tan∠HME=■. 而∠HME=2∠GNF,所以tan∠GNF=■-2,所以■=■-2,GF=3■-6■. 又GF∥HE,所以■=■,所以DF=6■-12.

法2:设n1平面ABCD,且n1=(x,y,z),由n1・■=0,n1・■=0?圯y=0,x+z=0?圯n1=(1,0,-1).

设n2平面BCF,且n2=(x,y,z),由n2・■=0,n2・■=0?圯x+z=0,ax-3■y=0?圯n2=(3■,a,-3■).

设n3平面BCE,且n3=(x,y,z),由n3・■=0,n3・■=0?圯x+z=0,x-■y=0?圯n3=(■,1,-■). 设二面角E-BC-F的大小为α,二面角D-BC-F的大小为β,α=β,cos〈n1,n2〉=cos〈n3,n2〉,■=■?圯6=■?圯a=-12±6■. 因为0

注:若空间直角坐标系按如图6所示建立,运算量将会大大下降,请大家不妨去试一下.

图6

?摇?摇1. 如图7,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AD∥BC,∠ADC=90°,平面PAD底面ABCD,Q为AD的中点,M是棱PC上的点,PA=PD=2,BC=■AD=1,CD=■.

图7

(1)求证:平面PQB平面PAD;

(2)设PM=tMC,若二面角M-BQ-C的平面角的大小为30°,试确定t的值.

2. 如图8,在三棱柱ABC-A1B1C1中,H是正方形AA1B1B的中心,AA1=2■,C1H平面AA1B1B,且C1H=■.

图8

(1)求异面直线AC与A1B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A-A1C1-B1的正弦值;

(3)设N为棱B1C1的中点,点M在平面AA1B1B内,且MN平面A1B1C1,求线段BM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