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关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栓塞中的术前评估及对应处理的使用效果。方法:收集2002~2006年因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收住院的45岁以上患者60例,进行术前评估及对应处理。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栓塞中术前评估及对应处理的使用效果明显,显著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结论: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栓塞中的术前评估及对应处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静脉栓塞;术前评估;疗效

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就目前治疗方式,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及股骨头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为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但其仍有少量术后病人伴有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其中栓塞病人处理不得当,易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或严重影响手术疗效。为探讨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预防及治疗,2002~2004年我们对髋关节置换病人进行术前评估及对应处理,其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2~2004年11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0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栓塞4例,男3例,女2例,年龄均〉70,分别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静脉曲张等。4例患者分别在2d~1周内出现患肢肿胀、疼痛及腓肠肌压痛等症状,经B超检查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后,给予抬高患肢制动、抗凝融栓治疗后痊愈出院,未遗瘤后遗症。1例死亡。

2明确病因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本组17例患者多属高龄,多合并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长期卧床,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20例病人属新鲜股骨颈骨折急性期,疼痛引起血液处于相对缓滞状态。

3预防

术后镇痛,术后应常规应用镇痛泵,解除患者疼痛及其引起的血液处于相对缓滞,如镇痛泵效果欠佳,可应用对应镇痛药物,如强痛定0.1 肌注或杜冷丁50MG 肌注。

合适的,术后早期以制动为主,可按摩小腿肌肉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静脉泵的应用非常有效。同时可将患肢适度抬高,以利静脉回流。

功能锻炼,待术后2天拔除引流后可下地锻炼,主动逐步活动髋关节功能,加强深呼吸,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几率。

对应药物应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0.4ml皮下注射,1次/d,持续3~5天,5%葡萄糖液250ml+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2次/d,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确保心率、血压平稳,疗程3~7天。均可改善下肢静脉循环,减少和避免血栓形成。

4处理

当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支持下肢静脉栓塞诊断后,根据血管造影程度轻微者可考虑暂不行溶栓而采取加大复方丹参用量等方法,如程度较重,应立即抬高患肢,加强静脉泵应用,制动,尽快以速必凝及链激酶尿激酶冲击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血管外科以介入手段直接将血栓溶解。

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需从多方面予以考虑,采取合适的及早期下地功能锻炼,静脉泵的应用等均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术前评估、术后观察及护理,才能帮助医生有效的降低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103.

[2] 吕厚山. 关节炎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73.

[3] 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华骨科杂志,19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