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小学生体质下降的成因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小学生体质下降的成因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国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这已经引起了相关领域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也出台了很多措施来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认为,作为基层学校的体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切实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一、学生体质下降成因

1.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没有主动性

笔者发现,学生在课余很少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体育课上所学的跑跳投的技术技能太过单调、复杂,学生不感兴趣,无意进行锻炼;电脑、电视等现代媒体吸引了学生更多的关注,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文化课压力较大,也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而怠于锻炼身体。

2.学生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空间不足

与30年前相比,学生在活动的时间、空间上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

①撤校合并后,上下学距离骤然变远,不可能走着上学,加上私家车日益增多,交通便捷,学生大多选择乘车上学。

②由于大街上车水马龙,存在安全隐患。学生的课外活动空间变小。③文化课的作业量较大,也是挤占学生进行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

3.社会上还普遍存在重文化教育,轻体育锻炼的现象

社会上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存在重文轻武的现象,考试制度又更加重了这一现象。当成绩成了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重要砝码,成了衡量一个教师好坏的重要标准,成了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方法的时候,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又何足挂齿呢?

4.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的宣传还不够深入人心

体育锻炼到底有啥好处?学生估计体会不深,最多也就是增加心肺功能,强健骨骼肌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等这些理论味十足的东西,而缺少更贴近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宣传。我们应该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体育锻炼可以将自己塑造成阳光的、潮流的、反应灵敏的、活力四射的健康人。

二、增强学生体质的途径和方法

1.学生层面:抓兴趣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教给学生感兴趣的技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持续体育锻炼的动力需要有兴趣的支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学生对最基本的跑、跳、投的练习不感兴趣,这涉及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小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到底强调的是教给学生技术技能,还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可以教给学生几项他们比较喜欢的,能够让学生经常锻炼的,可以陪伴他们终身的运动技能。才是我们体育教师该做的事情!

(2)兴趣的培养,要有一个长久积累的过程。短暂的兴趣可以吸引学生,但是最终不能留住学生。运动过程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存在着这样的兴趣。但是我们可以把在运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艰辛转化成学生努力的动力,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尽管有困难,但是只要我努力了,就能战胜困难,达到新的境界。比如:进行乒乓球练习,我们可以采取考级的方法,步步吸引学生,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习。

(3)用个人的经验及魅力引导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人魅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较有魅力的体育教师一定要有过硬的技能技术,丰富的知识素养,幽默的谈吐以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2.学校层面:抓观念转变――让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有效结合,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很多学生除在校学习之外,双休日还要花钱去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参加了乒乓球、羽毛球、轮滑、象棋、围棋等体育类的兴趣班。这一现象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学校所教的体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的需求了,终身体育绝不是跑跳投的体育。我们现在提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应该考虑学校体育教育如何适应学生与家长需求的问题。只有适应了他们需求的学校,才是与时俱进的,才是具有先进生产力的。学校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资源以及师资力量,选择合适的体育类项目,在日常的教学中予以渗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学校自身。

3.教师层面:抓特色建设――鼓励教师创体育特色,树立学校体育品牌项目

学生与家长的需求是学校与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学校树立品牌,教师创建特色的机会。教师可以把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比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作为特色项目在班级教学中实现常态化。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学校体育运动水平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很多特色项目都是对原有运动项目的深化和延续,教师在特色项目教学的时候,就是在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运动水平。②教师在创特色的时候,不仅是自身技术技能再提高的过程,也满足了学生、家长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③很多运动项目需要有群众基础,业余训练的受众面又相对有限。要动员尽可能多的学生热爱运动,参与运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稍加铺垫。让学生先喜欢运动,再理解运动,然后再参与运动。若能把基础抓好,那么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能很快提高。

总之,只有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快乐,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才能让他们有继续锻炼的动力和信念,才能改变社会上的一些偏见和误解。而这种教育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几代人共同努力,不懈地宣传,才能真正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周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