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并发症观察护理要点 方法 通过12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的护理,对其并发症的种类及方法进行了总结。 结论 术前做好栓塞知识的宣教,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有效控制血压,及时准确按医嘱用药,保持大小便通畅等是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并发症观察; 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因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导致脑血管瘤样突起,其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第三,仅次于高血压脑出血及脑血栓,中年人常见[1]。任何可能增加血管内压力的情况,如:情绪激动、疲劳、便秘、甚至变化和饮食都肯导致动脉瘤的破裂再次出血,其死亡率极高,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 采取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等特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收到良好的效果,将我科2010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 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14~75岁,所有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瘤30例,大脑中动脉瘤12例,前交通动脉瘤35例,后交通动脉瘤38例,基底动脉尖4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1例 。

1.2 操作 术中病人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入微导丝,全身肝素化,通过测量动脉瘤的大小,根据瘤体大小、形态选择合适的弹簧圈,然后经导丝引导送入微导管入动脉瘤,填塞动脉瘤[2]。

1.3术前准备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及时足量给予尼莫地平泵入及抗痫药物,完善术前检查,观察用药效果。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术前6h-8h禁食水,备齐术中用药,术晨双侧腹股沟及会备皮、留置导尿。

2 结果

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7例,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7例,脑积水2例,脑梗塞2例,癫痫发作6例,穿刺部位出血4例,均及时发现,积极对症处理后治愈出院。

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1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是颅内动脉瘤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发生在术前、术中、术后,也可发生在术后,颅内压波动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患者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用力大小便、 颅内压波动、凝血机制差、癫痫发作等是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的因素,因此减少围术期引起颅内压波动的因素、预防癫痫发作对防止动脉瘤破裂有重要意义。因而术前多与患者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 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下接受治疗。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保持大小便通畅,鼓励患者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按医嘱给予缓泻剂。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肢体活动,注意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时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脱水药物及抗癫痫药物。有出血征象时,立即做好急诊开颅准备.术后卧床休息,避免过早离床活动。控制收缩压在150 mm Hg 以内,或平均动脉压在75~95 mm Hg,根据血压随时调整药量,防止因血压过低或骤然升高而诱发出血。本组病例有2例术前出现,3例患者术中出现,2例术后出血,均经过严密观察,精心治疗恢复良好。

3.2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70%在发病早期即存在脑血管痉挛,其中20%~30%的患者由于脑血管痉挛严重而导致脑灌注不足,产生缺血性神经症状[3],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和麻木,失语症等。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脑缺血缺氧造成不可逆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在术前及术后1-7天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头痛程度、语言、肢体活动等情况,及时发现,观察有无新发生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及时应用尼莫地平针1 mg/h,用微量泵24 h内持续静脉注射 ,防止血管痉挛[4]。尼莫地平或尼膜同是一种具有脑组织选择性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应连续应用10 -14d后改为口服,给药期间观察有无胸闷、面色潮红、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 本组病例有7例患者在术后1-6天内出现不同程度脑血管痉挛,其中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表现为嗜睡、不思饮食,3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肌力减退,伴有语言不清,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报告医生及时复查头颅ct,显示原出血部位缺血,考虑脑血管痉挛,改用尼膜同持续泵入后好转。

3. 3脑梗塞:各种原因造成的脑血管痉挛、低血压、低血容量致脑灌注不足,相对的高凝状态等易形成血栓。若患者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应考虑有脑梗塞的可能。因此术后应持续监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言语及肢体活动变化,警惕是否有失语,肌力下降,偏瘫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为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遵医嘱给予扩血管、扩容、溶栓等治疗。在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有无皮肤淤斑,牙龈出血,鼻衄、注射针眼出血、血尿、黑便等情况发生。应避免摄入影响抗凝疗效的药物和食物,如含乙醇饮料、复合维生素、维生素K等。鼓励清醒患者术后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本组病例有2例术后出现脑梗塞,经积极治疗好转。

3. 4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可分为急性脑积水和慢性脑积水。由于脑室积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脑积液吸收障碍所致,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高颅压症状及患者意识状况,及时发现,早期协助医师行腰穿或腰大池引流,必要时行脑积水腹腔分流术。本组患者有2例发生脑积水,及时行分流手术后痊愈出院。

3.5癫痫发作 因出血、血管痉挛等导致脑组织缺血,部分患者可能有癫痫发作,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及时遵医嘱给予抗痫药物治疗,观察疗效,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做好心理护理和安全防护。本组有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癫痫发作,均得到良好控制。

3.6穿刺部位出血 局部血肿多发生在介入栓塞术后6 h内,可能因为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术中全身肝素化、凝血机制障碍、压迫不当,术后穿刺侧肢体活动频繁等。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淤斑、血肿情况,嘱患者绝对卧床24 h,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12h,有条件时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以减少患者不适。本组有4例出现局部血肿,安慰患者,延长加压包扎时间,未再发展,给予患肢抬高,后期热敷,促进血肿吸收。

3.7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术后肢体制动,穿刺处加压包扎导致血流缓慢等可导致血栓形成,应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是否正常,如出现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明显减弱,肢端苍白,皮肤温度下降,下肢疼痛等,在排除局部包扎过紧的情况下,可能为急性动脉栓塞,可行急诊动脉溶栓治疗[5],应立即报告医生。

4讨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技术的发展,为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由于其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作为护理人员作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因此,护士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关爱患者,加强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和防范术后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59.

[2] 周建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02(15):封三

[3]刘承基.脑血管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08.

[4] 赵云霞,张工荣.颈动脉内支架置入患者的术后护理_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4):封二.

[5]吴青,刘春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