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活言语生命的“体验式”写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活言语生命的“体验式”写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我们以为强烈的写作兴趣是学生的言语生命得以张扬的保证。长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写作是没有兴趣的,甚至有很多学生畏惧写作、憎恨写作。从现实的角度说,写作兴趣的培养是建立在写作难易度的基础上的。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易于写作,感受写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基于此述,写作教学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思维和心理上产生体验感知,进而由体验激活自己的言语图式,并进行信息编码。

一、学理的高度阐释体验原型

脑神经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神经节中的各结构体与前额皮层以合作互动的方式来加强或抑制大脑的信息处理活动。在学习中,任何知识的学习以及所能达到的成效,学生具有的认知系统可以决定。此外,人的大脑还是求新好奇的接收器,在新奇事物的刺激下,大脑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接收信号,并在短时记忆中加工改造,在认知主体能深刻感知的基础上由此进入长时记忆。

也就是说,写作教学要想有所成效,就要创设新奇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认知系统的敏感度,让其在相应的环境中体验、体会,在内化的基础上通过话语通道将所感所得对象化于自己的言语作品。

那么,我们如何来界定体验,又如何将其与写作教学融会贯通呢?

“体验,全称是亲身体验,也叫体会。它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教学强调知识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感知的事物才会在记忆系统中融会贯通。因此,写作教学要注重实践性,从不同层面、角度营造不同的体验形式,挖掘先前经验,让学生的生活、情感、思维体验在语用体验的转化下起承转合。

二、实践层面活用体验原理

体验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感知,但是体验并不是无法可依的。要想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由体验而有所获,体验情境的建构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先前经验,在最近发展区上着力。

听觉体验――通感中激活言语图式

景色描写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经常写作的一种文体,教师在指导时采用的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出示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再进行写作。这种方法对于初次学习写作景色文章的学生来说可行性非常大,直观的画面感让学生兴致盎然,教师稍微指点,孩子们就能写出非常生动的写景散文。

看图写文尽管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窠臼,不易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使用过多,还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现代心理学和语言学指出,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将这种修辞手法加以借用,转化到写景作文指导课上,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班得瑞的《自然之声》是一首关于大自然的纯音乐,这首音乐便可作为学生写作秋天文章的依托。我先让学生闭目聆听,再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孩子们说听到了很多鸟儿在欢唱,美妙的笛音,村民在欢庆丰收,草原上奔跑的骏马……我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板书。第一次聆听只是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而第二次聆听,我给学生提出了建议,让孩子们不要泛泛去听,而是试着去抓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点,可以是草原、骏马,也可以是欢庆丰收、森林等等。聆听后让孩子们马上在纸上写下自己抓住的几个兴趣点。尽管兴趣点在孩子们大脑中留下了印象,但要将文章写得生动丰满,仅仅有兴趣点会显得空洞无物。在抓好兴趣点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孩子们进行了第三次聆听。如果说前两次听的是广度,那么这一次要听的就是深度,也就是围绕自己选择的兴趣点去聆听。从兴趣点散发开来,让自己的想象在音乐中策马扬鞭,自由畅想。

第三次聆听后,我没有让学生及时汇报,而是做了个短暂的停留,让学生闭目沉思,给自己的文章取一个题目。孩子们因为有了前几次的聆听和构思,文章标题已经在他们的心中,很快大家都汇报了自己的作文主题:《秋天的黄昏》《夕阳中的森林》《秋天多美好》等等。确定了作文的主题,再加上孩子们已经选好了相应的点,我讲解了一些写作注意事项后,再次播放了《自然之声》,让孩子们静心倾听并潜心写作。不一会儿,一篇篇独特丰盈的秋景文便跃然纸上。

美妙纯雅的天籁之乐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调动先觉经验,将所听所感对象化为言语作品。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得以在音乐中激活、摇曳、驰骋。

思维加工――创造中编码“真实原型”

高度的言语廉耻感是衡量记叙文优劣的最主要指标。学生学习写作记叙文的最初,教师除了指点必要的写作知识外,关注最多的就是真实的言语人格的培养。但奇怪的是,学生的记叙文并不完全尽如人意,常常会出现伪造事实的现象。如果我们留意的话,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中通常的记叙文练习无非就是《一件难忘的事》《我学会了……》《童年趣事》这样一类型标准的命题作文,而正是这样的作文题让学生望而却步,写出来的文章毫无生命感可言。

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培养再造想象能力常用再造性阅读、复述、改写等。创造性想象能力培养常用的方法是假若法。儿童心理学表明,孩子最热衷的游戏就是假扮游戏。在假扮中他们能体验到创造和自主的快乐感自尊感。记叙文写作教学如能尝试运用假若法,“假戏真做”让学生转变角色,体验创造的乐趣,真实的言语意识才不会背道而驰。

一次作文课,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个“心”字,然后让学生说说从这个字中能想到什么。孩子们说开心、伤心、难过、快乐等关于心情的词。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正面情绪,另一种是负面情绪。这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将两种情绪细化,也就是当人是正面情绪或负面情绪时会有哪些表现。孩子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汇报总结了一系列表现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神态、动作等。我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分别将交流内容板书到两种情绪里面。

以“心”字为点,激活学生的语义系统,引导学生调动已经积累的词汇,为这次写作筛选素材,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培养了他们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词汇只是零散的没有生命的点,如何将这些无生命的点进行加工串联,形成一篇有生命的散发言语个性的文章,还需要点燃学生的内在记忆。我将问题的关键抛给学生,指出这个“心”字是小华的一篇日记,当天他只写了一个字,被妈妈喊去做事了。后来隔了很久,小华翻到那天的日记,却怎么也想不起当天发生了什么。请你以小华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可以运用到黑板上我们总结出来的相关词汇。

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能使我们复现他人的体验,了解他人的情绪,设身处地地领悟他人的内心世界。尽管是一种假设,但在记叙的同时,调动的却是学生生活当中的实际经验和真实的情境。如一个学生写的《好玩的跷跷板》,字里行间彰显的是假日与弟弟玩跷跷板的开心经历;《拔秧苗》透露了小作者第一次跟奶奶去田间拔秧苗既快乐又难忘的事情。写作开始并未给孩子们设定《一件难忘的事》《我学会了……》《童年趣事》等相应的命题,而孩子们交上来的答卷却处处暗含着难忘、乐趣等等生命经历。如此“暗度陈仓”,孩子们还会害怕写作吗?

视觉冲击――观察中再现生活情境

新课标从写作的角度上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留心观察生活,并有意识地将所得所感编码外化,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是我们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着力点。

新知识观倡导所学的知识要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可是,对生性活泼的学生来说,生活是没有独特内在含义的现实状态。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他们很难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转化成自己的言语表达。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生活,剪切学生生活片断,引导学生聚焦自己的注意力,有意观察事物并由此而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学生内化为第二天性呢?

一次早读课,我刚走进教室,一个学生就告诉我姚把学校图书馆的书弄坏了。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我让姚自己去找图书管理老师说清原委并表示会承担责任。这样的突发事件,不正是一次写作的契机吗?于是,语文课上,我先让姚说说弄坏书的经过,没说清楚的地方让目睹事实的学生补充。然后,再将早读课上我教姚怎样去找图书管理老师说清原委的对话演练一遍,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表情和语气。为了让学生有更明晰的印象,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为后面的写作铺垫,我让学生来扮演我和姚,演演我们的对话。有不清楚的地方,师生合作补充纠正。

围绕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以“说电影、观电影、演电影”的换位方式进行体验感知,后面的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从他们分享自己的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不仅能细致准确地描述细节,而且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传神,语气神态的传递合情合理。

观察类作文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梁启超说:“观察的条件,头一桩,要对于所观察的对象有十二分的兴味,用全副精神注在他上头。”教师如果有一颗敏感的心,能够贴近孩子,善于发现孩子们生活中的新奇,很多小插曲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有意寻找并创设观察情境,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作文才有希望慢慢远离言之无物的空泛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性意识才会在长期的浸淫中成为学生的第二天性。

潘新和教授指出:“写作能力,是人的言语生命意识的觉醒、言语生命潜能的发挥和张扬;写作教学,就是对人的言语生命潜能的发现和唤醒。”写作是一种心灵的表达,是作者内在生命的外化。在学生的写作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待提升的情况下,教师围绕学生的心理逻辑编织情境,让学生体验、感知,进而破译学生心灵的密码,唤醒孩子沉睡的倾诉欲求,让他们在写作中体验到自由自为的表现性乐趣,唯有如此,写作才不愧为激活言语生命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