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生丝产品外观检验方法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生丝产品外观检验方法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简要介绍了生丝检验的基本项目和方法,针对目前国内生丝交易中对外观检验项目的需求,提出了外观检验方法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生丝;检验方法;外观质量

生丝是桑蚕茧缫丝后所得的产品,机器缫丝的也称厂丝或白厂丝。我国是当今世界生丝产量第一大国,规模以上缫丝绢纺企业300家以上,2012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经济价值逾300亿元(人民币),2012年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总额近35亿美元。生丝柔软滑爽,手感丰满,强伸度好,富有弹性,光泽柔和,吸湿性强,对人体无刺激性,是高级纺织材料,可以织制组织结构不同的各类纺织品,主要用于服装、室内用品、工艺品和装饰品等方面。

GB/T 1797—2008《生丝》国际标准规定,生丝按质量好坏分为7个等级,即6A、5A、4A、3A、2A、A和级外品,6A级为最优,级外品最劣。生丝产品检验分为重量检验和品质检验两部分,重量检验主要对生丝的公量、回潮率指标进行检验,主要目标是保证产品交易重量准确。生丝品质检验主要分为外观检验和实验室(器械)检验,主要目标是检测生丝产品的质量指标,评定生丝等级。

实验室(器械)检验的指标主要包括纤度、均匀度、清洁、洁净、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抱合等,该类指标不良的表现主要有:纤度差异造成织物经向或纬向出现疏密不匀、光泽和白净度不同的显著条斑,形成“经柳”或“纬档”,这对高档细薄型织物影响尤为严重。丝条上的大、中糙节将影响织物表面的平整光滑,产生织糙,出现浮丝或亮经、亮纬等疵点。丝条上的小型糙疵织成织物时会成为显著的糙斑,染色后形成色斑;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抱合指标影响织物的坚牢度、生丝圆整性差,缫丝过程中断头也多,使织物产生疵点。

1 生丝外观疵点类型

外观检验的疵点类型和问题主要包括色泽疵点、污染疵点、手感粗硬、损伤霉变和整理不良等。各类型疵点的表现和产生的基本原因如下:

色泽疵点。主要表现为一是颜色不整齐,把与把、绞与绞之间颜色程度或颜色种类差异明显;二是夹花丝,同一丝绞内颜色程度或颜色种类差异较明显,有的呈条束状,有的呈层次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原料茧颜色不统一、水源污染、水质不良、缫丝汤浓度和温度变化差异较大、缫剩茧处理不当所致。

污染疵点。主要表现为一是污染丝,丝条被异物污染,一般处于丝片底层,光泽晦暗,主要是环境污染,尘埃和机械磨损的屑末被吸附在丝片上所造成;二是水渍丝,即生丝遭受雨淋或水漏在丝绞或丝把上,丝绞上有水渍印记,失去正常光泽;三是油污丝,丝片上有块状油污;四是黑点丝,杂质附着与丝条、块状或粒状黑点散附在丝条上,主要由于内印茧、内霉茧、僵蚕茧的微粒和丝胶等污物附着造成。

手感粗硬。主要表现为一是丝把硬化,丝把发并,手感糙硬呈僵直状,主要有在高温高湿情况下,丝包在贮运中遭受重压或长期叠堆造成;二是箹角硬胶,丝片箹角部分有不能松散的胶着硬块,手指直捏后不能松散等。主要是由于小箹丝片回潮率过高,复摇车厢温度低或车速快,使箹角部分丝条不能及时干燥产生胶着硬块。

损伤霉变。主要表现有一是切丝,丝绞中存在一根和一根以上的断头,是因操作不当或有器物勾扎所致;二是白斑丝,即丝绞表面呈现光泽呆滞的白色斑点,程度或颜色种类差异较明显,主要是因贮运中过度摩擦造成的;三是霉丝,生丝光泽变异,能嗅到霉味或丝绞上发现灰色、微绿色的霉点,主要是由于回潮率过高而形成;四是虫咬丝,丝绞上同一位置有数根断头,有时断头处较整齐,是由于虫鼠等咬噬所致。

整理不良。主要表现有一是双丝,丝绞中有部分丝条同时卷取两根或两根以上丝条;二是绞重不匀,丝把大小重量相差在20%以上;三是飞入毛丝,即废丝卷入丝绞中;四是凌乱丝,丝片层次不清,络交紊乱;五是宽紧丝,丝绞中有的丝条紊乱不整齐,有的松弛,有的缩紧;六是分层丝,丝片层与层之间互相脱离,分成两层或两层以上;七是重片丝,两片和多片重叠为一绞丝;八是缩丝,丝条呈卷缩状;另外因编丝位置不正、留绪扣线不牢、绞丝蓬散、绞头不光滑、打包时丝绞排列不整齐、包装物不一致等原因引起的不良现象。

2 生丝外观检验方法及问题

生丝作为一种高档纺织原料,生丝的品质与丝织物产品质量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生丝表面形态质量不良会严重影响丝织物的织造,并在丝织物表面产生疵点。生丝外观检验是利用感官及手感来鉴定生丝质量的一般性状和整理状态,用以补充实验室(器械)检验的不足。外观检验虽然不是决定生丝等级的唯一依据,但外观检验的评定指标,在生丝等级确定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乃至降级为级外品。

生丝外观检验是利用感官及手感来鉴定生丝外观的一般性状和整理状态,以补充器械检验的不足。外观检验虽然不是决定生丝等级的主要依据,但外观质量不合要求时,等级也要降低,它在生丝分级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GB/T 1798—2008《生丝试验方法》国家标准规定:外观检验设备为内装日光荧光灯的平面组合灯罩或集光灯罩。要求光线以一定的距离柔和均匀地照射于丝把的端面上,丝把端面的照度为450lx~500lx。将全批受验丝逐把拆除包丝纸的一端或全部,排列于光滑平整无反光的检验台面上,以目测、手感等感官检验方法对全批生丝的外观质量进行检验,按照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疵点类型进行相关批注和评等。

2004年开始,中国纤维检验局组织实施了生丝公证检验。《生丝公证检验工作程序和检验规程》中对 “抽样、外观检验和重量检验”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抽样人员在抽样的同时,须对该批生丝产品进行外观项目检验,并认真、详实填写外观检验单。该项检验工作必须由承检机构独立完成。但是,在近两年来生丝公证检验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生丝公证检验受检企业尤其是生丝使用环节的受检企业普遍不具备外观检验设备,因此,生丝公证检验外观检验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不理想。通过调查分析,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生丝使用环节公证检验受检企业在进行生丝原料采购前,对原料供应企业进行前期调查,基本掌握了供应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基本质量等方面情况,并对选购原料品级提出了基本要求。为此,受检企业提出在生丝公证检验抽验和外观检验过程时,适当免除外观检验项目,以提高检验效率,节约检验成本。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根据《生丝公证检验试点工作程序和检验规程(暂行)》的要求,按照GB/T 1797《生丝》和GB/T 1798《生丝试验方法》的相关规定,充分考虑目前我国生丝产品基本质量状况,尤其是外观项目的综合质量水平,结合受检企业的合理需求,提出生丝公证检验中外观检验方法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3 实施外观检验的基本要求

1)生产环节的生丝公证检验(缫丝企业)应该按照相关工作程序和国家标准的规定实施外观项目全项检验。

2)使用环节的生丝公证检验(织绸或其他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产品质量真实显现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实施外观项目检验。

4 外观检验方法的建议

1) 使用环节的生丝公证检验受检企业在申报生丝公证检验时提交生丝生产企业外观检验单。

2)生丝公证检验承检机构在检查、核对原始外观检验单信息完整无误后,可进行生丝公证检验抽样工作。在抽样过程中,参照GB/T 1797《生丝》和GB/T 1798《生丝试验方法》,做好以下工作。

①在抽取品质检验样品的同时,逐绞检查所抽样品的表面、中层、内层,是否存在外观疵点,并在生丝公证检验外观检验单上进行批注或注明。

②抽取品质检验样品时,发现存在油污、虫伤丝等外观疵点情况时,应拆把检验,拆10把,解开一道纱绳检查,发现外观疵点的丝绞、丝把必须剔除。在一把中疵点丝有4绞以上时,则整把剔除,剔除的丝绞、丝把重量不计入公证检验货批重量。

③生丝公证检验样品抽取完毕后,填写生丝公证检验外观检验单相关检验项目,与受检企业提供的原始外观检验单一并带回公证检验实验室存档保存。

④在进行实验室(器械)检验时,发现抽取的品质检验样品存在外观疵点(除油污、虫伤丝类型),检验人员应在在检项目的检验记录单备注(说明)栏中注明,并将情况通报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负责将相关外观检验疵点情况,在生丝公证检验外观检验单中补充填写。在进行实验室(器械)检验时,发现抽取的品质检验样品存在油污、虫伤丝类型外观疵点时,检验人员应停止检验,并将情况及时通报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将相关疵点情况通报受检企业,并在生丝公证检验相关记录单予以详细注明,该批生丝公证检验任务终止。承检机构应与受检企业核实该批生丝整体外观性状,在取得有效的证明材料后,再行申报公证检验任务。

⑤在抽样检验过程中,发生剔除或拆把检验情况时,抽样检验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在受检企业现场寻求试验区域,设置试验条件(检验台表面光滑无反光、光线柔和、均匀,丝把端面照度达到450lx~500lx)进行相关检验。

⑥生丝公证检验实验室检验工作全部完成后,技术负责人根据抽样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验的结果,参考受检企业提供的原始外观检验单结果,对外观检验项目结果进行评定。公证检验结果与原始检验单结果一致的,按照原始外观检验单填写并评等;公证检验结果与原始外观检验单不一致的,按照公证检验结果填写并评等。

⑦公证检验外观检验结果与原始外观检验结果不一致时,应在生丝公证检验证书备注栏中注明。

生丝是丝绸产品的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丝绸产品的等级和质量,通过生丝公证检验的实施,生丝公证检验结果作为生丝产品交易双方的结价依据,有效地避免了原材料紧张情况下以次充好问题的发生,维护了交易各方的合法利益,稳定生丝产品市场流通秩序。同时,根据公证检验的结果,企业可以有的放矢地组织生产工艺设计和指导实际生产,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量的竞争转变为质的竞争,促进我国丝绸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再现我国丝绸文明的辉煌。

(作者单位:毕海忠,中国纤维检验局;邢秋明、姚方,湖州市纤维检验所;李振华,山东省纤维检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