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握探究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握探究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与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作为一线教师应更好的把握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探究;交流;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93-01

小学科学是从过去的自然常识演变而来,当初设置这门学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人文学科打基础的一门基础学科。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探究的方法,经历些探究的过程并学会运用探究去认识和解决一些问题。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个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以便与大家共同交流,以求共勉。

1.认真钻研教材,有效的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科学》教材提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求学生尽量以亲身体验学习过程为主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正确处理教材内容,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安排探究的内容。如养蚕(三年级教材内容),由于本地根本无法饲养蚕,原因是本地地处山区,海拔高,气温低加之没有桑叶。所以,无法饲养蚕,但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变态生长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把青蛙的卵放在水槽里来饲养,让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活动,学生头脑里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样把教材做一定的处理,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探究,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一般的科学探究总是要提出问题,然后猜想、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然后收集证据,用数据来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组成。教学中,因为时间和材料的因素,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的照上面来一步一步执行,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形式。因此,教师要整合教材内容不仅要把学生情况和特征很好结合,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找到当地熟悉的材料和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设计探究内容。此外,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就比较感兴趣,探究的积极性就比较高。

2.让学生分组活动亲历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的关键是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经历,以传统的教学比较有一定的差别。传统的教学教师是占主要作用,很大程度上教师一味的讲解、灌输,应用逻辑层层推导寻找结论,因此学生理解困难,很大程度上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知识要点。科学探究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甚至是首席执行者。学生是主体亲自参与动手操作。教师与学生的分工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同的要求。比如,在设计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发动学生一起寻找材料,一起参与设计探究的方式。在实验的经历中每个人的感受和发现都有很多不同点,特别是提出的问题存在一定的不统一和标准答案,教师不能因为存在的不统一和提出的答案不正确就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更好地去找到实验中问题出在哪里,e误的关键因素存在哪里。让学生多动手、做一做、多动脑、想一想、多用眼、看一看,这样,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不仅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而且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开发他们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经过自己的体验和亲身的参与去深刻认识成功的意义,体验挑战的经历。学生才能健康有效地成长,如教学中探究体验失败从一定程度上也让学生认识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过多种努力和多人的合作方能形成一些正确的成功经验。从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经历,从而也说明探究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实验中,学生应该围绕着共同的目的,有的动手操作;有的观察;有的记录。这样的简单合作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合作中肯定有失败但这样也为别人和下次探究打下基础,因此,体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的,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健康地去成长。当然,探究中教师要给予正确地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在具体探究经历一段努力之后,有一个正确结果,让学生体验收获和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反之,长期的探究找不到结果也会让学生丧失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3.探究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猜想和师生交流来提高他们的兴趣

科学的探究活动离不开猜想,而猜想活动本身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一种探究活动的开始,学生在开动脑筋的猜想中,一旦猜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很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大胆的猜想,在探究实践活动中有更高的热情。因此,教学科学课时,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如某些课教师一旦出示题目后就积极提问,学生读了题目后,就让学生积极猜想:"你是怎么思考的?你想了解什么内容?你知道它的哪些秘密?"然后,根据教材内容的知识点把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集中精力和兴趣去猜想、去认识探究和了解,准确地让学生知道我们的一些猜想必须要用实验去验证、去收集、有用的证据和相关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即使很多猜想不够全面甚至不正确,但只要敢大胆地去猜想这也是培养他们科学素养的一大习惯。其次,猜测错了,教师也不要给予否定,而应该引导学生勇于去实践探索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领会编者的意图精心设计探究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识特征设计和处理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过程,该分组的必须让学生分组动手去实验,该借助媒体、幻灯资料的应提前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让学生有深刻的感性认识,该教师演示的实践活动则更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只有这样让学生亲自经历活动,亲身体验过程对他们学习科学有很多帮助。以后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猜想逐渐成为一种学习的习惯,成为一种探究的动力。反之,如果目的不明确,猜想的东西未能很好的得到解释和验证,教师设计的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活动(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沉长讲解或者死记硬灌学生在头脑中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猜想去学习这本身也符合现在提倡地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明确应该掌握的方法和要求,学习就会更主动,精力就会更专注。通过老师引导讲解学生相互交流对他们的发展就形成一种很大的促进,在交流中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学生也更易接受和理解,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思维得到锻炼,课堂上,许多亮点和学生的许多闪光点及创新的思维火花也是在这种环境中迸发出来。教师在这种气氛下教学,心情也愉快得多,心里多少也有一些成就感的快乐。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还可以更好的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在未来的工作中也有更好的创新思路,学习的信心得以提高。

4.注意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进步成长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科学规范,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特别是教师的语言要注意方式和技巧。小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和心里的成熟程度不一样,只有教师的语言和评价的方式与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课堂上平常用的激励语言(某某同学上课听课认真仔细,说的也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应该好好的讨论分析一下,你真正的脑筋想了这个问题,你的回答与别人不同,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来你还了解了不少的课外知识。老师很高兴听到你提出的办法。)通过这种具体描述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的心情得以愉快高兴。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分组实验中,每个组都应交流汇报,但无论正确和恰当教师都应及时作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能使学生心情愉快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很大影响。但注意过度不合实际的赞美和评价会给学生造成不利的因素。在《教育孩子谈话的艺术》一书中提到赞美和药物一样能暂时的让儿童舒服,然而却造成依赖性。别人的言行会成为他(她)获取赞美的来源,他(她)会以此获得赞美的渴望并确立自己的价值。因此,在评价时赞赏学生应针对某些具体的行为就事论事。如你说的这个问题,你还真是说对了;如果夸大赞美,你真像个小科学家,知识真丰富,太棒了,我们大家学习他。这种过分的夸张的赞美评价是一种威胁,会引起学生内心的不安。学生有时怕说错答案,内心显得害怕和不安,举手都小心翼翼的,有的干脆闭口不说,谈何提高探究的兴趣。因为教师有一项特殊的功能是创造有感情的学习情境,这时,无论多么精细的机器都无法代劳的工作。教师的态度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学习情境的主要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很大的力量让孩子获得愉快,教师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语言方式不要造成探究学习的伤害,注意自己的情绪避免伤害他们的学习兴趣,应采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