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悖论”,读写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悖论”,读写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回顾情节,初识“悖论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背影》的写作看似平淡随意,实则匠心独运,在淡淡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重点推敲了一个数字“四”,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这是《背影》中最成功的描写,也是最扣人心弦、引发读者共鸣的刻画。其间,充溢着浓浓的父子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种种感悟,每每读之,泪流满面。但是下课之后,有同学表达了自己的不同 看法。

(屏显)

我觉得,文中的父亲不够潇洒,儿子也太过矫情。你看看父亲,明明说好不送却偏偏去送,说话唆,动作迟缓;你再看看儿子,一会流泪,一会又流泪…… (蒋怡佳)

生:老师,我也觉得挺矛盾的,明明当时很讨厌父亲,却又被感动得流泪不已。

生:文末父亲写信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为何身体平安却说大去之期不远了?

生:老师,我也有这种感受,只不过是名家作品,我不敢说这样的话。

(师生大笑,大部分学生点头)

师:一石击起千层浪啊。如何理解这些矛盾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写作思维,那就是“悖论”。

(屏显)

什么是悖论?就是一个矛盾命题,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师:举一个例子吧。某同学生病在家,他来学校和不来学校,两种情况均可。

生:他不来,是因为生病休息;他来了,是因为他热爱学习,克服了困难。

师:他明明生病可以不来学校,但是他来了,这就是“悖论”。在矛盾中凸显人物的情感和思S逻辑、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这就是写作中的“悖论”。

二、回归文本,细嚼“悖论”

(一)寻找“悖论”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父亲的言行举止。说好不送却偏偏要送,无需买橘却执意去买,大家怎么看?让我们回归文本,在字里行间找寻蛛丝马迹,勾画圈点,找出其中的“悖论”。

(生跳读课文,勾画圈点)

生:文章一开篇就交代,祖母去世、家境惨淡,父亲赋闲在家、奔走谋职,所以此刻父亲不必送“我”;而且“我那年已二十岁”,并已说定让“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按照推理就应当是茶房陪同儿子,但依旧是父亲去送儿子,这就是“悖论”。

(师生热烈掌声)

师:分析丝丝入扣,结论有理有据,表达言简意赅。还有“悖论”吗?

生:在身体肥胖、年迈体衰之时,照理就不必去为儿子买橘子,但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这也是 “悖论”。

师:好一双火眼金睛!

(师生笑声、掌声)

(二)理解“悖论”

师:两处主要的“悖论”在我们的审视下无所遁形,那我们接着来看看,为何要使用这样的“悖论”,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生:第一处“悖论”――父亲说好不送却偏偏要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我”不放心,怕“我”吃亏,所以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送“我”,表现出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师:父亲不来,父亲就不爱“我”,“我”就可以不高兴吗?

生:不是,父亲不来也安排好了一切,但父亲来了更能表达出对“我”的深爱。

师:好,这就是“悖论”的艺术魅力和表达 效果。

生:第二处“悖论”――父亲无需买橘却偏偏去买,他不顾自己的形象,不顾自己年老体迈,不顾自己身体肥胖也要执意去,更能刻画出一个为了儿子不惜一切的父亲形象。

(师生掌声)

师:有感觉。请回到文本,作者是如何将这一次“悖论”刻画得栩栩如生,而又入木三分的?

(生沉默)

师:想一想,如果父亲不是胖子,而是“噔噔噔”很轻松、很潇洒地把橘子买来了,又会怎样?

生:如果父亲不是胖子,而是“噔噔噔”很轻松地、很潇洒地把橘子买来了,我们不会这样感动,文章就一点诗意也没有了。

师:继续挖掘。

生:肥胖的父亲偏偏要去买橘子,父亲越是感觉不到自己的费劲、自己的笨拙,越是忘了自己不雅观的姿态,就越能流露出心里只有儿子,没有自己的情感。

(师生热烈掌声)

师:好,有深度,有价值。父亲为儿子买橘子,从实用价值来说完全是多余的;但父亲执意自己去,越是不“潇洒”,不顾艰辛,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就越显示出对儿子的深厚情感。如果左顾右盼地考虑上下月台的安全,就太理性了,没有感情可言了。这篇抒情散文以“悖论”取胜,情感的审美价值和实用理性的反差越大,越是动人。也恰恰是这样的“悖论”,才真正地写出了父亲当时的所想所为。若干年后,父亲看到这篇文章,才会从内心深处得到真正的慰藉与感动。

(屏显)

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睛,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三)深挖“悖论”

师:这就是写作中“悖论”的魅力。来,我们继续深挖,想一想,“我”为何流泪?从笑“迂”到流泪,这流泪矫情吗?

生:面对父亲那么多正面言语和行为,儿子都没有被感动,却被父亲并不优美的、笨拙的、没有诗意的背影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也是“悖论”,可见“我”的转变不是突兀的,而是情不自禁的,如果我身在其中,也会感动。

(师生掌声)

生:老师,我还发现,“我”的这种感动是不能让父亲发现的,开头对父亲感情的不理解、不珍惜,是无声的,父亲并没有觉察,故懊悔之情也不便提起,所以,在后来写作中自己对父亲有愧疚感,“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 看见”。

师:好眼光,有思想!

(师生热烈鼓掌)

生:老师,我还发现,父亲对于儿子情感的转折毫无感觉,儿子不领情也好,被感动也好,父亲都不在意。因为,他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只是做完了自己认为该做的,就“心里很轻松”了。所以,若干年后的回忆中,“我”仍会感动,也会流泪。

师:其动人之处,恰恰在于双方感情和行为的“错位”,这也是“悖论”。所以,从不理解父爱到感动于父爱,“悖论”鲜明地还原了当时的情景与情感,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朱自清在答《文艺知识》编者问时说过如下这段话。

(屏显)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师:“我”还矫情吗?

生(齐):不矫情。

师:其实,任何经典作品,都有穿越时空的魅力。感谢蒋怡佳的提问,让我们真正地走进了文本,感受那一份独特的“父爱”,并体会《背影》独一无二的言语特质。作者在这些反常的地方下足功夫,集中描绘“背影”,字里行间蕴含淡淡的哀愁,抒发了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能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文本显得真挚动人。

三、读写结合,学用“悖论”

师:作者如此描绘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背影”,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使用“悖论”,使文章充满了画面感与真实感,在平实中又见曲折,于细节中呈现温情,将情节推向高潮。那么,大家想不想运用“悖论”创作属于自己的 文章?

生(齐):想。

师:运用“悖论”,就是用情感方式处理理性问题的方法,它“反常合道”,虽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

(一)选择素材

师:我们运用“悖论”进行创作,首先应当注重选材。

(屏显)

1.选出已经完成的事情(虽困难重重,但已经完成)。

2.回忆阻碍事情发生的种种条件(最关键,最有价值的困难)。

师:这些条件和事情也并非越多越好,而是选择最关键的、最有价值的,如写父亲买橘子,不是说父亲有脂肪肝、有高血压,而是胖子就好,因为这是外显的,安排这样的细节和场景,更能体现父爱的深沉。

(生思考)

生:父亲一向严厉,但这次我考试考差了,他反而对我特别好。

生:母亲生病了,却仍然给我做饭和洗衣服。

生:我跑步中摔了一跤,仍坚持跑完了三 千米。

……

(二)巧妙构思

师:我们运用“悖”进行创作,还需要进行构思。如何构思,我们先看一个故事。一学生考试不及格,发试卷时,老师严肃地撂下一句话,“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该生一节课不知所措,下课后惶恐不安地来到办公室。“放学后,你再到我办公室来吧。”老师一见面就说道。该生一直惴惴不安地上完课,不知道老师会如何收拾他。好不容易挨到放学,他磨磨蹭蹭地来到办公室,教师见面就说:“快坐下,让我给你补补课吧。”该生终于释然了。

(生思考)

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母亲生病了。室外寒气袭人,母亲咳嗽连连。我从学校回到家,母亲挣扎着起床,忍着寒冷,忍着病痛,开始给我做饭……(有点哽咽)

(师生鼓掌)

生:我跑步时摔了一跤,疼死我了,眼泪花儿都快出来了。看着老师关切的眼神,看着同学们健步如飞,我坚持着,慢慢地跑完了全程。

(师生鼓掌)

……

(三)追求真实

师:我们运用“悖论”进行创作,还要细化写作的真实境界。如何写感人的故事?《背影》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我们再来看看龙应台的《目送》。

(屏显)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节选自龙应台《目送》

师:要使用“悖论”进行写作,除了选材和构思外,需要将写作内容生活化、情境化和真实化;还需要细腻描绘一个特写镜头,以便于情感的 聚焦。

生:父亲平时都很严厉,严厉的眼神、严厉的语气、严厉的语言……我平时的成绩挺好的。这次考差了,我想着回家一定会挨骂,一定会挨揍。回家后,我把试卷拿出来,父亲看完,却让我坐下,慢慢地与我交流。后来,他给我讲了一个他小时候学习的故事,我终于明白了……

……

(四)学生写作

要求:只写一个感人的情节或片段,不需要长篇大论。

板书:

真实 曲折 感人

悖论

选材 构思 细化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外国语学校;6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