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构建写作教学理论的新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构建写作教学理论的新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作教学理论的不成熟和不尽如人意的写作教学效果已成为一个共识,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有学生写作行为复杂、写作规律难以把握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指导写作的有关理论游移不定。我们考察写作教学理论建构的历程,会使我们对这一点的认知更为清晰。

一、写作教学论建构的艰难历程

1.一般写作论导致写作教学僵化。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这一理论体系虽能有效促进学生掌握写作知识,但很难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从很多写作水平高但不承认自己是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中就可看出。更要命的是,教师通过传授写作知识以求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愿望落空,这又使写作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现在写作教学教不了也无法教的声音越来越响,学生怕写作文也不会写作文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这种现象的产生虽有社会的、环境的、教育的等外在原因,但最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指导写作教学的理论苍白和无力,因此写作教学理论迫切需要突破和更新。

2.文学创作论致使写作教学神秘化。新课改开始前,不愿写是学生在写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用什么办法让学生愿意写、乐于写就成了当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概念作文”理念的推波助澜下,在文学创作观念的直接启发下,学界认为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来实现多写,就能有效提升其写作能力,毕竟这符合教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而且要反复训练。这样,文学创作论代替了一般写作论,就成了当时写作教学的指导思想。

但很快人们发现不愿写的根本原因还是学生不会写和写不好,因此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确定写作内容后,指导学生怎么写就成了师生必须面对的又一个重要实践课题,后者很显然是文学创作论难以解决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生写作也区别于文学创作,不能用一篇文学作品代表一个人的写作素养和语文素养。这时,人们不禁要问,学生写作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怎样才能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写作教学训练模式?诸如此类的问题一般写作论和文学创作论都不能很好解答,因此写作教学理论的创新就成为必然。

3.写作教学论促进写作教学理性化。我们都知道,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写作是练习写作,而且一般指的是学习写文章,写短文,既不是写作文学作品,也不是进行应用写作。因此就不能用一般写作论和文学创作论代替写作教学论,但客观地讲,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一般写作论和文学创作论来代替写作教学论的,这无疑对写作教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纠偏造成了误导和伤害。为了有效摆脱写作教学的尴尬现状,我们有必要构建一种基于写作教学实践并能有效指导实践的写作教学论,尤为必要辨析写作和写作教学这两个概念,这对于写作教学理论的建构和写作教学实践的深化不无裨益。

二、概念辨析:写作和写作教学

写作和写作教学是有联系的,但写作和写作教学并不是一码事。写作是单个个体的社会行为,写作目的理所当然是多元的。写作教学则是以某种功利为目的的教学行为,因此纳入教学系统的写作活动有着统一的、教育化的目的。新课标对写作这个概念进行了解读:“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有些学者无视也可能是根本没有弄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因此就有了这样的表述:“作文的实质就是交流:自己与自己的交流,自己与他人的交流。写作其实就是运用文字来满流的需要。”很显然,作者在这里是把学生写作和社会写作混同为一个概念了,实质上,学生作文并不是或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交流,而是为了实现一系列的教育功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失误,很可能是对于写作和写作教学这两个概念缺乏理性认知造成的。

1. 写作多作为社会学术语来用,指的是人们表达情感,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很显然从结果着眼,关注“好文章是什么样的”一般写作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和说明学生的写作行为。因为学生写作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以写作为手段和凭借,来实现一系列特定的写作教学目标和教育目标,进而提升其写作素养和人格素养。也就是说,写作行为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因此学生写作重在过程而非重在结果。但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

2.写作教学作为教育学术语,通常指的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并使他们在写作各种体裁文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写作素养的教学行为。这样写作教学的序列就只能按照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序列来建构,而不能像一般写作那样按照生活的进程来安排。这是由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写作教学的基本诉求,因此评价学生作文的标准,也就不能按照其实用价值,而要视其能力发展水平而定。在这一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写作知识和文体知识以使学生写作更为自觉,还需要学生在科学知识指导下进行训练以使能力得以提升和实现自动化。也就是说,要想使这种训练取得实效并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就必然要求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和知道怎样写,并具有反思自我写作的意识和能力,这四者缺一不可。

三、如何构建新的写作教学理论

写作教学论建构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顺利实现新课程确立的写作教学总目标,即“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写作教学论研究的主要诉求,就是解决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诸如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内容的提炼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等。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找到了建构和丰富写作教学论理论体系的金钥匙。以后凡是这方面的理论、策略和方法,诸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提炼以适应特定主题表达的需要,运用怎样的行文技巧来更好实现其表达意图,以及我们使用哪些写作知识才能有效达成这些目标等,都可以有效纳入这一理论体系中,从而使科学的写作教学论的构建成为可能。

原来很多人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总想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想把写作教学这个难题解决掉,但结果通常都不是很理想,虽然这些理论刚开始都很有吸引力。比如强调真情实感、注重兴趣激发、强调形象思维的培养等,单看都没有错甚至可以说是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要害,但为什么就不能突破写作教学这一难关呢?现在看来,主要是由于这些理论仅仅是抓住了写作教学的一个方面,要么是通过对真情实感的强调以使学生有东西可写,要么是通过兴趣的激发以使学生愿意写,或者是通过形象思维的培养以使学生的行文更加生动形象,而没有让这四者联动起来,最后效果不尽如人意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我们要想摆脱上述尴尬现象并让写作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避免上述这种“盲人摸象”现象的产生,而应坚持全程作文理念对学生作文进行全程指导。换言之,写作教学要想取得实效,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在写前愿意写、写中有东西写、行文时有能力写、写后能够对文章进行反思和评价。在教学中只有针对这些环节进行有计划地训练,学生作文能力才能得以有效提升,否则很可能是事与愿违,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很有意思的是,新课改在刚开始的时候有关专家曾把“愿意写”作为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被提出来,提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但后来发现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技术派”又悄然兴起,并受到很多人特别是一线老师的欢迎,但会不会由一个极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但愿这个担忧是杞人忧天。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31.

[2]赵长天.低龄化写作有何不好[N].文汇报,2001-11-06.

[3]叶黎明.写作教学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2、3.

[4]邓彤.为“套话作文”开一剂药方[J].语文学习,2008(11):10.

[5]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7.

[6]李海林,荣维东.关于“作文”或“写作”的正名[J].中学语文教学,200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