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有效实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有效实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的技能训练,还要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熏陶。无论是大家的洋洋洒洒的千万大作,还是无名小卒的惊鸿一笔,都无时无刻不蕴含着作家内心真实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为谭嗣同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感到骄傲,为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折服;我们为邹韬奋英年早逝的勤劳善良的母亲而遗憾,又为朱自清笔下那饱含深情的背影唏嘘不已;我们渴望举杯邀明月在西出的阳关潇洒地送别一个个离去的故人,因为诗人坚定地告诉我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道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尽收其中,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味到这些真实的情感,与教师产生共鸣,更有效地促进语文课堂的教学,从而达到情感的理性升华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在社会环境中探寻作者的灵魂

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诞生于一个闭塞的世界当中,丰富的人生阅历,独特的思想感悟都决定着一部作品的航行方向,而这一切都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战火纷飞的年代呼唤和平,怀才不遇的时候渴望明君,孤独寂寞的时候期盼友情,在外漂泊的时候梦回故里。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作家及作品的时代背景无疑是在他们的面前打开一扇跨越历史的大门,让他们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当时当地之中,了解作者的遭遇,关注世态炎凉,这无疑是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主动地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和作家进行情感的交流,这样他们就能理解为何鲁迅先生毅然放弃了医生这样一个从小立志的职业,而在笔杆刀枪当中拯救中华名族人性的良知;也能够了解宋濂为何在马生的面前讲述自己求学的艰难岁月……有了这初始的理解才能让学生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才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积极有效性。

二、在阅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一)积极走进作者的世界

积极主动地走进作者的灵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但是还需要他们将自己放进文章当中和作家一起苦乐同担,阅读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一项体验性活动,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自己内心的情感因素,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走入文本深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情到深处自然浓”,如果学生们都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或高亢或低沉,或激昂或悲愤,或温柔或豪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将自己的命运和主人公联系在一起,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那么,此时语文课堂的目标已经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感动上,而是在让学生于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感受,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从感性地理解作家作品到理性地领悟其中所蕴含的社会人生道理及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腾自身的人性的情感价值观上。这无疑是对学生这样一类社会人生经历比较欠缺的群体最直接的情感补偿,从而最终实现学生这个单独个体的人性升华。不管是心怀敬意地读完哈尔威船长的故事,还是心潮澎湃地和机灵聪明的贾里一同追逐年少时的梦想,此刻的他们已经完全和作品融入在一起,用心真切地感受着作品中所包含的深情,同时也让自己的灵魂随之一起接受洗礼。

(二)选择多样的阅读方式

当我们和学生共同学习一篇真情实感的作品的时候,不能仅仅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阅读,而是要指导他们用最有效的方式体味作家的情感。阅读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当我们看见课堂上一片嘈杂的时候,又觉得少点了什么。那么作为教师,此刻或许应该有另外一个身份——课堂阅读互动的领航者。以《再别康桥》为例,这是徐志摩先生的经典诗歌,情感的变化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但是这种情感隐藏较深,且复杂变化。拿到这样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不求节奏、不求情感、不予评价,只要学生投入积极对文章有框架式的把握就行。在了解到文章的写作背景,明白诗人为什么要离开康桥之后,学生可以在小范围内倾听他人的阅读,互相指导情感的表达,从而使课堂的氛围走向一个小高潮。在师生共同分析作品复杂的情感变化,对于诗人情感的理解走向深层之后,学生可以将自己化作作者,在课堂上如徐志摩先生般“放声歌唱”,让他们自由发挥,突破诗歌模式的限制,尽情挥洒自己的情感,与诗人达到心灵的契合。当然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而有效提高他们阅读的“含金量”!

三、在写作中埋下动情的种子

在欣赏了文本中的动人之处之后,我们不禁在想:难道我的生活当中没有类似的情节吗?难道我的情感不能够打动别人吗?如果有,我们又怎么能将它表现出来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写作了。写作就是学生塑造心灵的重要途径,它是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创造的过程。纵观历年中考的问题,很多都注重对人性的思索,而在以往的优秀例文中,能够表达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更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赢得高分。只有了解被感动的滋味的人才能知道怎样去打动别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行文中也埋下自己的动情点,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多作一些关于生命、人生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当然这些离不开精彩的语段、真挚的情感以及认真的思考态度。因此我们可以在被他人感动的同时,抓住这颗动情的种子,去打动别人。多积累、勤思考,加之教师抓住适当的时机引导、点拨,学生的写作培养一定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进而促进语文课堂的教学。

四、在实践中体味情感的力量

课外实践是语文课堂的延伸,一堂有效的课最关键就是能够使学生有所得,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正确人生观的生成也不容忽视,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所在。在这样一个现实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学生们虽然涉世未深,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心理还处于亚健康阶段,当他们在课堂中领悟作品里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之后,那种情感的震撼也只能保存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对于那些社会中所发生的动人的故事,也许学生们曾经不为所动;对于那些卑劣的人性,他们也曾觉得事不关己。但是当他们带着课堂中这种情感的震撼,再次回归现实的时候,他们会用经过课堂洗礼后的新的认识能力来看待那些热点问题,从而产生自己的想法,对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熟有着一定积极的指导意义。这一点正是语文课堂中人性化情感的很好体现。

总的看来,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作为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这样不仅仅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理解文本当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能在学习生活和人生实践中更好地健全人性。

(童剑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美琪中学 22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