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88-01
在减负背景下,讲究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性是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在新课改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势必落到课堂上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通过近一年的学习与实践,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1.教师教的转变和学生学的转变
1.1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研究教法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要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遇见新问题或难题要勇者无畏,敢于正面对待,不绕道而行,要想方设法,抓关键,寻求突破口,并不断培养自己攻坚克难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给学生提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思考每一个式子,并且用自己思考的方法解一下,最后结合全班人的方法总结出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将其类型归类。
1.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是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例如,你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也就是对导学案提前完成,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对于数学课来说讲究的是方法越多越好(数学课讲究的是一题多解),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动脑,大胆的思维,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
2.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这样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三是利用课余时间,再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四是要放下身段,既在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忌讳的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展示自己。
3.注重方法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还应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在听课的过程中怎样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思路与教师同步;怎样才能领会教师的讲解和学会归纳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该怎么办,别人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思考、讨论。"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进行讨论和向老师提出问题时,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能被别人理解、接受。"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空间。例如: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可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问题。因此,注重方法传授,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4.参与实践探究,调动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知识时,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帮助学生揭示知识的本质和特征。例如:在讲"梯形"概念时,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梯子等),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讲"数轴"的概念时,教师可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的三个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的增减方向。这样用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5.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学生仍擅长具体形象思维,喜欢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这与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数学知识体系相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呢?第一,提供可供观察的实体和图像,其中实体包括实物、学具、模型等,图像包括挂图、图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第二,可提供操作材料、实验器材,学生可以通过动作达到直观的目的。第三,就是语言直观,善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活动 思考"是苏科版数学教材编写的另一条主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感,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智能的开发、综合素质的提高颇为有益。数学活动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著名的"做中学"教学思想。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组织数学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不可或缺。当然,组织数学活动,需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把握好活动的时机,并及时把数学活动中获得的感知内化为数学知识,如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性质等等,纳入知识结构体系。
6.创造成功条件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中,因为"觉得数学太难,捉摸不透"及"数学基础不好,学得吃力"占了绝大的比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C.索洛维契克说过,"凡是我们能做好的事情,我们就喜欢它;凡是我们做不好的事情我们就不喜欢它。"显然这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少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于能学好数学的自我效能感很低。
人类需要成功,而学生需要成功的感情尤为强烈。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会使学生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相反,若学生过多地品尝着失败的苦涩,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严重的就会逃避数学学习,如有意迟到、旷课,有意忘记作业。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条件。第一,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对于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各个环节。只要出色完成各自任务,达到要求,即为成功。第二,具体指导学法。学会学习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必要前提,要教给学生如预习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操作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反思的方法等等。第三,引导克服困难。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差错时,不要训斥,不要简单地否定,也不要立即另找他人代答,而应该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引导,为其搭桥,为其铺路,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直至达到成功的彼岸。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知难而进,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些学生就会渐渐地意识到凭自己的努力也能够解决数学上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