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池州市贵池区生态农业家庭农场早稻机插机收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池州市贵池区生态农业家庭农场早稻机插机收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针对池州市贵池区梅龙街道办事处桐梓山村生态农业家庭农场早稻机插机收技术现状,分析影响早稻机插机收技术的因素,提出了破解沿江圩区早稻机插机收技术瓶颈的对策,从而达到农机和农技的有效衔接,实现贵池区早稻生产步入高产增效轨道的目的。

关键词 早稻;机插机收;生态农业家庭农场;安徽池州;贵池区

中图分类号 S51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044-02

池州市贵池区梅龙街道办事处桐梓山村位于长江沿线,临近铜陵市。生态农业家庭农场坐落于该村沿江圩区。承包经营18.7 hm2水田从事双季稻生产。2012年以来,贵池区加快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步伐,加强了机插秧推广工作的领导[1-6],加大了政策扶持和检查考核力度,结合水稻高产创建及粮食绿色增产示范建设,2014年、2015年该农场水稻机插面积分别为20.51、27.8 hm2,水稻机收面积达99%,基本实现了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

1 耕地地力状况

地形平缓,质地中壤,耕层厚度20 cm左右,水源充足。土壤容重1.06 g/cm3,含有机质28.92 g/kg、全氮2.00 g/kg、有效磷14.29 mg/kg、速效钾100.73 mg/kg。

2 早稻机插产量情况

2014年、2015年该农场早稻机插品种为早籼823和早籼7099,2年的产量性状调查表明,机插早稻平均有效穗为 325.5万穗/hm2,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分别为142 粒、85.2%、25 g,八五折后平均产量达8 368.5 kg/hm2,周边人工直播的早稻平均有效穗352.5万穗/hm2,穗粒数118.0粒,结实率84.7%,千粒重25 g,八五折后平均产量7 486.5 kg/hm2。机插早稻比人工直播增产882 kg/hm2,增幅11.8%。可见,早稻机插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

3 影响机插稻高产栽培的主要因素

应针对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2]。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影响水稻机插秧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如下。

3.1 部分秧苗的培育质量达不到机插健壮秧苗的要求

2014年,仓促准备的营养土未进行培肥、过滤、消毒,土壤不肥沃,且存在碎石、杂草、前茬留下稻籽,影响了播种进度和机插时引起秧针变形。秧田秧苗出苗不整齐,恶苗病、杂株现象较多。

秧田苗床整理粗放,部分秧盘被大土块架起,造成后期秧盘土层发干,秧苗尖枯焦。栽前秧田控水不到位,造成秧苗根系盘结不好,栽前较烂,秧块易变形,易断裂[2],上机装秧困难,栽插中易引起取秧口堵塞。

部分秧苗炼苗时间不够,造成秧苗抗逆性差,栽后成活率低。2014年该农场部分起出的秧盘当天未能及时机插,由于日晒风吹,叶片细胞失水,第2天机插大田时出现死苗现象。

2015年,由于栽插期间连续降雨的影响,大田耕整困难,第1批早播秧苗秧龄达到28 d。造成秧苗超秧龄,苗高超标,秧根发黄发黑,栽插时产生很多的折伤。

3.2 机插秧作业质量科学化水平存在差异

大田耕整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大田旋耕过深,加上2014年和2015年4―5月阴雨天气较多,大田没有经过沉实,少数田块深水烂泥,机插时插秧机机身陷泥现象严重,影响机度和效益。

少数田块田面平整度不够,水层深浅不一。未建立薄水层的地方,栽插时引起秧针翻土、增加漂秧数量[2-6]。如遇睛天高温,易造成秧苗严重落黄,甚至枯死。坑洼的地方,漏插现象严重。

3.3 机插稻栽后管理瓶颈有待破解

该农场由于是集体统一供水,农场周边农户种植方式不一,致使部分田块秧苗栽插后未能按要求及时上水,田面无水或水层较浅,延长了秧苗活棵返青时间[2,5]。

由于天气、劳动力因素的影响,这2年发现该农场栽插时间跨度较大,最早的田块在 4月下旬,最迟要到5月上旬。这样就影响了早插的田块分蘖肥的施用和病虫害的防治,部分田块缓苗期过长,早生快发的分蘖较少,草害和病虫害发生严重。

4 制约早稻机收的因素

一是该农场地处沿江圩区,地下水位较高,泥脚较深。低洼田块收割机操作时常陷入其中,导致误工误时。二是2014年7月24日暴雨、2015年7月23―25日强降雨天气,导致稻田积水严重,无法开展机械收割。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稻谷表面水分多,收获的损失大,而且容易阻塞机子,影响收割进度。 早稻收割的推迟,导致晚稻无法栽插,特别是用于机插的晚稻秧苗。这2年该农场晚稻基本处于“秧等田”状态。三是收割机手的操作技能有待提高,由于收割时间跨度大,致使该场每年近0.5 hm2成熟早稻无法收割,导致倒伏发芽,损失近万元。

5 对策

结合这2年的生产实践,笔者认为沿江圩区早稻大面积机插机收技术推广应用应因地制宜,强化农机和农技的有效衔接。应从育秧方式、秧苗素质培育、大田耕整质量、农业机械参数的调试及操作、农田沟渠设施及大田烤田技术配套等方面入手,确保机插早稻高产稳产。

5.1 育秧方式上采取“两改一推”模式

改旱育水管为水育旱管,旱育水管苗床整理费工费时且耕整质量不高,秧苗2叶1心后水分、温度调节难度大,后期死苗现象严重,机插时漏穴多,而水育旱管秧床在大田里,已被水泡成稀泥,直接将泥巴抹平、铺上秧盘即可[1],秧床作业环节省工省力,秧苗素质明显提高。

为解决育秧取土困难,育苗省工省力,改营养土为无土基质和盖土相结合方式。此方式应用控释生物肥和高分子材料形成无土基质。育秧时,移栽大田准备育苗盘375~450个/hm2、无土基质90~105 kg/hm2,对清水7~8倍,使其自然吸涨成渣状[1-5],每盘装入无土基质约250 g。通过播种流水线将稻谷种子播入无土基质上,每盘芽谷播种量130~150 g,盖土将种盖没。

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推广麻育秧膜水稻机插育秧技术,麻育秧膜是利用麻等植物纤维研制出的环保型麻地膜,麻育秧膜使用方便,只需要将它铺放在育秧的硬盘里,然后按常规的秧盘育秧方法进行育秧即可。2015年在该家庭农场进行小面积试验,结果证明使用麻育秧膜,秧苗盘根性好,根系盘结力大于5.5 kg,起秧时秧块拉起不散落,单位时间内可提高机插功效20%以上,漏穴率减少30%左右,对比无膜育秧单位面积水稻的有效穗数增加5%,比无膜育秧机插水稻增产10%,节本增效显著。

5.2 秧苗素质培育应把好“三关”

首先,把好秧龄关。由于目前机插秧所用的秧苗为中小苗,一般要求秧龄最长不能超过20 d,宜在15~18 d,应分批育秧,严格控水管理;其次,把好化控和病害预防关。在一叶一心期喷施75~100 mg/L多效唑,注意苗期立枯病、绵腐病、稻瘟病的防治,移栽前做到带药下田;最后,把好炼苗关。移栽前3~5 d控水炼苗。当秧苗长到2叶1心时开始炼苗[1],一般在10:00后揭膜,16:00左右再盖好,保持半沟水,如此炼苗2~3 d后方可完全揭膜露苗。

5.3 大田耕整质量直接影响机插秧质量

耕翻前施足肥。根据土壤地力等因素,采用有机肥和速效化肥相结合,再精耕细耙。耕耙后的田块高低相差不超过3 cm,插秧后达到寸水棵棵到。耕耙后的田块面应达到无杂草、无杂物 。田块耕耙后,上烂下实,插秧机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浮泥压秧,大田耙平后要进行沉实,沉实时间视土壤和季节而定。一般早稻田沉实2~3 d,沉实标准:沉淀不板结,泥软水清不浑浊,并要进行封杀灭草,用薄水插秧。插后要立即上水护苗(水层一般在苗高的1/2,在晴好天气,水层要达到苗高的2/3)[2,5]。

5.4 机插参数应符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求

在大面积栽插前应进行试插,以调整修正株距、取秧量和栽插深度。对于机插深度,一般应控制在 1 cm以内。在插秧机既定行距的前提下,调整好株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取秧量,保证大田适宜的基本苗[2]。常规早稻机插行距为25 cm,株距12~14 cm,栽秧苗450盘/hm2左右。机插漏秧率要求低于5%。为求得稳产高产,基本苗不宜太少。建议栽插密度达 27万~30万穴/hm2,每穴 3~5 株秧苗,基本苗为 120万~150万株/hm2。

5.5 确保适宜的田间土壤含水量

水稻田间作业的插秧机、收割机要求大田土壤有一定的硬度才能正常行走,而田间的土壤硬度与其含水量密切相关。含水量越低,硬度越高[3]。近2年,该农场生产实践表明,为了解决插秧机、收割机生产作业时机身陷泥这个问题,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必须降低稻田饱和含水量(土壤全部孔隙为水分时的含水量),使稻田含水量在排水后较快地降至适应机械作业水平[3],不误农时。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稻田经耕耙作业并沉实后,视天气情况排水晒田2 d左右[3],插秧作业时再恢复灌水,使大田保持薄水层,便于机插。二是大田机插1周后,在稻田里开好“田”字型内沟和外沟。田边的主干渠要清除杂草,疏通淤泥,使田沟和外渠水系畅通,这样不仅排灌自如,还便于后期大田农事操作,更有利于降低稻田含水量,为早稻机收打下基础。三是大田管理上改变该农场稻田长期灌深水的种植习惯,适时烤田,当水稻分蘖达到80%时,进行第1次烤田;在水稻始穗之前,进行第2次烤田;在水稻齐穗后,进行第3次烤田。每次烤田要达到土壤微裂、人走在田面上不明显下陷为标准[4]。

6 参考文献

[1] 屈胜梅.浅析水稻超高产栽培与农业机械化配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5(23):32.

[2] 沈志坚,朱维忠,朱剑.沿江圩区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农业装备科学,2012(6):23-24.

[3] 吴华聪,张琳,李清华.稻田排水晒田对土壤饱和含水量的影响和在机械作业上的应用[J].福建稻麦科技,2003(1):26-27.

[4] 曾顺根.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应用和对策[J].北京农业,2015(12):29.

[5] 刘开顺.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要把好“三关”[J].现代农业装备,2007(12):64-66.

[6] 郭秀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前景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