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教学情境,打造灵动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教学情境,打造灵动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我看来,“开放而有活力”则意味着课堂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然而,我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语文老师总会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如牢牢掌控话语权,以讲代劳;教学脱离学生的知识基础,违背学生的生活情理;忽略导入设计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课堂背离语文的本质,没有凸显语文味。

要解决类似的问题,我觉得语文老师有必要创设丰富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选择教学资源,让学生乐学、好学;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主动参与认知活动,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演绎无限精彩的语文课堂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创设学习的情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现代的初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对他们而言,社会上令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也颇多,如果能抛出一个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为其创设出一个恰当的课堂学习情境,便能点燃他们的兴趣,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参与、领会、体验、感悟,使学生在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又能增长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情操。

比执教朱自清的《背影》,大多数学生对文本的写作背景不太熟悉,对文章蕴含的父子深情也难以理解。上课前,以黄磊的歌《背影》开场,渲染了一种淡淡的哀愁的气氛,营造了一种好的教学情境。课上,再次播放音乐时,学生们心一下子被歌曲的“优美”旋律深深打动,有的学生眼眶已经湿润甚至在下面发出抽泣声。在这种情境下,和大家聊聊父母亲做过的最让大家感动的事,链接学生的生活,然后顺势再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创作《背影》的写作背景,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的品读,师生对文本就由陌生变成熟悉了。这堂课,因黄磊的进入而变得简单、有趣,师生和文本的沟通就有了保障。

二、运用美的语言熏陶学生,引发学生共鸣

首先,范读是基本。初中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文质兼美,感染力强的好文章。这为老师的借助范读渲染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像《海燕》《蔚蓝的王国》和《春》,可以激情范读,让学生学情荡漾;《孔乙己》,可以分角色范读,让学生对孔乙己有更直观的感受;还可以采用快板的方式为学生读《口技》,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文本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对文本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从而能够真正走进作者,贴近文本,感悟作品内涵。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优美的文字,美好的感情,深邃的思想,就会犹如一股股清泉流淌到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以情激情,课堂又怎能不充满活力、情趣盎然呢?

其次,语言功底是保障。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语言魅力征服学生。教师或幽默风趣或流畅自然,或底蕴丰厚,就能让学生被你强大的磁场所牢牢吸引。

最后,体态语言也很重要。教师随教学内容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动作与手势,有助于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与关注力,学生不易走神,容易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三、借助动感形象的多媒体,增强情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激发学生探求欲望、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催化剂”。学生一旦拥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深切感知、理解、探究,并进而创造。利用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心聆听声情并茂的录音,认真欣赏栩栩如生的画面,仔细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生动逼真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情感上愿意亲近文本,融入文本,和文本真正对话。

四、运用美观的板书,给学生视觉冲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传统的板书正逐渐退出我们语文课堂的舞台,但是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堂上的板书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它应该有属于它的舞台空间。板书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更是一门艺术,它在辅助教学的同时,还能给学生一种美的视觉冲击。好的板书设计应该至少遵循三点: 第一,讲究“精”,用简洁精炼的文字,高度概括课文内容。要能化繁为简,语约义丰的,起到便于学生记忆的效果。第二,要讲求“全”,即全面完整,有较强的系统性。板书不是无规则的罗列,而是经过教师的精心编排,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总领全文。第三,板书要“美”,板书的每一个字都要力求清晰、工整、美观,给学生以美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回味无穷。

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时设计的一幅板书堪称板书之“精”的典范:迎\

绘―春

颂/

这幅板书只有廖廖数字,但却揭示出了作者行文的思路,概括了全文的内容,体现了文章的结构,启发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文字虽少,但内容丰富,印象深刻,值得我们反思。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巧妙结合起来,让师生在生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地和文本、作者展开对话。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他们的思维就会真正被激活,他们就会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