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值得重视的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首先,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着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其次,教育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捷径;最后,新课程及其理念要求所有的教育者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就像是一个人在行走时常常回过头看看自己是否走了弯路或走错了路,以便及时纠正错误,这样我们才会走得更快,走得更远。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反思,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缺点,通过细致的,冷静的思考,总结正面的成功经验和反面的失败教训,才会对后续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将反思的成果应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再检验,就会形成比较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有位专家说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就会成为专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目前,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反思还不够重视,他们认为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这些工作做完了,任务就已经完成了,缺少了对一天工作的小结,当然也就缺少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更深层次的总结――教学反思;有的教师即使有这样的做法,但目的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反思得不够细致,不够深刻,走过场而已,这样的教师,是对教师这个行业的性质缺少足够的认识,是对教育教学这份工作缺少足够的认识,也是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缺少规划,他们即使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只是一个“教书匠”,永远不会成长为“教育专家”,因为他们缺少的就是一套支持自己教育教学独特风格的理论体系,而这一套理论体系的形成就来自于教学一线的经验积累。可以说我们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占据着能够积累经验的天然资源,然而我们在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之后,却忽略了这种比较轻松的“反思”工作,导致我们永远成为不了“教育家”,多可惜。笔者认为,教育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育者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不容忽视。
一、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着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要不断地进行反思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现代教育观要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也将不再是完全按教师单方思维设计并运作的“流水线”和“圈套”,而是变成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并不断完善的富有师生个性的创作过程。况且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300个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一位国外的教育专家说:“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的学生――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他们是以形形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们的情感世界。”而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必然会磨平学生个性的棱角,尤其是那些聪明活泼,爱动手动被脑的学生,更容易会被“统得过死”的教育体系所伤害,特别是习惯于一个标准、习惯于一套答案的教学评价,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当前素质教育就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求每位教育者通过创新教育,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性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让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每位教育者就应该经常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看自己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否遵循教育规律,是否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我们的教育行为才会为学生可持续发展、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捷径
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这种能力的提升除具备熟练的教学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个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就没有教学经验可谈,他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去积累,积累就需要去收集,而收集的方法就是把教学反思努力培养成一种习惯。每上完一节课,无论多忙都要及时地挤出时间进行反思,作为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理念的界定、设计的执行、教法的运用、效果的检测以及拓展延伸等环节的一次检阅,并以此梳理出成功与失败之处,成为下一次教学的能力。当把这种教学反思做的与教学一样经常,即有教学就有反思时,何愁积累不下教学经验。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是一种能力,也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平时教学当中所积攒下来的经验,或者是教学之后的突然灵光一现的想法,就像我们收集在篮子中的贝壳,而反思则会提供给我们一条绳索,能够让我们把这些贝壳串连成为一件精美的饰品。朱熹也说过“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学”,我们也可以说“教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教”,这就是“乐学勤思长真知”,这种在教育教学中历练出来的东西就是教学经验,而且是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经验,是弥足珍贵的,既是我们劳动成果的结晶,也是我们经后进行高效劳动的有效保证。中学生心理教育学家钟志农先生,从事教学工作时已经五十岁了,他之所以很快成为中学生心理教育专家,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重视教学反思,他所写的反思手稿堆积起来足有一米高。
三、新课程及其理念要求所有的教育者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的三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教材和学生,新课程标准中对这三者的观点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联系学生和教师教与学的桥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教师是主导,是指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道路前进,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互尊,师生互爱。互尊把教师从“神圣不可侵犯”上请下来,互爱也把学生从“从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还其主体地位,使它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由刚性转向弹性,具有发展性,它所体现的是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因此,除了国家设置的国家课程外,还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全就在保证课程标准的底线下,开发出符合学生潜能和特长发展的教材内容,这些教材内容一旦确定,能不能达到预设的目的,即发掘了学生的潜能,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就依靠实践来检验。作为课程标准、教材最前沿、最终端的践行者――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利对课程标准以及教材进行检验与完善,我们的做法是影响新课改推行速度与新课程标准完善的重要因素。处在教学大后方“新课标”和“教材”编写的专家们,虽然通过调研或其他的途径获取相应的反馈,但他们最想听到的是来自一线教师最直接的声音,因此,我们在从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实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践行,通过反思来完善我们的“课标”,完善我们的“教材”,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发展,让教育真正的“以人为本”,回归生命的本真。
总之,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良好习惯,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多一点进步,才会实现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