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迁移效应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迁移效应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迁移效应,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文章从前挂后联、培养习惯、巧用类比、及时小结等六个层面阐述了迁移效应在数教学中的妙用

关键词:迁移效应;数学教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1―0116-02

迁移效应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有数学知识、技能的迁移、数学思维方法的迁移和数学学习态度的迁移。探讨迁移效应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学生良好的迁移,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下面就迁移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认识。

一、前挂后联,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迁移点

在数学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前面的知识应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使后面的知识成为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发展,促进正迁移的实现。教师要重视新知识引入的技巧,先组织好预备知识,用提问、回忆等形式,让学生做好定势准备,接受新知识,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这样既有了已有知识的铺垫,又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就可以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去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先回忆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SAS”、“ASA”、“SSS”,再比较相似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大小、比例,就容易过渡到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只要求学生对概念、定理死记硬背,则产生正迁移的作用就不大,对于所学的知识也不能够灵活的运用。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提问、提示、启发、讲解方法等,为学生学习创造较好的条件,使他们能够把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使旧知识产生良好的正迁移作用。

二、培养习惯,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转化

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有利于对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独立性及正确思维习惯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适时提出有一定难度而经认真思考后能解答的问题,要求学生注意审题,明确题中哪些是已有知识,哪些是已知条件,要启发他们注意分析题中的隐含条件,学生往往不注意这点而产生负迁移。如学习公式 = 时,忽略条件a≥0,b ≥0产生 = 的错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分析典型错误后再思考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深入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另外,在练习作业和辅导时也要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例如,有这样一道例题:方程m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取值。学生往往忽视了隐含条件m≠0。这时可启发学生思考:m≠0时,这时可启发学生思考:m=0时,是不是大于-1?m=0时,原方程将有何变化?判别式适用于哪一类方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原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零是题中的隐含条件,今后在运用判别式时就会注意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零的隐含条件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三、巧用类比,有预见地杜绝负迁移的产生

由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对类同概念混淆而产生负迁移。教学中,应采用类比法来揭示学生容易产生负迁移的因素,注意克服学生思维中的惰性与呆板性,有预见地杜绝负迁移的产生。

例如,学生对二次根式( )2与 容易发生混淆而产生负迁移,教学时这样安排:首先提问平方根的定义,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再重点归纳三个主要非负数:①任何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②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是非负数。③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

然后启发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两者的运算顺序有何区别?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这里的被开方数各是什么?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运算结果为什么后者要加绝对值符号,而前者不必加绝对值符号?这样把这些结论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使这些概念建立在正确的逻辑思维中,有合理的框架结构,便于学生掌握和归纳总结。

四、及时小结,提高概括水平的有效迁移

实践证明,对基础知识及时小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既能提高对知识的概括水平,也便于识记这些知识。例如:四边形一章内容包含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多种图形,概念较多,负迁移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将它们的定义、性质、判定、作图等集中在一个表格中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之成为一个知识网络,就能使学生在脑海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利于促进正迁移。

五、重视学法,促进学习态度的有效迁移

中学数学的内容多,涉及的题型也很多,许多学生在复习时东奔西突,浪费了时间、精力而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自觉运用迁移规律。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比教法更为重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带着问题)、听课、复习、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学习习惯也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因素,如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思考可以提高迁移的发展速度,而且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有规律地利用时间,学习时精力充沛。

六、改进教法,指导学生提高迁移速率

在教学中,有必要指导学生认识并运用学习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通过探索、研究、总结、改进主动学习,采用启发、类比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迁移速度。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把它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相比较,相同的是两者的解题步骤都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不同的是不等式的两边同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这样促使学生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如同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熟悉了,同时又了解了不等式的要点。此外,在课堂里,学生长时间集中精力去学习、思考,会造成生理疲劳。如果教师讲授的内容枯燥,形式单调,语调无变化就更容易引起疲劳。尤其对七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不强,便会抑制迁移的发生。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运用直观教具(模型)、电话教学手段、色彩、变化语调等方面的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细胞保持兴奋,在接受知识时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中,可以激发正迁移效应,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蓝锦红.浅谈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9).

[2]刘儒德等.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