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山区公路水毁的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山区公路水毁的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山区地质条件复杂,水患多发。公路水毁是山区公路常见质量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公路交通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从实际出发,重点分析了山区公路水毁的主要类型和行车运营,并讨论了公路水毁防治技术

关键词:公路水毁;成因分析;应对措施

引言

公路运输是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之一。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对公路运营状况影响很大。特别是山地丘陵地区,公路设施受到自然因素的负面影响,损耗较大,严重时甚至因为质量安全事故,威胁到公路运输的正常运转。在自然因素导致的众多公路质量病害中,水毁是山区公路比较常见的问题。其本质是在水的长期或即时影响下,公路沿线设施发生的破坏。公路水毁随发生程度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有的损坏程度比较轻微,其结果只是影响公路运输通行能力;有的损坏严重,导致公路主要设施毁坏,公路交通断绝,公共财产安全遭受重大损失,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加强公路水毁防治工作,对于保障地方经济顺畅发展,社会秩序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1 公路水毁的基本类型

1.1 边坡坍塌、滑坡

边坡坍塌、滑坡问题在山区公路发生极为普遍,也是影响较大的公路水毁种类。该种问题的发生,与地区气候联系密切。在发生边坡坍塌、滑坡前,往往会有长达数月的干旱,长期的阳光直射和高温,导致地面以下一定厚度的土层含水量极具下降。旱情严重时地表土层干裂收缩,导致植被根系断裂,不能保持原有的土壤固结作用。甚至山体内部也会出现大量细小裂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下起大雨,地表土层含水量骤然增加,雨水顺裂缝进入山体内部。土壤吸收水分后体积发生膨胀,重量变大。一旦沿山体表面向下的剪切力超过土层和山体间的粘结固结作用,就会导致边坡滑坡现象的发生,从而对山脚下的公路产生威胁。另外,山体不够牢固,边坡土质疏松,边坡角度过大的地方也是上述问题多发地区。

1.2 路基缺口、冲断

受山区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山区公路的路基一般都是采取半挖方、半填方的方式施工,且有许多路段沿河而建。一旦进入雨季,大量雨水顺山势而下,在上边坡处汇集,如果上边坡排水设施排水不畅,雨水迅速集聚,直至淹没路面,流向下边坡。如果边坡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或防护力度不够,在雨水的不断冲刷下,边坡表层形成凹槽水沟,且不断扩大,最终将路基侵蚀出缺口,严重时会造成缺口附近大面积坍塌。另外,部分山区公路内侧路基没有建设涵洞,雨水长期集聚,对路基内部不断浸润,直至从另一侧排出。在这个过程中,路基填料吸收了大量水分,整体稳定性下降,如果外边坡过于陡峭,就会引发边坡坍塌,形成路基缺口。

1.3 路基沉陷

公路路基沉陷也是山区公路常见水毁现象之一。公路施工时,如果路基填料质量把关不严,又没有按设计要求压实路基,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到位,进入雨季后雨水在路面或边沟大量积聚,部分地段路基填料吸水饱和,稳定性和承压能力下降,有的还会产生唧泥、弹簧等现象。这种情况下受到外部载荷,比如车辆碾压的作用下发生沉降。路基沉陷一般发生在水田等低填方路段,或者是边坡较陡的挖方路段。发生沉陷的路面会产生纵向不均匀形变,严重时会导致路面断裂造成交通中断。

1.4 桥、涵破坏

公路水毁问题中,常见的桥涵破坏主要是桥涵台墙、锥坡基础因受水冲刷被掏空,台墙、锥坡支撑能力不足,台墙及上方结构稳定性下降,造成结构开裂、下沉,甚至发生倒塌事故,造成锥坡结构严重损毁。导致桥梁破坏的原有主要是因为桥梁上游淤泥、树枝等严重淤积,河流通行不畅。一旦洪峰来临,不能从桥下顺利通过。洪水冲击锥坡及桥头引道,严重时就会导致锥坡倒塌、引道路基冲断,水量大到一定程度时毁淹没桥面,将栏杆冲毁,乃至引发路基冲断、倒塌等一系列事故。由于水流能量的积累性,一处桥梁破坏往往会导致其它桥梁设施发生不同程度损坏。此外,有的桥梁基础长期受河水冲刷变得松动,又没有做好补强措施,时间一长,桥梁基础被掏空,引发台墙或拱桥拱圈发生开裂,对桥梁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导致涵洞损坏的原因与桥梁损坏的原因近似。雨季河水流量过大,或者涵洞因杂物堵塞,导致排水能力不能满足排洪需求时,就可能导致洪水冲毁涵洞,进而冲垮路基的结果。涵洞被洪水冲毁时一般从底部铺砌层和进出口的八字墙开始破坏,如果修补不及时,接下来就会对涵洞涵墙基础产生破坏,致使涵洞倒塌。

1.5 防护及加固工程破坏

公路沿河修建时,挡土墙等路边防护工程在河流的长期冲刷下基础逐渐被掏空,随即受建筑自身重量和墙后填料向外应力的作用发生开裂、倾斜,最终发生倒塌。挡土墙工程施工质量越低,发生损坏的可能性就越大。工程施工工艺、建筑材料、基础填料等选择都会对档土墙质量和水毁防护能力产生影响。

2 公路水毁防护技术

2.1 加强边坡坡面的防护

路基边坡防护治理是公路防范水毁的重要措施。当前常用的边坡防护方式有砌石护坡、护面墙及植物防护三种。三种方式各有特点,在实施时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予以实施。需要注意的是,边坡防护措施防护能力会随着水流反复冲刷而发生变化,必须定期对损坏的地方加以维修加固,才能将防护能力维持在一定水准以上,发挥应有作用。

2.2 路基沉陷的防治

防范路基沉陷,路基稳定性是根本。可根据工程现场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掺石灰法、石灰桩法等方法对地基采取加固处理,提高地基强度。在进行填方施工时,要尽量使用级配良好的砂性土等填筑路基,如果使用不同透水性土壤进行填筑,要按照透水性强弱的顺序从下向上以此填筑。沿河路段要做好堤岸、护坡等防护措施。路基排水设施要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其中,边沟纵坡要大于等于0.5%,单向排水长度控制在500米以内,为防止地下水在毛细管作用下发生上渗,可以使用砂垫层进行阻断处理,以保障路基稳定。

2.3 桥涵破坏的防治

在进行山区沿河公路设计时,要在凹凸曲线顶部和纵坡的陡缓变坡处设置涵洞,通常两座涵洞间不超过300米。如果公路经过村庄,为加快村内地面积水排放,也要在相应地方设置涵洞。涵洞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的管涵、板涵或石拱涵。如果采用管涵,涵洞直径要大于1米,如果采用板涵,则高度要大于1米。为减轻洪水来临时桥涵压力,应结合当地水文情况设置导流坝等等调治构造物。如果桥梁基础有空蚀现象,应立即使用混凝土进行填筑,再使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并设置导流坝。

3 结束语

作为我国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山区公路势必要承担起更加艰巨的任务。加强山区公路水毁防治,保障公路运输安全,提高路网运营服务水平是公路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复杂,引发公路水毁的原因有很多,公路管理部门要根据公路沿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提高公路水毁防范能力,同时,要加强公路维护保养工作,对于发生损坏的路段要及时维修,防止受损范围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马炜东,卢德来,陈小军.试谈公路水毁防治ABC[J].道路施工与养护,2010(3):78-81.

[2]焦广盛.公路水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中华建设科技,2010(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