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乡镇中学合唱队的组建与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乡镇中学合唱队的组建与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乡镇中学生,因其处在特有生活环境、特殊年龄阶段,而具有特别的个性,是一个典型的“三特”人群。父母为生计长期外出务工,使得他们的生活相对独立而缺少父母的监督、指导、关爱。这样年龄的“留守青少年”,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其思考问题的方式、感知身边客观事物的能力、兴趣与爱好的养成,都给乡镇中学合唱队组建训练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阐述了乡镇中学合唱队的组建和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乡镇中学;合唱队;组建;训练

一、乡镇中学合唱队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5岁,是乡镇中学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外形特征,声带结构、生理结构等身体内部结构都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有不少学生恰好处在变声期。他们的嗓子不圆也不亮,同时缺少光泽;其音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加上又生活在一个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特殊环境中,其思考问题的方式、感知身边客观事物的能力、兴趣与爱好的养成都有着特殊的烙印。各种客观与主观因素交错在一起,使得乡镇中学合唱队的组建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乡镇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时期。在生理上, 除体重和身高等身体外形变化快外,他们的声带也在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说的变声期。有的学生,因生活上得不到父母监督与关爱而没有正确处理生理变化,以致在整个初中阶段都不能正常歌唱;在心理上,他们多为“留守青少年”,特殊的生活环境,特别在意身边同学的目光,造就特殊的思考问题方式、处理身边客观事物的方法,养成其不一样的兴趣与爱好。因此,他们常给老师“懂事”,又“不懂事”的感觉。这些明显处于“变声”期、或者让教师感觉“不懂事”的“留守青少年”,就可能选不进合唱队。

2.乡镇中学学生相对乡镇小学学生课程任务增加了很多、课余时间少了很多,考试压力大了很多。同时随着岁月的变迁,不变的是父母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变化的是爷爷奶奶变老了,自己似乎长大了,家庭生活压力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这样,这些“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较大。现实也是家长逼得紧,老师压得凶,这样一来许多学生想参加都不敢了,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几乎没有人参加。

(二)消除不利因素的办法

1.转变音乐教育观念,强调音乐艺术对人格熏陶的重要意义。“留守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问题,应得到教育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特别是乡镇中学老师和这些同学的家长,真正实际行动上的重视。在“留守青少年”课外活动的设置方面,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排除“考试为中心”的影响。特别需要强化音乐艺术对人格的熏陶,特别需要强调音乐艺术对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为“留守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增加正能量。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形成音乐艺术对“留守青少年”熏陶的良好环境。在乡镇中学校园内,要营造音乐艺术对“留守青少年”熏陶的良好环境。想办法让外出务工的家长和这些“留守青少年”更多地了解音乐艺术,特别是合唱艺术对“留守青少年”的独特教育之功能,使更多的人能支持、关心、喜欢和参与合唱。同时,乡镇中学要多组织音乐艺术活动,在课余时间里,让“留守青少年”在听觉上感染合唱,在视觉上感受音乐,在内心接受音乐艺术的甘露,进而在实际活动中参与合唱,更深层次地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这样就会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氛围,变被动参加为主动参与。有了肥沃的土壤,这些生命力极强的“小树”又怎么不可能茁壮成长呢。

3.充分利用节假日,多开展音乐艺术活动,让音乐艺术占有一席之地。周末、端午、中秋等节假日,在乡镇中学,“留守青少年”的父母为了生计大多不会回家,对“留守青少年”这是需要充实的空闲时间。因此,充分利用这些节假日,开展音乐艺术活动,班级组织小组、学校组织班级合唱比赛。这不仅可以丰富“留守青少年”的节假日生活,还可以很好地利用音乐艺术对“留守青少年“”进行人格熏陶。让音乐艺术在学校,合唱在“留守青少年”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乡镇中学合唱队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青少年”的自然音域大多数不宽,一般仅有9~10度(即b-c2或d2),加上因各自嗓音有不同程度的区分度和变声期间带来的不良效果,这样使得“留守青少年”在合唱时,唱出的声音就让人感觉共性不是明显,反而个性特别突出。

2.对自然音域高的音乐作品,变声期的“留守青少年”,因特别在意身边同学的目光,不愿,也不会去挑战。更不去说,他们本来就存在先天气息不足。这种情况下,气息对声音的支撑,对声音的响亮度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其结果表演效果呈现:对高音区音色缺少圆润感,感觉“不实”“不亮”;对低音区感觉“沉闷”不开豁。

3.平时训练内容,对“留守青少年”来说,除乐理知识外,还有脸部表情、手势等肢体艺术与情感的呈现,吸气与呼气、发声部位变化技巧运用,音色的和谐以及咬字吐字等。只有把这些基本功做扎实了,合唱表演的醉人的艺术场景才能像荷花一样从莲莲荷叶之间带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在众人面前展现出来。如果训练中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合唱场景的最终呈现结果。在这些训练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千差万别的“音色”难以调和一致。

(二)解决办法

要提高由“留守青少年”组建的合唱队的演唱表演水平,就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强调情感表现,狠抓基本功训练。合唱首先要做到的是“声音与情感”并发,以达到“声情并茂”的原汁原味的音乐艺术味道。既然“留守青少年”在声音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那么我们就从情感处下功夫。事实上,“留守青少年”在“声”方面存在局限性,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这样,我们只能将“情”放在训练的首位了。

2.在平时训练中倾注“情感”。让“留守青少年”在作咬字吐字、视唱、发声练习中,特别提醒同学要“用心、动情”地练习。同时,在选择练声曲时,要注意选用“有趣、旋律化、带表现记号”等有利于情感表达的条目。

3.在排练时强调“情感”的表现。在合唱排练的大戏台上,要在巧妙引导“留守青少年”理解音乐曲目之内涵的前提下,认准音乐艺术曲目的“情”之“心”所在,然后用“心”,动“情”地去表演展现她,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唱”字了得。指导老师要运用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来弹奏同学们的心弦,激发“留守青少年”的表现欲望,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情中,醉入情中,进入忘我的表演境界。

4.演唱作品的选择要考虑“留守青少年”年龄特殊、生活环境特有、个性特别的“三特”因素。所选曲目要符合“留守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生理需求。也就是说,在情感上要与“留守青少年”相匹配,且易于表现,要为优美流畅的曲调。在演唱内容方面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经典曲目。不符合“留守青少年”“三特”特性的曲目,就算是优秀的也坚决不能选用。

乡镇中学的“留守青少年”是一个年龄特殊、生活环境特有、个性特别的“三特”群体。由这样的“三特”“留守青少年”组建的合唱队,不可避免地天然存在“三特”群体带来的不足。文章针对 “留守青少年”合唱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事实证明,它们在实践操作中有一定的效果。但怎样变“不利”为“有利”,怎样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以提高“留守青少年”合唱队的整体水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且需要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汪雅虹.浅谈西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甘肃省渭源县为例[J].学周刊,2016(27).

[2]刘军霞.浅析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赤子(中旬),2014(18).

[3]郭炼.初中合唱队的组建与训练[J].中国音乐学,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