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非语音失误分析与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非语音失误分析与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命题说话”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难度最大、失分最多的一项,许多考生认为“命题说话”最重要的是语音标准程度,忽视了语音之外的词汇语法、流畅表达等方面的要求,导致在“命题说话”项的测试中未取得理想成绩。为减少“命题说话”项中的非语音失误,有必要对失误原因认真分析,并研究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命题说话 非语音失误 对策

“命题说话”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最为重要、难度最大的一项测试,它是对考生心理素质、普通话准确程度、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的全面考查。

许多考生认为“命题说话”最重要的是语音标准程度,忽视了语音之外的词汇语法、流畅表达等方面的要求,致使在“说话”项的测试中未取得理想成绩。2012年12月6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对273名考生进行了测试,为了深入了解“命题说话”项的评测情况,笔者对这273名测试对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非语音失误总体比例达到了49.8%,也就是说有接近一半考生出现了非语音失误的现象,还有部分考生是不止一项非语音失误被扣分,这个比例非常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生的最终成绩。如果能减少这部分的非语音失误,那么最终的结果会有明显的不同。本文针对应试者第四项“命题说话”非语音失误及原因进行分析,并试图探究其应对策略。

一、“命题说话”非语音失误情况分析

为全面分析“命题说话”中的非语音失误,笔者对南铁院普通话水平测试站2012年12月6日273名测试对象“命题说话”项测试员的评分记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词汇、语法欠规范

由上文的统计表可以发现,在所有非语音失误中,词汇、语法项扣分是仅次于自然流畅度的,位列第二。主要失分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1.滥用流行语言

作为90后的学生,非常喜欢使用流行语言与网络语言甚至还有些缩略语,但这些词汇有时在普通话中是不被认可的。这一点,大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一定要注意。有的考生崇尚时髦,赶新潮,对新的、流行的东西感兴趣,在“命题说话”测试时,喜欢使用当下流行的时髦词汇和用法,以显示自己的时尚和与众不同,如“东东”“雷人”“给力”等。这些时髦词汇和网络用语在当下年轻人中很受欢迎,但它们有没有生命力,是不是规范的用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所以应该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2.误用方言

有的学生太过口语化,时常出现将家乡方言中的词汇和语法运用到自己的言谈中的现象,这一点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也是容易失分的地方。应试者虽然都是大学生,已经接受过较长时间的普通话的教育,但有的人对机测的氛围不适应或平时说惯了方言,仓促间就带出了方言词和方言语法句子。比如有考生说:“你不要太有才哦!”像这种上海方言中的典型语法结构其实是病句,在测试中是要被扣分的。

(二)语言不够自然流畅

在所有的非语音失误中,自然流畅度的扣分是最多的,占测试对象的35.5%,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考生在自然流畅度上都要被扣分,所以我们有必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一项的扣分情况。

1.书面色彩过浓

“我喜欢羽毛球,羽毛球是一种最美丽的运动,动若脱兔、柔若无骨,腾挪之间,全身肢体舒展之美胜于任何一项运动,将人的全身每一肢体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力量与阴柔的完美结合。一记扣杀之凌厉,如剑之影;直攻直伐势若雷霆;持拍护胸,以退为进,却也能绝地逢生;回追反手底线,顿显挽狂澜于既倒;而网前妩媚轻撩,如清风抚过。轻钩、慢捻,直刺、横劈、前挑、纵砍伐都可无比恣意妄行,完全自我放纵。”这是一位考生在话题《我的业余生活》中所说的句子。诚然是一篇美文,但仔细分析这段话中几乎所有的词语都是典型的书面语还夹杂着一些文言,加上排比句的使用,使这段话书卷味十足,不够口语化,使“说话”听起来极不自然。日常生活中是没有人这样说话的,不可能这样出口成章,不可能用这么多的书面语。读稿或背稿就背离了“说话”测试项口语表达的要求。

2.文学色彩过烈

我们再看另一位考生在话题《我喜欢的季节》中的一段话:“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有所长都有人爱。我最喜欢的季节是冬季。有人说冬天太冷,会冻伤人的心灵,有人说冬天太静,压抑人的心情,也有人说冬天太冷酷,遏制着生命的激情。那么我要说:请你用心去感受一下冬天,冬天也具有情趣和意趣,并非无聊与冷酷。她虽然冷,但却不乏热情;她虽然静,却不那么沉默;她虽然冷酷,却也少不了温馨。”这一段话若是放在书面文章内,会让人觉得文采飞扬,辞藻华美,但出现在口头交际语言中,就觉得别扭,一听就知道是读稿或背稿的,拟人、排比手法的使用使说话的文学色彩过浓,不够口语化。

3.感情抒发过激

“啊,外婆明天的家园,是我梦中的天堂。外婆今日的家园呦,更是我向往的地方。”以上语句摘自考生《我向往的地方》说话内容。有的考生在参加普通话测试之前,费尽心机,精心准备,将《童年的记忆》《我喜欢的季节》《我尊敬的人》等写成了一篇篇情感丰沛的抒情散文。而这些抒情味极强的文字是不太适合日常口头表达的。

4.背稿、读稿过多

在测试中,很多考生按照“命题说话”题目提前准备好稿子,测试前将稿子背熟,测试时以背稿代替“说话”。根据江苏省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语言基本流畅、口语化较差、有背稿的表现”视情况酌情扣0.5或1分,而“词汇、语法偶有不规范的情况”要扣1到2分。因此学生为了少扣分,测试中用背稿增加流畅度,减少语音缺陷和词汇、语法错误。还有近来频频出现以读稿代替“说话”的现象。以前人工测试时,两个测试员考一个学生,学生不能作弊只能将准备好的稿子背熟,而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计算机智能辅助测试后,一些学生测前用手机上网,搜到成篇的“说话”内容,趁监考老师不注意掏出手机或者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对着电脑将三分钟“说话”变成朗读。应试者如果不背稿、读稿,而是按正常的普通话语音状态表达,那么因语音失误和词汇、语法不规范的失分就有可能比背稿、读稿失分更多。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倾向,脱稿说话反而不如背稿、读稿的分数高,导致很多学生投机取巧,以稿子论输赢,这就与“命题说话”项的测试目的与要求背道而驰,失去了测试的意义,也无法真正衡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语速过快或过慢

这种现象也较普遍,一种情况是觉得速战速决,反正普通话都说了这么多年了,应该不成问题,而且在电脑面前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语速,紧张激动之下越说越快,以至于好多语音错误或方言会频繁出现。俗话说:“言多必失。”语速过快会导致错误增多。另一种是过于谨慎,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想发音到位,有的考生甚至几字一顿,以至于见字不见篇,越是这样反而越是出现了语言不流畅的现象,甚至是说话腔调怪异等,出现“读书腔”或者“学生腔”,造成了听感上的别扭和不舒服的情况,影响整体的流畅度。

(三)缺时现象频现

1.一段缺时

一段缺时指考生完全结束说话后,时间还不足3分钟,不足的部分是一整段时间。很多考生两分钟内就把准备的内容说完了,剩下的时间只能静默无言,等待时间过去。

2.断续缺时

断续缺时指说话过程中有多处停顿,虽然每次停顿时间不长,但是如果出现两次以上就要开始累计,根据江苏省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缺时15秒以下不扣分,缺时16秒—30秒扣1分。”以此类推。有些考生钻空子,掐准了时间,停顿到了14秒方才开始说话,说了一阵,又停顿个14秒,以为不会扣分。其实这种断续缺时要累计时间的,而且停顿多了也会影响整体的流畅度。

(四)离题、雷同偶现

1.离题

离题指的是在“命题说话”过程中,说话内容部分或完全与所抽取的题目无关。比如有考生抽到的话题是“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考生就开始说:“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爸爸,我爸爸很会烧菜,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是糖醋排骨……”然后就开始详细介绍这道糖醋排骨是怎么做出来的。这种过渡就很生硬,最终是会被判离题的。出现离题的原因还是准备不充分。

2.雷同

实行机测后,考生在“命题说话”时读稿的情况增多,有的朗读培训教材上的朗读作品,有的朗读手机上或网络上下载的文章。还有同学照抄照搬网上文章,不经头脑考虑,也不把内容改改,说出来的内容根本不符合自己的实际,内容离谱,过于荒谬。比如笔者曾经测到过这样的考生:明明是男生在测试,但是却说自己穿裙子、化妆;更有甚者说自己的儿子都上学了,每天辅导儿子功课,根本不符合学生的身份。虽然这种说话内容与现实不符的情况并无扣分的规定,扣不了分,但是会影响到测试员对“命题说话”的整体印象,有时会从其他地方找到平衡,从而影响这项的总分。近来甚至有班级出现多人说同一内容的情况。这样,除了第一个人以外,后面出现雷同的都要扣分。谁能保证自己是第一个说的呢?归根到底还是要准备充分,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五)无效话语增多

无效话语主要指出现与测试话题不相关的话语、多次简单重复相同的语句、内容信息量太低等情况。机测后,考生“命题说话”过程中无效话语明显增多。以往的人工测试,遇到学生说到与话题无关的内容时,测试员给以适当的提示,并对其予以引导。机辅测试是学生面对电脑的单向说话,当其把准备好的内容说完后,剩余时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就会出现说与题目无关联的内容,例如与测试无关的自言自语、重复前面已经说过的内容、重复相同的句子成分等现象。无效话语经常出现在一些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录音中。

比如曾经出现考生抽到的题目是“难忘的旅行”,于是他开始叙述:“我和我爸爸、我和我妈妈、我和我爸爸的同事、我和我哥哥的同学、我和我叔叔的朋友……”然后一直简单重复类似的称谓,一直到最后10秒结尾:“……一起去连云港花果山去旅行。”可见这位考生根本就没有准备,胡乱说话,导致信息量太低,简单重复同样的句子成分,最终只能以零分处理。

还有考生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只好先拖时间,思索片刻后才组织语言正式开始,第一分钟一直重复话题的题目,比如:“我抽到的话题是我和体育,我和体育,我和体育,我和体育……”到一分钟后才整理好思绪开始说具体内容。

(六)操作失误颇多

虽然我院的普通话测试都提前进行过机测考前辅导工作,但还是有部分考生在面对电脑时心生紧张,不敢大声开口说话,甚至出现不带耳机就说话,连试音都失败的紧张情况;或者不知道怎么操作计算机,计算机已经开始计时了,但该生仍然以为还没有开始,造成缺时扣分;还有的考生在测试到中途时竟然以为没有录制成功,对计算机测试不够信任,觉得没有录上而停止说话造成缺时或表达不畅。

近来以上几类非语音失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中有增加的趋势,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准备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其实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中语音失误是扣分项目中最多的,也是最不容易纠正的,非短时突击所能奏效的,需要长期系统的正音训练。而相较于语音失误,上文提到的这些非语音失误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充分准备就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注重语音训练外,更应该加强学生的考前辅导,让考生减少非语音失误的出现。

二、应对策略探究

(一)词汇、语法规范的应对策略——多读现代经典著作

在普通话测试中经常出现词汇和语法不规范的现象。很多考生因受方言的影响说话词序混乱,不符合普通话的表达习惯。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定义就规定了普通话的词汇与语法规范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即不是一般的而是典范的,不是古代的而是现代的,不是古文而是白话文。现代文学史上有那么多经典的作品,考生可以多读一些散文、诗歌、小说,培养语感。很多考生平时说话多用方言,而方言中的很多语法结构都是错误的。所以平时要养成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经常读经典著作,注意这些作品当中遣词造句的用法,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语感,在“命题说话”中就能自然而然地正确使用。

(二)自然流畅程度的应对策略——把文字内化为口语

“命题说话”要求口语化表达,因此应试者说话要自然,在处理语音、语调时,要口语化、日常化,不能有朗诵或者背诵的腔调。相当多的考生在“命题说话”环节的测试中不能做到这点,出现各种说话不自然、表达生硬,听起来别扭和不舒服的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少用书面语

要使话语更为自然、口语化,须少用甚至不用那些不必要的书面语。文字的东西是用来看的,而口语的东西才是用来说的,只有读稿和背稿才会出现过多的书面语,如果是真正的脱稿说话,是不会出现过多书面语的。

2.忌文学修辞

在普通话口语交际中,一般较少使用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即便使用修辞,也大多比较通俗,具有口语化特征。所以我们在“说话”时应当少用或不用文学性的修辞手法,避免影响口语化的表达。

3.抒情要节制

“命题说话”项的主要考查应试者的语音标准程度、词汇和语法规范程度及自然流畅程度,并没有要求应试者说话时声情并茂、以情动人,很多考生理解错误,以为在“说话”测试时一定要充满感情,甚至有少数考生声泪俱下,企图用情感打动测试员。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说话”时贵在语气平静、自然,即使带有情感也要适度,有所节制,以自然为宜。一些不当的情感表达不仅不能为“说话”测试项增分增色,还可能适得其反,影响说话的成绩。因此,在说话时应该避免大喜大悲的题材,以免影响考试情绪。

4.不背稿、读稿

上文已经分析了有些考生为了顺利过关或取得理想成绩,往往在试前精心准备,从网上下载现成范文或自己拟稿,并加以背诵。甚至有考生趁监考老师不备把稿子拿出来或者直接拿手机上网读稿。这种应试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一般来说,文稿背得越熟,应试者对它的依赖性越强,也就越不利于自由发挥,往往会造成一旦紧张忘稿,说话立刻中断的尴尬场面,尤其是那些现成的范文,不是自己的经验,更容易遗忘。所以考生应该充分准备,做到有话可说,可以准备稿子,但不要被文稿束缚,把文字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口语化地表达出来,下文还会介绍如何去准备话题。

5.语速要适中

为防止语速过快或过慢,在进行“命题说话”时最好要有意识的将语速保持在适中状态,如每分钟240个字左右,就可以既保证速度又保证发音清楚准确。

6.不纠结语音的正确度

这里的语音纠结,指的是过多考虑语音的准确性。普通话测试的实践证明,应试者在说话时一旦过多地考虑语音的准确性,开始咬文嚼字,说话便会断断续续,尤其是一些难点音,若过分在意,重复矫正,必然会影响说话的自然流畅,而在“命题说话”中重复也会被扣分的。很多考生有重复的习惯,如果说错了一个字,就非要重复到正确为止,甚至有的考生重复到三四遍才能说正确,造成语句不顺畅,失分过多,甚是可惜。我们通常在考前经常告诫考生,如果说错了个别字,千万不要再去重复,否则错上加错。因此,建议应试者在说话测试中,不要过多考虑语音是否准确,以扫除说话过程中过重的心理负担和障碍,将重点集中在语言的组织和语句的表达上,做到流畅自然,这样能保证自然流畅度而不被扣分。因为有些语音缺陷是短期突击所解决不了的,如果刻意一字一顿既避免不了语音错误,又会影响总体流畅度,真是顾此失彼,两边都失分。所以,如果考生的语音基础差,可以建议考生舍弃语音一项,有舍才有得,语音错误在所难免,但是这样至少能保证自然流畅度的得分。

(三)缺时、离题、雷同、无效话语的应对策略——细究“命题说话”话题

很多考生或是不知道如何去连续不断地说满三分钟,无话可说造成缺时;或是存在侥幸心理只准备一篇稿子,无论抽到什么话题都生拉硬扯,以一当十;或是照搬照抄别人的现成文章造成雷同;或是简单重复,造成信息量太低,被判无效话语。出现这些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由于准备不充分,没有对“命题说话”的话题好好地研究。

三分钟可以很长,按照语速保持中速每分钟说240个字来计算,三分钟就要说到720个字,如果要打个稿子的话,最起码要800字,保险起见要写到1000字。但是三分钟也可以很短,如果准备充分的话,没准你才开了个头,三分钟就到了,就看你怎么去准备。

1.话题的归类,化多为少

经济的办法是,根据话题所需材料的相关相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将30个话题分析归类,合并同类项,化多为少。30个话题并不难,很多话题归类以后可以使用同一个材料,即一个说话材料可以出现在多个话题中。比如,我的学习生活、童年记忆、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喜爱的书刊、我的成长之路、我最向往的地方(新华书店)等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读书,谈谈最爱看的一部文学作品,它的内容是什么,作者的基本情况如何,自己阅读的感受如何等等。一部作品说上个三五分钟是不成问题的,何况有那么多文学作品。

2.材料的选择,现身说法

很多考生喜欢从网络上去搜寻话题的资料,网上确实有很多说话的素材,但是都大同小异,而且难保别人不会跟你英雄所见略同选用同一个材料。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现身说法,只有自己的故事才不会被别人抢走,而且说自己的事还不会忘词,比强记别人的文章容易得多。用自己的材料可以不用考虑内容有多新颖,只要不离题不与他人雷同就行。

3.材料的细化,轻松应对

无论是说人、说事,还是说景、说物,或者议论评说的话题,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事例和细节。如果只有主干而没有事例和细节就只能空对空,就说不满三分钟。可以准备一个故事,把故事的提纲记牢了,一个故事讲下来,就差不多3分钟了,没准故事才开个头,时间就到了。比如:我最尊敬的人,童年的记忆,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朋友这几个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我们每个人童年时代都有过的一段类似的经历,小时候有一次感冒发烧了,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你可以在这一路上添油加醋,可以风雨交加,可以电闪雷鸣,情节越细越好,故事情节一般我们是不会忘记的,细细讲,慢慢谈,三分钟时间根本不够用。

4.材料的组合,起承转合

确定了中心,有了相关的材料,还要想好怎样开头,先说什么,重点说什么,怎样结束,这就是安排说话的顺序。尤其是如果几个话题共用一个材料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好具有普适性,放到什么话题里面都可以用,只要你在故事的开头想好一些合理的过渡性的话语,自然地与话题相联系,自然地引出你准备的故事就可以了。当然你的故事与话题也不能离得太远,过于生硬地过渡,太离谱也不行,要视情况而定。我们并不反对把30个话题进行分类合并,以提高备考效率节省考生时间,但材料的使用不能过于生硬,要有所过渡,前后衔接顺畅,符合逻辑。无论内容怎样安排,思维怎样发散,技巧怎样高超,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说话内容要和话题有必要的联系,在开头、结尾等关键处更要谨慎照应,不能“话不对题”。这30个话题到底怎么合并,合并以后共用什么材料,每个话题怎样自然衔接到共用材料上去都要想好,考虑清楚。

(四)操作失误的应对策略——熟练掌握测试流程

机测后由于不熟悉操作流程,耽误时间影响成绩的情况时常出现。测试前,对学生进行测试流程、计算机操作步骤等内容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我院是非常重视普通话的测试工作的,每位参加测试的同学在测试前都经过普通话老师的考前辅导。让测试员对考生从语音、语调到测试要求、内容、评分标准、具体操作方法进行辅导。但由于一些考生重视不够,总不能按时参加测试辅导,致使测试中盲目操作,出现很多低级错误,影响测试效果。若要避免这些就要让考生从应考态度上进行转变,提前对普通话测试内容与题型进行准备,掌握测试的流程,了解在测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会如何去避免与解决这些问题。

“命题说话”是普通话测试中的关键环节,所占分值最高,难度最大,又很容易暴露应试者自身的缺点,因此一向是测试辅导和培训的重中之重。作为应试者,不仅要高度重视,而且要改变一些错误认识,除进行必要的语音基础训练之外,在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自然流畅度上下功夫,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在测试中扬长避短,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取得较为理想的等级。

(本文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院级课题“高职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与教学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Y13041。)

参考文献:

[1]叶慧.机辅测试中命题说话失误分析及教改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熊婕,杨瑾.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机测“说话”项的应考方略[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5).

[3]解纪茹,卢志宁,刘允华.高职学生机测中“命题说话”项失误分析及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4]李静.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试项的应考策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11).

[5]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6]杨焰.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的应试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11,(7).

[7]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祁丽岩.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非语音”问题的应对技巧[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6).

[9]刘晋利.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流行语词的规范问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苏濛 江苏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