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企业存货保险储备量决策问题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企业存货保险储备量决策问题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就企业存货保险储备量决策中缺货成本和储存成本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着重针对目前相关文献在计算存货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时没有考虑存货保险储备被消耗的不足进行完善和优化。

【关键词】 存货保险储备; 缺货成本; 储存成本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存货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收益水平。企业存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达到成本最低。存货管理决策由于需要同时考虑订货和储存两方面的成本因素,因而相关决策模型一般是根据存货年需求量、单位储存成本、每次订货成本确定每次订货的经济订货量,同时根据存货每天消耗情况以及供应商交货期长短确定每次存货的再订货点。但是,企业确定好存货的再订货点后,如果存货需求量和供应商交货期发生变化,势必会引起企业发生缺货或供货中断。为避免缺货或供货中断造成损失,企业都会建立一定数量的保险储备量。

企业建立存货保险储备量,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缺货或供货中断造成损失,但同时也必然会引起存货平均储存量的增加,进而引起存货储存成本增加。因此,企业在对存货保险储备量进行决策时必须综合考虑缺货或供货中断造成的损失以及存货储存成本增加两方面的因素,即确定合理的存货保险储备量水平,使与存货保险储备相关的缺货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最小。在具体操作中,企业存货保险储备量一般通过计算对比不同保险储备量情况下缺货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的总成本水平来确定。但是,笔者认为,目前教材和相关文献在介绍存货保险储备量的决策方法时,对储存成本的计算没有考虑保险储备量被消耗而引起储存成本减少的因素,明显不合理,下面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设存货保险储备相关的成本为TC(S,B),具体包括缺货成本(TCS)和储存成本(TCb)。由于存货缺货成本(TCS)与单位缺货成本(Ku)、一次订货缺货量(S)、年订货次数(N)相关,而存货储存成本(TCb)与储备数量(B)、单位储存变动成本(K)相关,则:

TCS=Ku×S×N

TCb=B×K

TC(S,B)=TCS+TCb=Ku×S×N+B×K

其中,年订货次数(N)通过存货年需求量与经济订货批量计算得出,一次订货缺货量(S)根据经验估计概率计算得出,单位缺货成本(Ku)、单位储存变动成本(K)根据以往经验数据测算,储备数量(B)根据不同需求量水平选择确定。下面对存货保险储备量的相关成本计算以及保险储备量水平决策举例说明。

假设某企业每年耗用甲材料14 400千克,一年按360天计算,每日存货需求量平均为40千克,甲材料单位采购成本为10元,单位存储成本为5元,一次订货成本为62.5元,单位缺货成本为2元。企业订货至到货的交货期为5天。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可知,该企业关于甲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Q)为:=600(千克),年订货次数(N)为:14 400÷600=24(次),不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R)为:5×40=200(千克)。但是,如果该企业针对甲材料的日均需求量增加或者供应商交货延期,为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保险储备量。假设该企业交货期内关于甲材料的需求量及其具体概率分布如表1。

则该企业需要在订货点R=200千克的基础上,再建立一定数量的保险储备量,避免发生材料供应中断影响生产的风险。下面即从缺货成本(TCS)和储存成本(TCb)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来确定保险储备量。

1.不设定保险储备量,以200千克为再订货点

在此种情况下,当需求量小于或等于200千克时,不会发生缺货,其概率为50%;当需求量大于200千克时,出现缺货的概率为50%。具体为:需求量为240千克时,缺货40千克,概率为25%;需求量为280千克时,缺货80千克,概率为15%;需求量为320千克时,缺货120千克,概率为10%。每次订货平均缺货为34千克(40×25%+80×15%+120×10%)。由于此时没有设置保险储备量,因此与保险储备相关的储存成本为0。则相关总成本为:

TC(S,B)=2×34×24+0×5=1 632(元)

2.设定存货保险储备量40千克,以240千克为再订货点

在此种情况下,当需求量小于或等于240千克时,不会发生缺货,其概率为75%;当需求量大于240千克时,出现缺货的概率为25%。具体为:需求量为280千克时,缺货40千克,概率为15%;需求量为320千克时,缺货80千克,概率为10%;每次订货平均缺货为14千克(40×15%+80×10%)。此时,平均存货储备量也会增加。目前的教材与相关文献认为增加的存货持有数量为保险储备量40千克,但本文不同意这一计算方法。理由是保险储备量也有被消耗的可能,当需求量等于或大于240千克时,保险储备量40千克就会被全部消耗,其概率为50%。因此,在计算保险储备量相关的储存成本时,存货持有数应为保险储备量40千克扣除可能被消耗的部分,且由于存货保险储备量消耗是均衡减少的,则增加的存货持有数应为30千克(40-20÷2)。相关总成本为:

TC(S,B)=2×14×24+30×5=822(元)

3.设定存货保险储备量80千克,以280千克为再订货点

同样运用以上方法,可以计算出该种情况下每次平均缺货为4千克(40×10%)。此时,在计算存货保险储备量相关的储存成本时,存货持有数应为保险储备量(80千克)扣除可能被消耗的部分。存货保险储备量被消耗情况为:当需求量为240千克时消耗40千克,其概率为25%;当需求量大于或等于280千克时被全部消耗,其概率为25%。因此存货保险储备量可能被消耗的部分为30千克(40×25%+80×25%),且由于消耗是均衡减少的,则增加的存货持有数应为65千克(80-30÷2)。相关总成本为:

TC(S,B)=2×4×24+65×5=517(元)

4.设定存货保险储备量120千克,以320千克为再订货点

此时,企业存货不存在缺货的情况,缺货成本 为0。在计算存货保险储备量相关的储存成本时,存货持有数应为保险储备量(120千克)扣除可能被消耗的部分。保险储备量消耗情况为:当需求量为240千克时消耗40千克,其概率为25%;当需求量为280千克时消耗80千克,其概率为15%;当需求量为320千克时消耗120千克,其概率为10%。因此存货保险储备量可能被消耗的部分为34千克(40×25%+80×15%+120×10%),且由于消耗是均衡减少的,则增加的存货持有数应为103千克(120-34÷2)。相关总成本为:

TC(S,B)=4×0×24+(120-34÷2)×5=515(元)

然后,比较上述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以其低者为保险储备量的最佳持有水平。当存货保险储备量为120千克时,与保险储备相关的总成本为515元,是四个方案中相关总成本最低的,因此应确定企业存货的保险储备量为120件,或者说应以320千克作为甲材料的再订货点。但是,按照目前教材和相关文献中介绍的方法,在计算存货保险量的储存成本时不考虑保险储备可能被消耗减少的因素,保险储备相关的缺货成本和储备成本分析如下:

(1)不设置保险储备量时,相关总成本为:

TC(S,B)=2×34×24+0×5=1 632(元)

(2)保险储备40千克时,相关总成本为:

TC(S,B)=2×14×24+40×5=872(元)

(3)保险储备80千克时,相关总成本为:

TC(S,B)=2×4×24+80×5=592(元)

(4)保险储备120千克时,相关总成本为:

TC(S,B)=2×0×24+120×5=600(元)

那么当企业存货保险储备量为80千克时,相关总成本为592元是最低的,应确定保险储备量为80千克,或者说应以280千克为再订货点。显然,这种分析方法不全面,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参考文献】

[1] 张淑云.企业应如何确定存货保险储备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

[2] 周建波.试析存货再订货点与保险储备的确定[J].财会月刊,2006(9).

[3] 陈建,史继坤.管理会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