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学情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与过去的“人治”相比,“法治”无疑更为科学和进步。我们生活在法治的环境中,知法、懂法和守法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而随着法制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会计专业从业人员。可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都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比如:出纳、会计助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这些工作都围绕着金钱,职业风险和诱惑较高,基于现在会计行业内的假账、信息失真等问题,会计从业人员必须知法、懂法和守法。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明确自身在执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职业规范,意识到法律的威严,不得轻触法律的底线。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经济法作为国家调整经济运行的法律规范,其内容十分庞杂,包括总论、经济主体法、市场规则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但基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法课程内容的选择差异性较大,主要集中介绍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与未来的工作岗位息息相关。
3.有利于增加职业考试的通过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谓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已经不是一句空话了。现代社会对很多岗位都采取严格的岗位准入制度,即上岗就业必须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职位晋升也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我国的会计行业就是如此。从事会计行业首先要取得“上岗证”,即通过财政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有该证书,才能从事会计工作、取得岗位认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就是其中一项考试科目,经济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最低要求。要想取得更高的岗位,就要通过相应的职称资格证,如初级助理会计师证书、中级会计师证书、高级会计师证书乃至注册会计师证书。而这些资格证的取得,都离不开《经济法》这门考试科目的通过。学好经济法课程,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十分重要。
4.有利于应对就业、创业中的问题
校园毕竟是温室,环境过于平静。学生毕业后总要面对来自社会的风风雨雨。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将来大都会从事与会计相关的专业,熟悉经济法课程,能帮助学生尽快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通过相应的职称资格考试,以便取得更高的岗位、获得更好的发展。即便从事其他工作,也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所以知悉自己作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十分必要。学生不仅应当知悉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而且应有一定的维权意识,如当遇到用人单位不签正式合同时,有权自第二个月要求双倍工资,一年不签正式合同时,有权直接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些劳动法的相关内容笔者在经济法课程中都会讲授。如果学生毕业后不就业而直接创业,通过经济法课程的学习,他们会掌握一定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知识,这对企业的创办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会计专业学习经济法课程的学情分析
1.课程设置不固定
一些三本、专科、高职院校对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以笔者的一次亲身经历为例,有一次笔者曾受到一个民营学院的邀请讲授经济法课程,为确定教学内容以便进行科学的教学安排,向其教务部门详细询问授课专业、授课学时、上下衔接课程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专业课程不确定,每年变得很大,该校信息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安排经济法课程,但该院领导觉得某课程有意思,于是专门安排了一次课程,但并没有将经济法课程列入课程设置中固定下来,所以第二年就没有安排经济法课程,这说明课程设置不规范,随意性太大,没有稳定性。除此以外,专业课程的授课学时随意性太强,今年安排56学时,明年安排32学时,不利于经济法课程的开展。还有经济法课程安排不一致,今年大二上学期上,明年可能大三上学期上。这些情况对于一个专业发展来说,是不科学的。一个专业所有的课堂设置都应当围绕着专业本身而来,科学、稳定的课程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2.学生学习热情高,但教学效果较差
此轮课程,学时安排只有32学时,其中还有4学时的行政法,所以经济法内容仅有28学时,而课程涉及总论、民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反垄断法等内容。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课堂安排格外紧张,课业任务繁重。很明显,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学生学习热情高,主观上也希望学好这门课程。学生经常询问老师一些法律问题,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还有很多同学专门购买一些会计专业经济法考试用书课下自学,在遇到一些不理解的专有名词和练习题时向老师询问。这说明学生十分清楚经济法课程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专业的法条、形象的案例极大的吸引着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重视这门课程也喜欢这门课程。但到了考试时,结果并不喜人。很多同学表示不是上课不认真,想好好学习,但不会做题,这说明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有二点,一是时间安排较短,这个问题下面具体分析;二是学生对专业法律知识所知甚少,很难形成法律思维,基础较差。
3.学时安排较少,案例教学使用少
一般来说经济法课程授课学时至少应当保证有40学时,否则就是“机械填鸭”。笔者给我校医事法律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课程时,教学安排是54学时,一学时是50分钟,其中还不包括民法和合同法,而会计专业只有32学时,其中还有4学时的行政法,所以经济法内容仅有28学时,而一学时只有45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还要全面讲授重要的知识点,笔者基本上是“满堂灌”,很少安排案例教学,因为一次完整的案例教学从知识点学习、案件了解、案件讨论、案件分析到小组汇报基本上要花费一学时。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如何讲所学理论作为工具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每个案例都有其复杂性和独特性,引导学生从复杂的案情中找出关键词,找出问题的症结。这样既掌握了理论又锻炼了分析阅读的能力。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围绕案例去查找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使得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案例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查阅资料能力。训练的演讲辩论能力,锻炼学生在大众面前发言的胆量。
作者: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