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以色列游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6年11月,相隔7年后,我再次来到以色列。同行的是宜信公司组织的三十多人的游学团。在一本风靡全球的畅销书《创业的国度》的诱惑下,乘着中国各地倡导的“双创”东风,一批批怀着朝圣心情的中国香客们,迈进了以色列各种创业公司和大学的门槛。
几个做学问的人物
下车伊始,我们就奔向希伯来大学。年过八旬的罗伯特・奥曼教授给我们讲博弈论,这是他当年拿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本事,上来就提到纳什均衡等几个高大上概念,不免弄得同学们面面相觑。话锋一转,老头儿用幽默的语言讲起两次世界大战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人要报复德国,用巨额罚款处罚德国,诱发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结果希特勒上台,战争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不仅没有罚款德国,反而通过“马歇尔计划”捐助德国,推动德国进入和平民主、经济复兴的轨道,这就是博弈的均衡与反转。果然是大家,老头儿功力高深。他是地道的犹太信徒,正襟危坐,小帽子戴得挺舒坦。
索尔・辛格的畅销书《创业的国度》把以色列捧上了创业者的圣殿。他客套一番后,略显圆滑地告诉中国企业家们:以色列和美国硅谷之外,你们中国才是真正的创业国度。我当即打趣,那你为什么不写本《创业的金三角》,更具有全球视野?他愣了一下,立即掏出手机加了我的微信,告知这正是他下一本书的主题。我们微信上略加讨论后,索尔・辛格决定来北京的中国金融博物馆讲一次课,同时与北京的创业者对话。
据说希伯来大学是以色列的哈佛,出了8位诺贝尔获奖者。校园里几十位教授的大幅彩色照片下,都特别说明教授的创业公司或创意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明目张胆地鼓励教授们从商做生意,这与中国大学里曲径通幽的风格不同。在欢迎晚宴上,希伯来大学商学院院长极力邀请中国学生来攻读MBA或EMBA等各种学位,在我看来不靠谱。我与这几位教授讨论了设计更为吸引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计划。第二天晚上,他们就到酒店与我深聊至夜半。
两个与创业有关的人物
宜信游学团先后参访了十多个不同的创业公司,现场考察和路演,包括医疗、环境保护、科技器具、农业等领域,多是在风险投资阶段,少量是第二轮募集资本。他们对中国市场很熟悉,显然多次路演,驾轻就熟,看上去对产品的迷恋还是不同于中国创业者对金钱的考量。有几个人物值得描述。
周五安息日,我们被安排到一个Abraham的犹太人家里体验。这是一对在华尔街很成功的夫妻,回到特拉维夫创业,做电商。祝福、诵诗和切分面包后,夫妻二人与我们热火朝天地聊起来。女主人的父亲写了两本犹太教与经商秘密的畅销书,其中一本有中文译本。男主人从小同时上世俗中学和读经的学校,现在也每天读经。家中没有电视,极少使用手机,认定特拉维夫的生活质量远远超越纽约,人性回归。我问道,以色列政府给定居的外国人十年免税也是激励你们回国的因素吧?女主人有些惊讶地回应,你知道这个政策?接着说道:“当然了,我们每年少缴的税可以让我们更多地支持其他人创业。”他们经营一个众筹平台,已经实现了3亿美元的投资。
Kalish,一位大胡子老头,其实只有六十几岁。维基百科上可以查到,这是一个具有广泛业界影响力的私募基金传奇人物,把十几个公司折腾到美国上市,还在精力充沛地发起各种基金。我们作为讨论嘉宾坐在一起。他三个月前来过一次北京。我们约好次日早餐,他带来一个合伙人,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达成共识,他将专程再来北京。道别之后,转身便走,埋单的自然是我,没见到客气一声。
几个有趣的游走
夜游古城。耶路撒冷的夜游最为动情。我走遍了著名的耶稣苦旅14站,站在哭墙边,穿越穆斯林、犹太人、基督徒和巴勒斯坦人不同的生活区,想象三千年的浴血争夺和虔诚膜拜,不免有今夕何夕的感触。在白天的人头攒动中,心情与景观都会大不一样。抵达耶路撒冷的第一个晚上,我便夜游老城边的商业街,只是为了怀念伟大的犹太歌手Leonard Cohen。7年前就是在这条街的书店里,我第一次被他的歌声《哈利路亚》震撼,买下第一张碟。我的六家金融博物馆的背景音乐从开业起就是Cohen的。不久前,他突然去世,物是人非,我买了一本书纪念。
徒步古迹。去死海的途中,我们到访人类文化遗产马萨达古迹。这是两千年前罗马人与犹太人最后一搏的古战场。相传在被围困8个月之久后,剩余的一千多个犹太战士决定集体自杀,不再做罗马人的奴隶。考虑到《塔木德经》的约束,自杀是犯罪,于是集体抽签,用一人杀死十人,三轮之后,一个人负罪自杀,场面惨烈。不过,长久以来,这都被认为是夸张励志的传说。几十年前,考古学者终于在废墟下挖出当年抽签的瓷片和执行人的名字,与传说相符。这更证实了犹太人传说的不虚,也体现了犹太人较真的决绝。我判断自己可以用一个小时攀登上去,经导游特别批准,安排了两个年轻人照顾我,结果45分钟登顶古迹,让坐缆车的队友们惊诧。
寻访博物馆。请假脱队并放弃多次晚餐,我去了日程外的许多博物馆,如威尼斯犹太教堂博物馆、以色列博物馆(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特拉维夫)、犹太复国主义博物馆等。其中最震撼的是拉宾博物馆,将以色列两任总理拉宾的一生与全球事件和以色列国运巧妙地融合,配上声光电装置,栩栩如生。博物馆的造型与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一样,艺术而温情。另外一间是不期而遇的帕马奇(Palmach)博物馆,这是由以色列国防部办的军事博物馆,记录当年的犹太人地下武装在独立战争中的历史。这个博物馆没有任何藏品,只是用12个场景设计配上12段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片段。一场下来,竟有几位女兵[欷而泣。
砍价古玩店。导游欧海德先生特别推荐了耶路撒冷老城的一家古币收藏店。店面是琳琅满目的古币和几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店主的采访报道,一大本来宾签字本。店里面就是作坊,几个人在清理古币。我与店主云山雾罩地聊了一个多小时,买了8枚古币,希腊罗马埃及和阿拉伯的,都在1500年以上。开价到云端,砍价到脚踝,皆大欢喜。
几个感想
在现实环境下,以色列人的焦虑和危机意识非常明显,创业动力非常强烈,寻求中国和全球市场的愿望也格外明晰。商业项目上的短平快节奏容易激励我们的企业家,但真正嫁接中国市场还需要关注。
在历史迫害和宗教约束下,犹太人的自律与自傲也非常突出。面对周边与自己人口相当的1000万人的巴勒斯坦难民、3.7亿阿拉伯人和15亿伊斯兰人的包围,以色列如定海神针一般维护独特价值体系。这种执着和坚忍如浸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显然与我们企业家固有的大国从容心态迥然不同。处处感受到只争朝夕和咄咄逼人的态度,急功近利也许是常态吧。
买以色列创意和技术不难;买以色列企业和资产要困难得多,如移植作物,可能南柑北橘,需要下功夫:买以色列的创业生态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性,宗教、历史、文化的独特导致远比我们更为久远强大的以色列国情,能够真正融合吗?
以色列的创意和创业公司非常独特,值得学习。其他方面如何?立场不同,生活态度各异,体验和看法不同。在礼貌干练和友好的同时,我看到单调、呆板和无趣的一面,从楼宇到家居,从服饰到电视,军事化和宗教化的气氛强烈。一批人无休无止地工作创业,另一批人埋头诵经,社会多样性不够,泾渭分明。这对中国这一代企业家而言,似乎不够丰富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