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单志广:小城市要有大智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单志广:小城市要有大智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6年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崇州智慧城市高端沙龙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表示,经过几年的摸索发现,过去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导向的智慧城市模式并不合理,人们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难度、复杂性认识还不够,在建设模式、推进方式等方面缺乏深入思考,使其在大城市的推进中遭遇了特别大的挫折。

“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都制定了智慧城市3年行动计划。以北京为例,2012年时表示,到2015年底将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交通的智能监管,换句话说,北京的交通将不再拥堵,或者拥堵情况将得到大大缓解,但是就现在来看这个目标显然没有实现。”

“大智慧”与“小步伐”

事实证明,要使几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进入智慧城市阶段,只一味依赖信息技术并不可行。单志广认为,在“十三五”开端之际,应该重新审视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着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做到小城市有大智慧,大数据迈小步伐。

什么是小城市?他表示,要真正从顶层设计角度来布局、推进、运营一座城市,100万人口的城市是最合适的。“世界银行的一项数据显示,当一座100万人口城市的智慧度超过80%时,其经济增长将实现翻一番。这种效应是非常明显的。纵观韩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其城市人口也多为40万-60万。”

那又如何体现“大智慧”?单志广认为主要有3点,一是人文素质,这是新型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因素。二是人的智慧,“很多地方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把人的决策弱化了,认为有了物联网、大数据就不需要动脑了,甚至不去思考为什么要建智慧城市,导致很多建设有名无实、华而不实”。三是电脑的智慧,因为新一代IT技术可以改变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大数据发展方面,单志广建议要保持3颗心,一要有敬畏之心。大数据的英文是“big data”,而“big”在英文中是含贬义的,这表明,在ICT领域最大的瓶颈是海量信息处理能力不足,搞不定这些爆炸式的数据。在他看来,大数据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等待技术、市场和产业生态的成熟,其处理技术需要5年之后才能成型,使用效果也要在2-3年后才能呈现。二要有平常之心。大数据并不是新鲜事物,之前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数据,只不过数量没有这么大,类型没有这么多,要求速度没有这么快。三要有工匠之心。单志广表示,并非有了大数据中心、有机房、有存储才能叫大数据,除了基础设施之外,大数据还有应用、交易、安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建设。要发展大数据,就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搞清楚发展到了什么阶段,能够做哪些事情,精益求精,步步为营。

所谓的“小步伐”,在单志广看来,就是要设立可行的目标,规划可行的路径,培养可行的人力资源。“很多地方以为规划做完后,几年间就能天翻地覆,这是不切实际的;发展大数据不是把专家请来指导一番就可以的,而是要靠本地基层信息化人员和非信息化岗位的业务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和支撑。聚焦小的改善、小的改进、小的提升,这才是最切实际的。”

新型思维是根本

在单志广看来,智慧城市是大数据发展最主要的载体。新型智慧城市不在于“新旧”,而在于新型的思维。“过去那种以项目驱动、技术导向,不做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智慧城市模式,已经失败了。就像之前的电子政务一样,如果政府的管理体制、服务机制不做任何优化、改造,只是把‘电子’加到原有的‘政务’上,效果是不可能出来的。”

单志广认为,新型智慧城市要有4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体现改革创新。智慧城市不是一座城市的信息化,而是发展模式的智慧化,要充分利用新一代创新技术,把城市发展与历史、人文、产业、环境相融合。

第二,追求时效。他认为,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之所以不被认可,是因为老百姓体会不到成果。“搞智慧交通,就要看拥堵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搞智慧环保,就要看雾霾天数是否有所减少。不要说安了多少个摄像头,布了多少地感线圈,老百姓感受不到切身的变化,是前期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第三,先进适用。很多人认为,没有高精尖、高大上的技术就不能叫智慧城市,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单志广表示,智慧城市的问题不在于技术,而是不适用。我们需要的是系统整合、数据融合,而不是新一轮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他认为有些地方动辄几百亿的预算,是没有必要的。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第四,多元协作。智慧城市建设不仅需要政府来引导发展理念,还要依赖于社会资本的投入和运营模式的创新,让企业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获益。同时,也不能把智慧城市与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创新城市割裂开来,它们是同一建设目标的不同方面,需要各个部门的联合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