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语文课中读与写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却大多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的确,尽管我们的语文老师费尽心血辛勤执教,但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仍然是语文能力低下,这是无可非议的严重事实。所以,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就需要扎扎实实地把小学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关键词】加强学生的读写能力;使语文学习达到一个新境界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作为教师,我们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训”,研究学生的“练”,在教师的“训”下扎扎实实地进行。我们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语文教学这块书田里,必定能结出丰盛的果实来。
1 以读为本,指导多读
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基本途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助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再通过阅读和其他训练手段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感情的,这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其写作宗旨,必须多读,通过读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面对一篇新课文,首先要结合内容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通过范读、配乐朗读、学生个性化美读等方式,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有所生成。 对课文有了整体感悟之后,开始分析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和玩味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落实性训练。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和推敲,使学生意识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所在,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读书是理解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透彻地理解课文,深刻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实践证明:只有以读为本,指导多读,在课堂教学时间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以读为本,指导多读呢?天津师范大学的田本娜教授阐述了“读”的训练程序,指出:读可按“初读、细读、深读、熟读”这四个层次进行。这四个“读”的训练层次,保证了“读”的训练质量。初读是初步感知语言及课文内容。即通过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语言特点,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细读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阶段,通过细读可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要做到细读,要引导学生边读边议,边议边想,边想边画,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抓住关键字、词、句、段,把课文读懂、读透。深读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段,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生动性、准确性,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性、严密性。这样才能在初读、细读的基础上熟记课文的内容,达到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教学目的。熟读要达到巩固新知识,记忆运用语言的目的。课本中有些精彩片断或重点段落,甚至整篇课文,需要学生反复诵读,认真地记忆,日积月累才能灵活运用。
2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叶圣陶老先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要读写结合、从读学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以上几个环节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出教材中的写作因素,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写作方法,启发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寻找写作素材,才能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课文的写法学完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每个角落日新月异的变化,选取自己所熟悉的一个人、一处市场、一条街道、一所学校或其他有代表性的一个角落的变化作为题材,要了解过去的情况,特别留意现在的情况,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XX变了》的半命题作文。另外,在作文批改时,还要注意记录学生选取哪几类题材,采用哪几种对比方法,表现哪几类主题。哪些仿写是成功的,并有创造性、构思新颖的,哪些仿写一般,只能按题目模仿,哪些仿写差的,生搬硬套,中心模糊,选材不当,对比生硬,然后进行一次作文评讲教学。这时,老师应引导同学们自由发言,谈出各自的心得体会。这样必定是一次可喜的成功的尝试。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语言的积累,主要靠平时多读、熟读、背诵。课文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背诵若干这样的文章,对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不少的帮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读了解内容,再读理解内容,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或背诵突出中心的句段,这样学生会受益匪浅。长期坚持,再加上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学生的语言积累就丰富了。
除了背诵以外,还有听写、摘抄等积累方式。同时,我们再适当地安排具有创造性积累的训练,如复述课文、改写等。这样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积累,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为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扎扎实实,狠抓落实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以读为本,指导多读;读写结合”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扎扎实实,狠抓落实。
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习”课文内容这一层面上,在理解和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运用语言的训练,就是组词、造句、写段成文的运用,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这样既让学生认识到了平时积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又给予学生很好地运用语言文字的空间,促进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
正如新课标中指出的“课文只是一个范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一个范本,一种途径。引导学生学好课文语言,指导片段仿作,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经常进行片段仿作的训练,等于积累了语言的零部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就有一个飞跃。
同时,还要十分重视谋篇布局方法的训练,学习到一些有代表性的课文,就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写作时的思路,了解他用什么方法、按什么步骤来表达思想内容,学习他们的结构、选材、立意,进行篇章的练写。
(1)落实训练内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依据课文内容,把握教材特点,结合本班实际,抓准训练点,精选训练材料。
(2)精选训练方法: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就“训”的方法而言,有讲解、提问、推敲、比较、引导、点拨等。就“练”的方法而言,有读练、写练、想练、抄练、听练、讲练等。这些方法都要精心选择,力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3)保证训练时间:要提高训练质量,必须保证训练时间,不要把学生动口、动手的时间,用缓慢的节奏、烦琐的讲解、频繁的提问、大量的抄写消磨掉。因此,必须恰当地合理地安排好训练时间,使学生的训练时间每节课累计达到25分钟,把教师的点拨、讲解控制在15分钟以内。此外,还可以加强横向联系,教会学生训练方法,让他们只要在课外自我训练,以达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
(4)验证训练效果:训练的内容、训练的方法、训练的时间落实后,还要注意一个关键性环节,那就是要验证训练效果,以避免“盲目仗”、“无用仗”。要做到这点,教师要勤听、勤看、勤改,注意学生各种训练信息的反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语言文字写作训练也不是某个年级或某个阶段的任务,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因此,坚持天天练,课课练,才能逐步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写作功底,增强其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本领,写作水平达到一个新境界!
总之,要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必须把小学语文课扎扎实实地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师的“训”与学生的“练”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训”是学生“练”的前提,学生的“练”要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训”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只能说是“盲目的练”,是“无的放矢”,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教师精心设计“训”的效果,只有通过学生的“练”才能显示出来。当我们明确“训”与“练”的关系后,还要狠抓落实,做好每一项工作,验证训练的效果,否则只能说是“纸上谈兵”,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培养语文情感意识,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