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的理论及实践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的理论及实践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利用人际间互动进行心理辅导的助人方式,相对于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有其独特的优势。以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广泛应用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本文阐明了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重大意义,团体辅导的有效性,着重从相关心理学理论角度,为实践工作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63-02

一、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类对人际关系中归属感的需要是从婴儿时期与母亲的互动开始的,与其相伴的还有被尊重、被认可、被需要等人际诉求。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类是群居动物,天生需要被同伴注意,渴望获得认同。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惩罚不是躯体惩罚,而是脱离社会,完全被人遗忘。人际关系无疑对于个体各个发展阶段的人格成长都有重大的影响。首先,早期是否形成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发展,如果母亲和婴儿分离时间太长双方都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而这一情绪对婴儿的影响将会更为深远;客体关系理论也提出个体在早期与抚养者的关系会构成所有后续人际关系的模板。另外,成年以后的人际关系依然和人格形成有密切联系。精神病学家沙利文通过对大量精神病患者的观察得出结论,人格是在个体与生活中重要人物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与他人建立关系是人类的一种天然需要,个体的自我概念也是依据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评价形成的。

在大学阶段,人际关系问题也是较为普遍且突出的心理问题。首先,大学新生的心理测评显示,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筛查出的学生中,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的相对较多。其次,宋志英对某高校心理咨询来访学生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中仅次于学习问题的一大心理困惑。另外,王红艳等的调查也显示,在校大学生中,80%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有关。

人际关系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首次远离父母家乡,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与周围人际关系互动,在互动中不断地加深自我认知,确立自我概念,因而人际关系的适应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和自我认知。林崇德认为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反过来,人际关系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幸福感。研究表明,较好的同伴支持能显著地影响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并且能有效地能提升其自尊水平。另外,张晨等人的研究表明,人际困扰多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与之相反,对社会关系满意的个体往往更加幸福,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支持的重要基础,它能缓冲压力事件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二、团体辅导概述

团体辅导(又称团体咨询)是一种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有效的专业助人方式,它主要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因其独特的高效性和积极的效果,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学校、医院和社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近些年,内地也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工作者开始关注和使用团体辅导这一心理辅导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已有研究和实践表明,团体辅导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很大程度地弥补了个体咨询耗时长、普及面窄的不足,缓解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

三、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的意义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团体成员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深入地改善他们全面的身心状态,促进心理潜能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欧文・亚龙认为团体心理治疗可以通过营造安全、真诚、包容的氛围,对各成员在团体中的行为所体现的人际互动模式进行此时此地的觉察与反馈,提高来访者的自我觉察力,促使他们主动矫正早先形成的不良关系模式,从而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很多来访者的人格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人际关系问题,或者说很多人格问题都是以人际关系问题为载体表现出来的,所以很多表面问题不是人际关系的团体治疗,最终也会回到对人际互动的觉察和讨论。

目前,我国也有研究证明,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改善大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水平。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团体中的人际互动和交往训练,有人际困难的学生能够减轻人际困扰、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增强适应性。用SCL-90对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方式可以验证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对于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显著的作用,人际关系团体辅导不仅对人际交往敏感因子有显著改善,而且焦虑、抑郁、敌对、强迫等因子得分也因此降低。另外,黄峥等人的研究表明,以人际互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对游戏成瘾的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李凤兰等人也验证了人际关系团体可以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并且其效果比户外运动更加明显。

四、相关理论对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实践的启示

专业化的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无论从活动设计还是具体操作,都应该从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相关理论出发,用科学的理念支撑整个辅导过程。很多成熟的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可以作为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但因其特殊性质,团体领导者只有将团体辅导和人际关系相关理论通过具体操作渗透在整个团体过程之中,才能使团体成员在活动中觉察自我,改善关系,获得更大的积极改变。

1.勒温的团体动力理论。团体动力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基础理论之一,最早由心理学家勒温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它将团体视为一个动力整体,且整体大于个体之和,团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同时团体也给个体成员施加压力、约束力和影响力。该理论还提出,个体与他人在一起时,即使不发生任何相互接触,也会产生最简单的相互作用――社会促进,这种促进作用会使人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团体动力理论解释了团体中的个体互动过程及团体对个体的影响,也可以指导团体的运作方式。它提示团体辅导的领导者切忌将团体辅导做成针对一个个成员的个体咨询,而要充分调动团体成员的力量,设计活动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使其展现自己的人格及社交特点,在团体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承担不同的角色。同时,领导者可以营造相互支持、互帮互助的氛围,鼓励积极的利他行为。在帮助其他成员的过程中,他们会有被需要的感觉,从而获得更大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另外,领导者可以利用社会促进效应给团体创设相互鼓励、共同成长、改变的氛围,使组员在一定的压力下寻求更大的改变,并且付诸行动。

2.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运用到团体辅导之中,首创了会心团体的团体辅导模式。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和成长的动力和能力,只要提供真诚、理解、积极关注的氛围,个体就可以通过探索自我,深切地理解自己以达到咨询的效果。该理论提示领导者要尽可能在团体中为成员创设放松、温暖、有安全感的氛围,引导成员们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关系,从而降低防御,真诚地坦露内心,进行自由的自我探索。亚隆认为,这种团体间的相互关系即团体凝聚力,它是团体辅导重要的疗效因子,它类似于个体心理咨询中的咨访关系,一样对来访者有着重要的治疗意义。团体凝聚力可以满足团体成员的归属感,使成员有被接纳被爱的感觉,这种经验对于很多人际关系不良的成员来说非常宝贵,可以促使他们自我接纳和提升自尊。这种持久、稳定和紧密的关系对于一些孤独感较强的成员来说会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也是一种对心理的滋养,使他们慢慢敞开心扉,学会分享和共情,从而学会和生活中的人建立和经营更亲密的关系。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创立的社会学习理论也是团体辅导重要的理论基础,它突显了团体辅导相对于个体咨询的独特优势。班杜拉强调环境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了观察学习是个体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个体会通过观察进而自我强化来习得新的行为或改变已有的行为模式。团体辅导恰好为成员们提供了较好的观察学习环境,在团体辅导中各成员会逐步显示出不同的认知思维方式、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行为模式等,这些都会对成员产生一定的冲击,促使其调整自己不良的行为模式或主动模仿某个榜样。因而,它提示领导者为成员们提供一个“照镜子”的机会,多引导个体觉察其他组员遇到类似问题时的认知特点和应对方式,造成一定的心理扰动,进而向更健康、灵活的行为方式转变。这是个体咨询所不能具备的优势,个体咨询中来访者的观察模仿对象只有咨询师一个人,而在团体辅导中,成员们可以在各个不同方面相互模仿,互为榜样。另外,作为榜样的成员也可以因此变得更加自信。

4.艾利斯的ABC理论。ABC理论是解释个体情绪发生机制的心理治疗理论,它认为情绪和行为结果(C)不是由事件(A)激发的,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和背后的认知(B)引发的。基于ABC理论的心理治疗理论被称之为理性情绪疗法,它在心理咨询中可以很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调节情绪和改善认知,可以使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歪曲信念,从而有意地调整认知。在心理自助方面具有容易理解、便于应用的特点。

不同于个体咨询的单独讲授和分析,团体辅导中,领导者就某一成员的问题进行现场案例分析,邀请组员参与讨论,引导他们转换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别人的问题,给出多元化的事件解释,从而引发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事件解释思维模式,获得新的领悟。因为,人们有时会禁锢在自己的认知思维框架,但当给他人出主意时反而能够更客观,进而会对自己的错误认知形成顿悟。

参考文献:

[1]官锐园,樊富珉.综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4).

[2]王艳红,王瑞红.团体咨询方法在大学生人际关系改善中的运用[J].太原大学学报,2007,8(4).

[3]宋志英.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问题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

[4]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5]范兴华,贺春生.友伴支持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2).

[6]范兴华,方晓义.友伴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5).

[7]张晨,班兰美,李彩娜.人际关系困扰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

[8]Myers D G,Diener E. Who is happy[J].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5,6(1).

[9]亚隆.团体心理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8.

[10]王慧,孟婷婷,陈仙.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

[11]彭欣,史建权.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

[12]黄峥,钱铭怡,朱松,沈东郁,张智丰.人际团体辅导对游戏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l).

[13]李凤兰,郑晓边.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抑郁状况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

基金项目:郑州轻工业学院校科研基金一般项目,2012XJJ024。

作者简介:洪梦飞(1987-),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郑莺(1981-),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