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区农民创业创新能力提升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时期要从根本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创业创新,深入开展农民创业增收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领域,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来源,加快奔小康步伐,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要求,深入实施“小县大城”核心战略,扎实推进农民创业创新,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增长。
一、农民创业创新工作现状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省西南部,全县辖4镇10乡,169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1.8万,农村劳动力6.12万人,其中外出劳动力3954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65%。县域面积98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1万亩,耕地7.3万亩,人均耕地仅0.65亩,水域5万余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一个集老、小、边、移、穷齐全的欠发达山区小县。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县转移的39549名农村劳动力中,从事一产农林牧渔的3068人,从事二产的建筑业、玩具工业有12855人,从事三产交通运输、商贸、饮食服务业的有23626人(其中务工就业31865人,自主创业农民7684人)。2010年,全县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9%;农业总产值达5.19亿元,,同比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6413元,同比增长15.4%。
(二)取得成效
1、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
近年来,县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壮大食用菌、茶叶、水干果、蔬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大产业品牌整合力度,全力打造“山兰”牌黑木耳、“雪梨”、“仙宫鱼”等品牌。全县茶园总面积3.03万亩,总产量78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总产值达5700余万元,每年食用菌生产稳定在7000万袋以上。养殖业快速发展,存栏1万只以上的养禽大户已发展至20多户,育繁母猪增至1254头。6.8%;农民人均纯收入6413元,同比增长15.4%。全县农家乐经营户发展到82家,成功创建2个农家乐特色村,6个农家乐旅游点,年接待游客近32.1万人次,经营收入达1439.8万元。
2、农民组织化快速推进
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通过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方式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天恩茶叶有限公司、天峰茶厂、云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三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顺利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有龙头企业25家,省级2家,市级15家,县级8家,联系基地6.89万亩,创建或联系基地3.2万亩,带动农户2.2万户。全县共有1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8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和10家市级示范合作社,市级规范化合作社54家,入社农户4351户,社员入股资金3677.3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299.2万元,带动农户2.36万户,生产经营涉及食用菌、高山蔬菜、有机鱼、雪梨等10多个产业。全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累计销售额8707万元,农户累计增收约722万元。
3、农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几年来,县涌现了一大批经过培训的创业、创新、创富的新型农民典型。全县已有100余人携带县政府颁发的“师傅”证书,带领本县10000余名群众到异地实行“组团式”开发,足迹遍布28个省、228个县市,主要从事食用菌、茶叶、小水电、商贸等行业的综合性开发。“师傅”商标还成为了全省第一个以劳务为主的商标。截止目前,全县培育主导产业示范村50个,创建市农业科技示范村3个,创建省市级科技示范户67户,拥有各类农民技术职称人数达4146人,其中农民技术员3488人、农民助理技师395人、农民技师258人、农民高级技师5人。
二、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农业内部创业范围渠道不断扩大,对农民创业能力提出
新要求。近年来,县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畜禽等特
色产业迅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创业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随着该县旅游开发深入,“山水童话乡村”建设的推进,全县农村二三产业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农家乐”、“渔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产业快速发展,为全县农民创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也对农民创业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农民创业服务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对农民创新能力提出
新要求。县结合实际制订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创业增收,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2010年全县财政预算内安排“三农”资金2.1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农业开发、农村经济发展补贴达到7180万元。如种粮补贴、科技项目补贴等等。同时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民创业。随着完善服务农民创业的措施,农民创业创新环境日趋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展身手。但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创业,确保农民成功创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对农民创业创新能力和政府服务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农民创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民创
业能力。
一是创业意识不强,创业勇气欠缺。部分农民存在着观念陈旧、创业意识较差等问题,存在着“安于现状,不求改变”的心态,怕失败、怕亏本、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传统观念还比较普遍,缺乏闯世界创事业的意识和勇气。
二是综合素质偏低,创业技能不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不强,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真正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还不多。具体表现在文化较低、技能缺乏,且农民自身技能培训意识也不强,谋求一技之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全县农民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约有1万人,但获得中级资格证书仅800余人,占总劳动力的1%。同时农民对创业、市场信息接受能力不强,因此面向农民开展的创业培训和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融资渠道狭窄,创业资金缺乏。从县农民创业实际来看,农民创业融资渠道来源主要有自身积累、借贷筹集、银行贷款三种,融资渠道相当狭窄。从目前情况看,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的种植、养殖业一般需要资金5万元左右,从事第二产业的建筑业等一般需要资金10万元左右,从事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也需要资金几万元到数十万元。农民创业的资金缺口一般在40%-70%之间。由于农村金融发展改革滞后,农民融资困难,导致许多农民的创业创新理想无法实现。
四是示范作用不大,创业带动有限。从县的情况来看,一些产业仅为单个重点企业支撑,产业链条短,集群发展水平低,加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小,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难以形成对当地农民创业创新大规模持续有效的带动。“企业+基地+农户”的机制也比较松散,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影响了农民特别是种养殖大户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虽然数量多,但大部分合作社实力不强,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服务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的带动力有限。
三、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基于县农民创业创新的良好基础和制约因素,以开展农民培训为抓手,通过
多渠道转移农民、多举措推动农民创业的途径,提高他们的生
产生活水平,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是不可阻挡和无法改变的大方向。
(一)立足县情,努力开拓农民创业新途径
要从过去主要引导农民在二三产业领域创业,向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全面创业转变,特别是要大力引导农民、农村各类人才、工商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领域创业;要以深化“三强”工程等为有效载体,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争取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做大做强做精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扩大食用菌、雪梨、板栗、茶叶等主导产业的市场优势和规模效益。进一步挖掘现代农业生产、生态、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生态养殖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创业者,拥有创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二)创新载体,努力提高农民创业新本领
是否具有较强的创业创新本领,直接决定着农民干事创业的成败,决定着农民能否转得快、转得好、转得稳。要按照“使走出去的农民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农民能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搞创业的农民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的要求,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要扎实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和“农家乐”经营管理人员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把一批有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农村能人培育成为新的创业者。
一是积极推动培训资源整合。要改变多头、分散、重复、低层次、低效能的培训方式,大力实施培训资源整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运作机制,拓宽培训资金筹集渠道,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培训资金投入。
二是完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目前,县已创办了56所村级新型农民培训学校、14所乡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5所县转移农民专业培训学校、10大特色产业示范实训基地,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初步形成。下阶段,要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教育培训资源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办农民夜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和文化知识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农民培训专业网站为中心基地、县5所农民培训学校为主体培训基地、乡镇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学校为辅助培训基地、村级新型农民培训学校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农民教育培训网络。
三是创新模式开展农民培训。以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四大培训工程为抓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全力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不断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方法,积极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辅导、基地实践、导师帮扶、观摩学习、经验介绍、知识竞赛、技能比武、赴外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
四是努力提升师傅和农民专家品牌。进一步强化“师傅”品牌创优工作,着力推进“新型农民专家”品牌创建,努力加强“师傅”和“新型农民专家”队伍建设。致力于师傅发展空间拓展,着重抓好扶持政策制定、异地组团开发组织建设和政府合作交流机制完善等工作,让异地开发的农民更好地利用异地资源创业增收。
五是加快培育多元化新型主体。坚持内部提高、外部引入并举,在积极培训现有农民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城镇居民投资创办农业实体或家庭农场。多渠道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营企业投资开发农业,逐步形成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骨干专业农民为基础、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强化合作社、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多层次开展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基地对接活动,促进农业跨区域合作。加强农产品营销服务,积极培育省农博会和网上农博会品牌,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
(四)降低门槛,不断拓宽农民创业融资新渠道。要在现有农民创业融资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对农民创业信贷的门槛。金融部门要深入实际,积极开展调研,研究农民创业信贷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出适合农民创业的信贷种类,满足农民创业信贷需求。
一是要创新贷款方式,改进信贷服务。探索引进商业超市管理模式,把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款授信、合同签订等手续全部提前处理就续,使农户只要用资金时凭农户信用贷款证及身份证在柜台就可领到贷款,缩短农户办贷时间,切实提高办贷效率。
二是加强信用环境整治,推进信用工程。整顿社会信用环境,培育全社会的信用理念,树立诚实守信的信用观念,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及拖欠账款等行为。加大依法收贷力度,以刹住恶意逃、废、赖债风,维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债权。建立农户和小企业的违约通报机制,对信用缺失的个人和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及时发出通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选工作,创新信用工程实施机制,促进城乡信用工程建设。
三是拓宽担保范围,探索农户担保新模式。要积极寻求合法有效的途径,化解农户贷款担保难问题,破解农户融资的“瓶颈”。努力探索农民住房、宅基地抵押贷款的新模式。继续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充分发挥农信担保公司的作用,帮助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和农户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
(五)多管齐下,努力优化农民创业新环境
一是提高农民创业创新保障水平。农业是个弱质产业,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同样,农民创业也有其局限性,需加强农民创业的保障水平。首先,要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要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为农民创业系上一根“保险带”,避免农民因自然灾害而出现“长期创业、一朝返贫”。其次,要积极探索将农民创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加大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力度。第三,要把农民创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政策实施范围,并对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给予小额贷款贴息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
二是制定完善农民创业创新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创业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创业农民老有所养问题,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格局。加大对农民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创业农民兴办实体项目库,实行财政“以奖代补”的政策。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在城乡总体规划和用地规划中同步考虑农民创业用地,制定完善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民创业。要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让进城创业农民安心在城里工作,从根本上解除后顾之忧。同时,要制定出台扶持农民创业创新的相关政策,扶持农业种养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其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农产品注册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识,推动品牌整合,加强名牌农产品保护。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农户”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规范订单农业发展,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构建农民创业服务平台。实行区域性、专业化管理与服务,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创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创业信息服务。要切实加强与省、市以及相关县市的联系与沟通,强化对农民创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及编发,形成创业信息收集的系统化、流程化。用好用足现有的信息平台,加强对农民培训网、远程教育、农民信箱使用维护的检查监督,使来之不易的信息平台能真正发挥服务农民的作用。
(六)加大宣传,切实转变农民创业新观念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多种方式,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农民转变陈旧观念,破除“安贫乐道”的陈旧思想,克服“怕吃苦,不敢闯、不敢干”的畏难情绪和思想束缚,激发农民群众主动学习技术,敢于走出家门去创造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要及时表彰树立典型榜样。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优秀人才科研工作、生活补助和对有突出贡献或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奖励,每年评选一批优秀拔尖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大力宣传全县农民创业创新致富的鲜活事例,营造创业齐动手、创新勇争先的浓厚社会氛围,形成人人踊跃创新、家家创业致富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