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聚焦“高考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聚焦“高考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恢复高考40年来,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那么,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出现了哪些变化?高考改革释放了哪些信号?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高考这样的超大规模选拔型考试,写作题目必须清晰。今年全国共10道写作题目,其中9个题目都回归到清晰地给标题或给话题写作的题型。这体现了语文教育界对写作规律认识的大幅度提升。”他表示,2015年以来,高考作文题目逐渐摆脱了“给材料写作”的模糊状态,重要的特点是,给了学生话题或者材料之后,又告诉学生明确的写作要求,这样就不会跑题。语文高考刚结束,全国卷和各地高考作文题目迅速在网络上传开,在朋友圈刷屏。微博上有一项网友投票是“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哪道作文题”。结果,山东卷得票最多,其次是全国卷Ⅰ。但是遭网友讨论和吐槽最多的也恰恰是这两道题。“讨论和吐槽都很正常,这是全社会关注高考的一个出口。”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毕竟,在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写作能力难度最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最高。因此,作文就成为占分最多、用时最长、最能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性考题。同时,它还是衡量和考查中学教学内容改革和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落脚点。“要全民这样关注和讨论数学、英语就很难。这是好事情,但另一方面也要理性分析高考作文。”熊丙奇认为,今年高考作文延续了材料作文的出题思路,目的就在于“要给学生思辨与表达的空间”,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评价一个作文题,就要看它是否给了考生这样的机会”。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潘涌指出,由“全命题作文”向开放性“话题作文”的转变,是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型上的重要转变,“对学生思想存在软性束缚的‘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正在逐年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趋向思维多元、文体自主、自行拟题的‘话题作文’”。而“话题作文”本身也越来越向着开放式、多选型材料作文过渡,有人称之为“新材料作文”,区别于传统封闭式材料作文。正如熊丙奇所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的最大变化就是扩大了学生的选择空间,比如全国卷Ⅰ、卷Ⅱ、卷Ⅲ和北京卷都让考生在多个话题材料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发挥。”为此,他认为,“这是今年高考作文的最大亮点,应该进一步拓展和延续下去”。(来源:《科技日报》)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出,立刻引发热议。一时之间,这道作文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检验政治忠诚”的试金石,仿佛“驯顺而势力”地歌颂、泯灭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跨过高考语文的门槛,获得成功。但是这个作文题当真如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吗?让我们回到这道题本身,来关照出题者的初衷。首先,抛开“共和国”的政治性,说到根本,它就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是我们的归属,它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我们真真切切能够触碰到的。对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进行叙述和描写,是需要我们进行观察和感悟的;对它进行想象,是以我们内心的期盼和愿望为支撑的。并不是说大声歌颂就一定能够获得高分,这样认为的人才是完全用臆测的政治化标准去评判一个语文作文,事实上,我认为评分标准一定会对“假大空”和“真情实感”有所区分。其次,“我为你拍照”和作文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治化。诚然,“共和国”有些大,但“拍照”意味着缩影和典型,意味着个人经验和情感的介入。作文要求中也明确提到“可以写宏大的场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这就给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小的场景”完全可以是个人生活的描写。同时,作文要求中还明确规定了这篇文章的文体――记叙文,这就很耐人寻味,记叙文文体对事件的描述想要出彩必然要以真情实感和细节为基础,也就是说,除了“共和国”之外,这道作文题的其他部分都在引导学生回归自身。笔者在这里大胆地解构一下,“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在一定程度上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自己未来在中国的生活的想象与描写,不过需要以自身来反映国家层面的一些上位因素。再次,从这篇作文本身的考查点来看,是符合课标和高考的要求的。记叙文中的叙述、描写、想象,以及包含其中的学生的情感表达,都是很重要的写作考查点,值得用这样一个作文题去检验。(来源:《新浪教育》,作者系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语文老师)

稳中有变,注重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复旦大学教授张业松表示,这次作文题目是高考改革一个比较完美的过渡,体现了对既往探索的继承性,又具有面向未来的开拓性,满足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核心需要。在延续上海作文思辨性的同时又注重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是对历年作文命题经验的整合、总结和提炼。 管维萍表示作文题目体现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生活是可预测的吗?如果是,则蕴涵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如果不可预测,则指向偶然性。学生可以谈对偶然与必然的认识;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呈现出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态度和视角,而这又形成了不同的生活轨迹。年轻的学生,对这一切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呢?因此,本次题目有理性空间而又关注生活,引领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自己,又将视线投向更广阔的存在,有哲学意味。底蕴深厚的学生更易出彩

“这是一道比较宽广的作文题,谁的底蕴深厚谁写出的文章就会更出彩。”黄玉峰老师用大气、地气、文气、灵气、人气、浩然之气对题目特点进行了概括,他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这个话题有很多说法,它可以反映学生的文化积淀和辩证思维,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学生会感觉好写一点。“关键要写出学生自己的生活、思考和追求,要接地气,不要空讲‘变或不变’的道理。”黄玉峰表示题目虽大,但学生的切入点最好是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张业松表示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适应面广,不偏不怪,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发挥,也适用于不同题材和文体。文化底蕴深厚的学生,不管是偏重科学思维还是人文思维,都能出彩。完美避开了套题,找套路不灵“很多人都喜欢猜测语文作文题,没想到这次作文就是以‘预测’为题,完美地避开了所有套题,这是出题者的高明之处。”王伟表示题目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面对高考这样一个人生道路的重要路口,每个学生都经历过这样的心理过程――既想预测未来又害怕预知未来,而材料中的“生活充满变数”这句话又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他认为作文题目越来越注重能力、素养和积累的考查,在当前高考作文阅卷和评价体系下,找套路是不灵的,要善于对日常生活做文化和哲学的思考,认真思考生活的内涵,发掘生命的价值。立意高远,聚焦学生素养陈赣老师认为,作文题目立意高远,聚焦学生发展素养,能够检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智慧。他表示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生活。生活是个未知数,学生对生活充满期望和期待,培养学生学会推断、推测、推理,学会提出假设,从而能够正确地积极地面对生活。“乐于接受”与“不以为然”,能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辩证思考,思考生命的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既能够调动学生的人文积淀,又能在预测中创新、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来源:上海市政府网站)写作此文,学生会有话说,可是如果作文要想出彩拿高分,则和学生的思维、思想和视野相关,比较难,关键是对“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个概念的理解。“有字之书”考生容易明白,指的是我们平时读的各类书籍,包括古代的经史子集,现代涵盖各行各业的专业书籍,阅读有益的“有字之书”,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开拓视野,获得思想的启迪。“无字之书”则是无形的,通过阅读社会或生活中的人与事,我们获得人生阅历,增长知识才干,懂得一些为人处世之道。相比较于前两者,“心灵之书”关注的是内心世界,强调的是“触动心灵”,其对象往往是无形的,可以是事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人性的某个闪光点。如科学家郭永怀,在飞机失事遇难之际,与助手紧抱在一起,保住了可贵的两弹一星资料,为中国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武训,在世人的白眼中,以乞讨来的经费办教育,甚至是跪下求先生教书,求学生读书。换言之,“心灵之书”指向的是信念,是信仰,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当下的现状是,我们重视的是“有字之书”的阅读。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专家学者只读本学科的,他们的学术视野极为狭窄;更多的人,读的是“零碎之书”――微信、报道、杂志或者是各种新媒体展现的材料,阅读呈现出了“碎片化”“肤浅化”“娱乐化”的倾向。于是乎,大部分学生除了喝过几碗“鸡汤”,阅读极为逼仄,“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少有涉及,更不必说“心灵之书”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思考不深,缺少家国情怀,甚至缺少必要的待人处世之道;专家们忙于名利,学贯中西者极度匮乏,大师与我们更是渐行渐远。至于“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道德大家,更成了现代社会的稀缺物种。应该说,今年的作文,延续了这几年浙江作文的风格,触及了当下以功利、娱乐、技术为主导的阅读困境,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学会为人处世,学以致用,并努力走入精神、灵魂的深处,切入了阅读的本质。这对当下不读书、读死书、消遣读书等不良现象是一种极好的反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果与去年“虚拟现实”话题的讨论相比较,两者思考的都是“人与存在”的话题,但前者注重技术,后者注重心灵,从哲学层面来说,今年的作文题涉及了“我到哪里去”的终极关怀,在命题上是一种前进。当然,从严谨的角度说,“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三者是不能并列的,因为无论是“有字之书”还是“无字之书”,都可能触及人的心灵,都有可能是“心灵之书”,也就是说,“心灵之书”与前两者概念上是交叉关系,这也为考生的写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最后,用三句话对这道作文题作下总结:阅读“有字之书”,让我们去了解头顶璀璨的星空;阅读“无字之书”,让我们的脚下挨着坚实的大地;阅读“心灵之书”,让我们的胸中有可贵的信仰坚守。(来源:《台州晚报》,作者系台州市名师、台州中学高级老师)审题思考“车”和生活相关,考生有话可说凌焕新 (江苏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把写作题材定在实体的“车”上。车是“衣食住行”四个最基本的人生需要之一,属于“行”的范畴,和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联系,所以学生以及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很熟悉车,都有过经历,都有所见所闻。不仅自己有切身体会,也见到过很多车的故事。包括车的形态、类型、色彩等等。所以这个题目应该说人人都能写,对考生来说是一个不会偏题而是有话可说的题目。但作文要写得好,还要有虚的方面,正如题干里提醒的真情、变化、哲理等等。我觉得的确是这样,我们不能光看到车,还应该看到和车相联系的,车背后所隐含的或者依托的、表现的各种人情,各种变化,各种人生哲理等。从题意上来说,这个题目是好的,有虚有实,而且题材广泛,选择自由。所以今年的江苏作文题对学生来说,更容易找到题材来写,不至于要思考很长时间。题干朴实,没有解题困难沈国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首先题干就很朴实,不绕弯子,没有理解的歧义和困难。题干第一句就“开门见山”,“生活中离不开车”,这是大实话,谁都能理解。接着说“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这里突出了两个关键词汇,“种类”和“形态”,这两个关键词与中学生的生活很贴近,没有理解的困惑,而且想象的思路也清晰。车的种类太多,牛车、水车、独轮车、马车、自行车、童车、碰碰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火车,甚至现在还有月球车,想象延展的空间很大。车的形态也很丰富,种类是物质种类,而形态是跟车相关的形态,比如说:买车、租车、卖车、开车、坐车、造车、网约车、拼车、酒后驾车、乱停车、占车位,等等,跟车相关的形态现在是千姿百态,也是我们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题目的表达还有推敲空间王继志(南京大学教授)我认为,这道作文题的表达只有故事性,没有历史性,容易造成考生情感抒发上的矫揉造作。材料作文,给的材料应该带有语言的性质、故事的性质,这才能真正Q为材料。多面性材料便于学生去生发,去联想,去想象,如果材料全部是议论,把几句议论词语列为材料,这是不恰当的。所以要花大功夫磨这个题目。今年的作文命题,恰恰是考生都能说的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作文命题时,尤其是审题时,在题面的表达上,还有进一步推敲的空间。行文思考写作形式和文体的空间也很大高朝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这则作文题,不仅有很大的内容空间,在行文时,形式或文体的空间也很大。这几年,几乎所有题目都是“文体自选,除诗歌以外”。实际上很多题目的“文体自选”是一句空话,比如有一年,有一道题目给了三个风采人物,问考生“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道题只能写议论文。还有针对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暴露的问题,让考生写一封信,谈谈看法,基本上也不能写记叙文,“文体自选”就变成一句空话了。今年的这道题,我觉得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说明文都可以写,而且都能写出好文章来。提示语里面讲到了,存在世间真情,可以从抒情角度写;时展,可以从记叙角度来写。说明文也能出高分,比如车的种类,还有车的形态、车的发展,都能写说明文。这个题目是真正的文体自选。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空间大了,是优点也是缺点,给阅卷带来很大麻烦。高分恐怕会比较难评。想要拿高分,要细节取胜许祖云(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作文题目虽然平实,但到了我们考生笔下很容易落入“俗套”的陷阱。如果把“车”的种类等写得很全,时间就浪费了。每年高考语文,写作文时间大概40分钟,如果考生一看,40分钟到了,就会很紧张,这时再铺开来写,主题不对头了,主旨抓不住了,立即落入俗套。如果不落俗套就是好文章。还有一个问题,“车”和时代变迁,学生很容易写成“过程”。但要注意,凡是拿高分的文章,都是细节取胜。细节很重要,学生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细节。还有会写得很空泛,不具有内涵。这道作文题在提示中,有四个词语是很厉害的,特别是“哲理”,要跟“哲理”挂钩。其实,反过来想,车离不开生活,但现在有人就离开了车。这些问题都可以反向来思考。我觉得,尽管这个作文很平实,不绕弯子,但要写好不容易,因为车子大家太熟悉了,司空见惯,正是因为太熟悉,所以才会对不了解的另一面写不好,这也是考验学生水平高低的关键。上升到“理”的高度,可避开大路货喻旭初(金陵中学特级教师)作文题要考生写“车”,弄不好也会有大路货。很多学生以“车”为载体,由车说起,然后歌颂祖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以及社会产生的巨大变化,如果这样写作,文章就是“大路货”了。考生应该从“物”这个层面把它提升到“理”的高度。建议一线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多读书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接地气,才有时代色彩。同时,在坚持说清普通道理的基础上,要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辨,使议论文写作逐步向辩证方向提升。教学思考语文教学不能 “虚晃一枪”孙芳铭(《现作》主编,南京一级教师)“车”贴近高中生实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是肯定这道作文题目的。学生有话说,可以说出许多不同的话来。但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个问题,贴近学生实际,从生活实际出发,变成“虚晃一枪”,事实上并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中学作文教学的状况是,只讲标准,“你们应该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不进行达到标准的过程的指导和训练。所以作文教学的正路子,还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去写现实的生活,老老实实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要迎合别人,也不要迎合老师。教育的心胸,要更加开阔胡小林(《现作》高中版执行主编,十三中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今年的作文题考生“有话说”,得高分的考生可能比往年多,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个问题,题目出得跟教学实际有些脱离。过去对于写作有欠缺的学生,老师可能会给出一个“范式”,但现在的很多老师将这一“范式”作为评价优秀学生、优秀作文的标准,致使标准评判上出现了偏差。对于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老师们应该有更加开阔的心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贴近生活,关注未来的发展,而不是将“范式”的使用范围一再“扩大化”。(来源:扬子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