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车、科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车、科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光荏苒,整整5年了,每每重走这条神奇的天路都能获得不同的视觉与感官体验。只因为那变与不变的人、车、风景,带来的难忘记忆和瞬间永恒。

“……您乘坐的这趟列车是由北京西开往拉萨方向去的T27次列车,开车时间是20点09分,中途经过石家庄、太原、兰州、西宁、格尔木、那曲……”伴着广播员甜美的声音,我们的旅行生活开始了。

对于初次乘坐京藏列车的旅客来说,车厢里到处都充满了新鲜感。脚下是崭新的藏红色地毯,身边是用藏、汉、英3种文字书写的提示牌。宽大的洗脸间可同时容纳3名旅客洗漱,洗脸盆上方的雪莲花形状的镜子充满了浓郁的藏式风格。餐车里装饰着精美的藏文化特色的图案。

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之前,从北京乘车去拉萨,要先坐火车到兰州或西宁,再转车到格尔木,之后从格尔木登上去拉萨的长途汽车,经过20多个小时的高原路途的颠簸,到拉萨下车后很多人像虚脱了一样的衰弱。

相比于当年人们的长途奔波,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无疑大大地拉近了内地人与的距离。 如今京藏列车提速后,全程仅用41小时21分钟。青藏线上的列车在格尔木至拉萨段供氧供压,使得人们翻越唐古拉山,穿行高原大漠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情。

“天路彩虹”与“进藏第一车”

在穿梭忙碌的列车乘务人员中,我找到了T27次列车的王宝山车长。王宝山车长介绍说,属于北京铁路局的京藏车队一共15个班组、506名乘务人员,是铁道部定编较大的车队之一。自2006年7月1日开通运营到如今整整5年,他们所值乘的T27/28次列车在首都北京和雪域高原之间不停地来往穿梭,在5000米的海拔落差中奋进驰骋,被中外旅客亲切地誉为“天路彩虹”和“进藏第一车”。

王宝山曾是2006年7月1日首发车乘务员,如今他带领着京藏6组车队依然服务在这条线路上。“每次一出家门就是6天,几乎每一年的春节、中秋、五一、十一这样的假日,都是在列车上度过的。”王车长还说:“我的爱人也是京藏车队的,是11组的服务员。11组和6组是对班组,也就是说我到北京时,她从北京出来,所以一年大部分时间不能相聚。”今年春节王车长腊月28从北京出发,正月初三回到北京,而他的爱人正月初三从北京出发,正月初八回到北京。我很感慨,王车长却平静地说:“段里像我们这种情况很多,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有时在兰州会车,她在车窗那边,我在车窗这边,互相隔着玻璃可以看到对方,通过口形大概能知道对方说什么……”

我问过很多乘务员,5年来一直服务在“天路”,有多少人在拉萨旅游过?回答是:不要说旅游,大部分人连市区都没去过。并非大家不想去,他们对拉萨的神圣一直无比向往,但由于时间太短,还要做准备工作,实在没有时间去。采访中,乘务员说的最多的就是:“会有机会的,会有机会的。”

青藏线不是“垃圾线”

深夜的格尔木,窗外异常寒冷。能看到人们说话时形成的白雾。列车一进入站台,早已守候在那里的柴油供应车迅速将输油管接到空调发电车上,为列车提供燃料。10分钟后,原车头与车厢分离,两辆柴油机车和一辆发电车从铁路的正前方缓缓驶了过来。其实这趟列车为了适应高原需要,在兰州就曾把电力机车更换成内燃机车,并且更换了两名具有丰富高原驾驶经验的司机。因为接下来的格尔木至拉萨段桥梁多、坡度大,需要的马力强,现在又要更换成更适合在后面的路段行驶的柴油机车。

格尔木车站是青藏铁路二期起点站,也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重要的车站之一。高原列车的许多先进科技从这里开始逐渐展现。

虽然看起来和普通列车没什么差别,但由于采用了多项高科技设计和一系列环保措施,青藏线上的高原列车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了“污物零排放”。高原列车上的厕所采用真空集便装置,可以连续运行42小时无须排放。废水通过排水管系收集到污水箱,可以连续18小时无须排放。青藏线列车在格尔木集中进行吸污作业和垃圾回收作业,污物箱、污水箱和垃圾箱清空后,再进入格拉段进入,这些措施确保了青藏线不会成“垃圾线”。

从格尔木车站驶出,青藏列车开始迅速爬升,乘客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高原缺氧。此时,高原列车路最具科技含量的先进技术――车厢供氧系统开始发挥作用了。高原列车车厢内配置了两套供氧方式,一套是弥散性供氧方式,类似“中央空调”,可使车厢内的氧气含量达到平原地区的80%以上。提供弥散性供氧后,一般旅客在车厢内感觉不到严重缺氧的状况。无论是在晚上睡觉或者是在白天聊天、打牌、看风景,大多数旅客都会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翻过了唐古拉山。对于没有经历过青藏公路进藏之苦的人来说,是很难体会到乘坐青藏列车是何等幸福的事情。

另一套是氧气面罩供氧方式,若旅客感觉车厢内依然缺氧,可将座位旁边的氧气面罩摘下来直接吸氧。此外,为了确保高原列车乘客的安全,投入运营的每趟高原列车上都配备一名大夫和一名护士,可采取车内急救应急措施。另外, 青藏铁路公司在青藏铁路沿线的沱沱河设立了医疗救护站,并与铁路沿线的安多、那曲等地医院建立了医疗联系点,便于紧急救治出现特殊情况的病人。

列车行至唐古拉时,窗外满天飞雪,远山和大地白茫茫一片。窗外是令人震撼的寒冬美景,车厢内却温暖如春。行驶在青藏高原上的进藏列车不仅要经历酷热到高寒的急剧考验,还要克服许多一般地区列车行驶中根本遇不到的种种难题。高原列车的先进性和特殊性由此可见一斑。青藏列车采用了全封闭式设计,车窗采用了双层玻璃,车内供氧供压后为了保证车窗的压力均衡,车窗中空玻璃采用了一种压力均衡系统,保护车窗中空玻璃不受压力波动影响。双层车窗玻璃夹层里贴着防晒胶膜,还可以有效地阻挡高原紫外线。所以爱美的女士们大可不必在青藏列车上就涂上厚厚的防晒霜。

列车上的百味人生

清晨的阳光刚刚透过窗帘射入车厢,远处的雪山和辽阔的旷野已经清晰地影入了眼帘。疾驰的列车不断地接近着终点――拉萨,很多乘客已经急不可待地开始按动快门。京藏铁路列车上的乘客带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年6、7、8月份是旅游客流高峰,暑假寒假期间是在内地读书的藏族学生归家和返校的学生流居多,到了冬季则是藏族群众出行朝佛的季节。

火车开通以前,青海、甘肃一带的牧民多是几家人一起步行或坐上汽车到拉萨,火车开通后逐渐变成以村为单位扶老携幼乘火车去朝拜。反方向的,也有从拉萨到青海塔尔寺朝拜的大量的客流。记得今年1月份我乘坐列车从拉萨返回内地时,在拉萨火车站就遇见了青海某个地方几乎一个村子的人,在朝佛后正准备还家。他们都穿着传统的藏装,男人们袖子斜搭在藏袍外面,有的怀里兜着自己的小孩,有的背着藏式的长方形铁箱子――里面装的是两尺来长的藏香。女人们大多编着满头藏式小发辫,长长地垂到肩上。这些村民的形象很像陈丹青《组画》中的人物,但现实版的却更生动、更壮观。

青藏铁路公司是在原西宁铁路局基础上组建的,总部位于西宁。公司西宁客运段拉萨车队,有6个班组,隔天分别从西宁和兰州发车往返拉萨。由于承担了更多“青藏本地乘客”的运送任务,青藏铁路公司的列车增加了很多特别的服务措施。在前往拉萨的途中,我们特意乘坐了青藏铁路公司西宁客运段的K917次列车。

为了配合朝圣客流,每到冬季,青藏铁路公司拉萨车队的列车都要挂开几节硬座车厢,同时,还要增加像糌粑、酥油茶这样的藏餐饮食。由于藏族、回族的旅客比较多,不仅是饮食,方方面面都都需要对他们的特别注意。开设藏语角、优先照顾民族乘客都是列车上的特色服务。

副车长宋静介绍,青藏公司客运段拉萨车队大部分都是西宁人,也有一些藏族乘务员。每趟列车,都会有由乘务员组织的文艺小分队在硬座车厢里表演几个节目。有时表演一开始乘客就和乘务员展开互动,尤其是能歌善舞的藏族乘客,常常是乘务员表演一个,乘客就回应一个,整个列车里都回荡着欢声笑语之声。

尽管有列车供氧等服务措施,但长时间的高原行车,难免会有个别身体有特殊情况的乘客会发生比较严重的高原反应。特别是在睡觉的时候,如果发现不及时,有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在白天,我们在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始实行叫醒服务。”宋静说:“担心乘客被叫醒有意见,我们就以叫乘客看风光、拍照的理由时时提醒乘客,这本身也是一项很好的服务措施,因此旅客也特别容易接受。”到了晚上,为了保证乘客安全,列车员还要拿着手电,逐一观察旅客的脸色和嘴唇。

在每一个静静的夜里,列车服务员的身影依然忙碌,陪伴他们的只有流动的铁轨不断变换着方向伸向远方……

玉珠峰、三江源、唐古拉山口、羊八井温泉……疾驰的列车不断把旁边青藏线上的美景甩在身后。清早,当欢快的音乐和柔美的广播再次响起,我知道,终点就在眼前,因为下一站――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