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速公路工程设计阶段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简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速公路工程设计阶段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简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公路在设计阶段已融入了环境保护的理念,从道路选线及污染防治工程都进行了环保设计,对减少项目的不利环境影响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边坡防护根据地形、地质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采取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措施,确保路基稳定,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做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

关键字:设计阶段 环境保护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U418.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公路设计建设应贯彻以防为主, 以治为辅, 综合治理的原则, 采取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建设和养护并重的策略[1], 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或杜绝环境破坏与污染, 做到设计上最限度地保护,同时为公路施工阶段最小限度破坏环境提供可靠保证。

1道路选线

公路选线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质条件、环境保护、拆迁、占地、文物及矿产、施工条件等因素,尽量少占用耕地,并结合项目沿线主要城镇总体规划。在确定平面线位的同时,结合地质水文条件选择纵向线位所处位置,尽可能合理选择取土场;沿河岸布线尽量避免挤占河道,线位需满足设计洪水水位要求。

2 水土流失防治和土地资源保护

2.1水土流失防治

(1)跨越人工沟渠的小桥涵布设以原有沟渠为基础,以不打乱现有排灌系统为原则,必要时可合理合并。非人工沟渠的小桥涵按照地形、综合排水,汇水面积而设置。小桥的设置尽可能考虑两侧的通行条件,尽可能做到一桥多用。

(2)在左、右分离式路基、高低分离式路基、顺河桥等设计方案中,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坡体的开挖及河滩地的占用。

(3)必须对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原则和目标应符合国家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水土保持设施应与公路设计、施工、验收同步。公路建设单位承担因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治理费用。

2.2土地资源保护

(1)公路占用部分耕地,这些土地表层土壤肥力较高,因此,在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期设计变更调整阶段,应明确对主体工程、取土场和临时工程所占耕地肥力较高的表土层(0~20cm)的临时剥离、堆放方案及其水土保持措施,确保将这些表层熟土用于工程后期的土地复垦或景观绿化美化工程中。

(2)应灵活掌握线形指标,尽可能利用有利地形展线,避免对当地土地资源带来损失。

(3)在选择取土场时应结合各路段地形特点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在确定具体的取土场时应充分与地方土地、水利及其他部门配合,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利设施布局确定取土场的位置。

(4)在设计阶段还应做好施工营地、施工便道、料场和搅拌站等临时工程对土地的占用工作,减少临时占地数量,特别是占用耕地的数量。施工营地的选择应尽量利用路线两侧的现有房屋和场地。

3 减少噪声

(1)根据预测,对不同的敏感点在建设期分别采取搬迁、绿化、安装隔声窗等降噪措施。(2)设计阶段进一步优化线路,使路线避开声环境敏感点,限于当地条件或从技术经济论证避让不可行时,针对敏感目标从设计阶段就考虑减噪措施。

(3)加强公路所经敏感点路段路界内的绿化设计,尽量提高绿化高度和密度。

4 景观保护

(1)为了保持与沿线自然风貌相协调,项目绿化设计应采用当地物种。

(2)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减少高填深挖路段的施工面,并对其进行垂直掩饰绿化。

(3)公路自然水面和沿线农田是公路可视范围内宝贵风景资源,充分利用水面、植物和地貌景色,使乘客在行使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美好气息。

5生态保护

5.1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1)公路主体工程绿化应视沿线路基形式、路段所处环境条件、绿化功能、公路景观及诱导视线等要求,逐个路段进行设计。

禁止任意扩大绿化带宽度。坡脚至排水沟间宜植灌木,排水沟至公路路界宜乔、灌结合,并与当地防护林相配合。绿化物种选择时应避免采用对当地植物和作物产生病虫和生态入侵危害的物种。

(2)中央分隔带绿化应具有夜间行车防眩功能,宜种植高1.2m~1.5m的常绿灌木或花灌木。品种应能抗病虫害、耐干旱、迅速生长及形体美观。

5.2动物保护措施

(1)加快对桥涵周边植被的恢复,尽量减少因桥涵建设而对动物廊道产生的不利影响。

(2)采用诱虫性低的道路照明设备,减少对趋光性动物的诱导。

(3)建设单位应加大施工前期生物多样性宣传工作力度,严禁施工人员随意猎捕野生动物的行为[2]。

5.3取土场选址

取土场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以下区域禁止设置取土场: 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各类文物保护单位、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

(2)取土场不应危害公路铁路路基、桥梁、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工程设施、通讯电力设施和管道设施等的安全;

(3)取土场宜不占或少占林地、耕地或园地;

(4)取土场不得在江河、湖泊和水库管理范围内设置;

(5)不宜在上游汇水面积过大的沟、谷设置取土场;

(6)取土场不应占用沟渠,当必须占用沟渠时,应对沟渠进行改道处理,并设置防冲刷措施。

6环境空气质量保护

施工料场、拌合站等选址应设置在远离居民区并距其下风向300m以外。合理设计材料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区,避免扬尘、噪声等影响居民。施工阶段临时便道洒水,以避免扬尘影响居民生产生活。

7 社会环境保护

7.1拆迁和安置工作

(1)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将涉及到居民的拆迁问题,设计单位在制定路线方案时就尽量避让居民住宅、学校和重要的基础设施,尤其是集中的居民点和学校。对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的敏感区,应根据拆迁安置的相关法规进行合理的安置,要与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拆迁、安置方案,选择合适的安置新址,要保证新址不会受到公路的二次干扰,同时应将拆迁安置工作纳入公路建设的先期工作之中,以保证居民正常生活。

(2)村庄拆迁安置的新位置应距公路200m以外。

(3)拆迁安置原则及办法。

7.1.1安置和恢复的目标

安置和恢复总目标:使受影响者的生活和生产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并尽快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体目标:家庭拆迁户重建房屋面积和结构等级至少能达到征地前水平;劳动力得到妥善安置,并通过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收入得到提高;财产所有者得到的补偿不得折旧,也不负担任何税收。

7.1.2安置方案

对影响对象的安置和恢复应从生活及生产两方面同时进行。生活安置和恢复的内容和范围主要包括:拆迁户宅基地划拨及房屋重建;供水、供电等生活设施的恢复。

生产安置和恢复的内容和范围主要包括:受影响农业人口的农业安置和非农安置;与生产相关的设施的恢复,如灌渠、道路等。建筑物、土地附属物由所有权者自拆自建,安置部门在拆迁前,将资金按时拨付。对脆弱团体,征迁部门可委托地方给予特殊劳务帮助和困难补贴。

对征用土地而产生的多余劳动力安置,坚持自愿选择安置方式的原则。安置地点尽量为原社区并提供多个可选择方案供受影响户挑选,新建安置地尽可能少占良田、耕地。

7.2文物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第三章第十八条有关规定,在进行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时候,建设单位要事先会同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文物的调查或者勘探工作。

根据现场踏勘和咨询,初步确定本项目沿线无有级别的文物。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文物,施工部门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和文物部门,经考古发掘后方可施工。

8结语

公路工程设计阶段融入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减少项目的不利环境影响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为公路施工阶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供可靠保证。新建公路路堑段坡面防护应

与周围环境融合[3],做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同时也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换取较高的、良性的公路建设速度, 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4]。

[1]罗秀兰,杨庆华,李兴华.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防治对策[J]. 公路交通技术. 2009(05)

[2]郭启臣; 王伟明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6)

[3]山区公路建设生态保护意见[Z].中国公路网,2005

[4]宋书昌. 高等级公路施工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J]. 山东交通科技.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