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我概念控制着一个人对环境意义的知觉,并且高度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的反应。一切外部影响力量通过自我概念这个中介进行内化,并可能进一步转化成外显的应对问题的方式。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及其与不同应对方式相关探索,寻找90后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增进对他们的了解,探索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不同侧重点,以期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4-0008-04

一、 问题提出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发展关键期,青少年生理上的蓬勃成长和急剧变化必然带来心理面貌的不稳定。自我意识在不断觉醒,他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并且尝试更加独立地处理问题。自我概念是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获得的对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比较稳定的认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控制着一个人对环境意义的知觉,并且高度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的反应。一切外部影响力量通过自我概念这个中介进行内化,并可能进一步转化成外显的应对问题的方式。

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及其与不同应对方式的相关探索,寻找90后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增进对他们的了解,探索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不同侧重点,以期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从厦门某中学随机选取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每个年段各一个班,其中高二、高三为理科班,对6个班共322位学生进行施测,其中,男生117人,女生148人,独生子女家庭195,非独生子女家庭70人。回收问卷289张,有效问卷265张。

2.工具

(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W.H.Fitts)于1965年编制。本研究采用的是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林邦杰的中文修订版本,共70道题,在五点量表上作答,包含自我概念的两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十个因子,即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自我总分、自我批评。前九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而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在61例样本1829个罗夏测验反应中,11个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变量总的α系数为0.7217。61例样本的70道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的α系数为0.8781。

(2)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该量表共62道题,分为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六个因子。该量表为自陈式评定量表,评定的时间范围是指受测者近两年来的情况,每个条目有“是”“否”两个选项。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

3.施测及数据处理

研究者在科任老师的帮助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在规定时间内(30分钟)内收回问卷。收回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在个人电脑上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分析

1.自我概念各因子的年级差异

(1)自我概念的综合状况-总体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为了掌握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总体状况,对自我概念的总体自我因子进行不同年级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总体自我在六个年级呈现上下起伏的波动发展趋势,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F=1.401,P0.05)。但进一步的对比检验发现,毕业班学生总体自我水平要高于其他年段,如初三学生的总体自我发展水平明显优于初二学生,高三学生的总体自我发展水平明显优于高二学生。(见图1)

图1 总体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变化趋势

(2)自我概念各因子的年级差异

自我概念各因子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表明,在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自我概念中,内容维度上的两个因子: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综合状况的自我批评因子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F=2.424,*P0.05;F=4.989,***P0.001;F=2.491,*P0.05)。(见表1)

(3)心理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

心理自我,是指对自己个人价值及能力的评价。分析表明,心理自我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从缓慢增加到迅速攀升,不论在初中或是高中,心理自我在不同年段的发展速度显现出明显的差别。尤其是高中,在对心理自我的进一步检验比较中发现,高一和高三、高二和高三在心理自我上的差异各自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见图2)经历了成长中各种历练的高三学生,面对高考这一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心理自我的发展达到了整个中学阶段的最高水平,他们开始学会用一种更加成熟的观点和态度来思考他们自己,并摩拳擦掌准备好应对人生的新挑战。

图2 心理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4)家庭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

家庭自我这一因子考察的是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的价值及胜任感的看法。在对家庭自我的多重分析中发现,初二和初三、高一和高三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个中学阶段家庭自我发展水平的最低点出现在初二。(见下页图3)初二是中学生逆反行为的高发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逐渐成长起来的独立意识常常引发剧烈的家庭冲突,充满动荡和叛逆的初中不仅仅是考验家长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对于中学生们来说,他们之前形成的对父母的认同和对家庭的归属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对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定位,充满了混乱和矛盾。

教育者尤其是父母需要更加冷静地看清中学生各种问题行为下真实的内心需求,通过更好的亲子沟通来促进中学生们的成长。进入高中以后,家庭矛盾逐渐减少,中学生们开始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对于家庭的责任,开始尝试主动地接纳家庭,为家庭做出贡献。这样的行为本身让中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和作用的提升,家庭自我开始呈现稳步上升的状态。

(5)自我批评在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

自我批评是自我概念的综合因子。初二和高一分别在自我批评因子上处于初高中阶段的顶峰。初二年级的学生常常采取固执、强硬的方式激烈地与外界对抗,其内心的压力也相应地增大。他们在教育规条和自我评价的夹缝中逐一审视着关于自我的定位,新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也随之产生。同样处在高自我批评水平的高一,在重新面对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敏感度也迅速增强,对自我的要求和现实中的状况产生种种冲突,也导致高一学生在自我批评上显著高于高二和高三的学生。高一以后,学生自我批评的水平逐步下降,高三是整个中学阶段的最低谷,自我概念的积极性优于其他各年段。(见图4)

图3 家庭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图4 自我批评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2.自我概念各因子的性别差异

为了检验中学生在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在性别上是否存在差异,对自我概念的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在自我概念内容维度的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和在结构维度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以上提到的各因子的发展状况均优于女生,与国内以往的研究较为一致。这与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的对性别角色的不同标准和要求以及与女生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更加敏感有关。(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中学生自我概念(M±SD)及其差异

*P<0.05 **P<0.01 ***P<0.001

3. 自我概念各因子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经独立样本T检验,自我概念各因子在独生子女(n=195)和非独生子女(n=70)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现今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数量有限,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并不因为是否是独生子女而有明显的改变。很多独生子女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开始寻找自身在同伴团体中的位置,形成和促进了相关自我概念的发展,弥补了同伴缺失的不足。

4. 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为了明确学生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别对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计算Pearson(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由此来考察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和学生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道德伦理自我和自责之间、道德伦理自我和幻想之间、道德伦理自我和退避之间、道德伦理自我和合理化之间、自我认同和求助之间、自我满意和幻想之间、自我满意和退避之间、自我满意和合理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以外,自我概念的内容维度和结构维度各因子和应对方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见表3)

表3 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P<0.05**P<0.01

四、讨论

1.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研究表明,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显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其中初中阶段的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及各因子的发展一般呈现高―低―高的模式。初二是整个初中阶段自我概念发展最低谷的时期。初二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中学生逐渐开始了他们对于自我的探索,但探索的过程却充满了曲折。他们通过努力获得的自我肯定却因为现实的挫折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不成熟的观念和处事方式所引发的各种冲突又再一次地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危机。教育者应当重视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并且为其提供有效的应对现实的方式和方法,作为他们的支持者和同伴与中学生一起度过这个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高中阶段,中学生的自我概念一般需要经历一个从重新建构到稳步上升的阶段,在高三达到一个最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状态。高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比初一年级更加脆弱,原本他们已经构建起的自我概念体系重新被打破,他们不得不再一次寻找用以认识自我的凭借。由于他们经过初中阶段已经具备关于自我概念构建的经验和更为成熟的思维,所以如果加以恰当地引导,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稳定地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在自我概念的内容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仅仅在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批评上存在差异。在其他几个维度,比如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上并没有存在差异,处于比较平稳的发展水平。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结果在对自我概念发展的性别差异检验中,男生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上的表现均优于女生。在人际关系方面, 男生比女生思想更为开放, 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评价上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认识。在学业方面,男生对将来在学业方面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为乐观,而多数女生对学业所持的观点态度与之恰恰相反。这些都导致不同的性别效应的形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男生因为各种外显的行为更容易引起教育者的关注,较之乖巧懂事的女生,男生往往被认为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基于自我概念的性别研究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学生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教育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尤其针对女生, 培养她们乐观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给她们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她们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2.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和不同应对方式的关系

在应对方式的不同因子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属于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他三个属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在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中,自我概念的自我认同因子和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因子呈现负相关。中学生越是认可自己的现状,要求改变的动力就越少,相应解决问题和求助的行为就出现得越少。相反,自我认同度越低,那么中学生就会尝试采取其他有效的方式去改善现状。因此在自我概念的教育中,我们既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身发展的现状和成因,接纳自身的现状,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促进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

自我概念中除了自我认同以外的其他因子和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及求助两个因子呈现正相关。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和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几个因子大都呈负相关。因此,在关于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和不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自我概念水平越高,积极应对方式越可能出现。自我概念水平越低,积极应对方式出现的可能性越小。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视自我概念与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首先,自我概念是启动积极应对方式的主观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提升。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采取行动去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其次,自我概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与外界的环境,能够有效地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应对方式提供依据。对学生自我概念的教育的加强有利于促进学生采用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生活的挑战。

五、结论与建议

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在整个中学阶段呈现波动式的曲折发展,初二与高一是发展过程中两个明显的转折点,自我概念水平直线下降,而后又逐渐回升,高三时到达中学阶段的最佳水平。教育者应当注重在这些关键年段开展自我概念发展教育,帮助中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水平。

中学阶段女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低于男生,教育者应当重视对女生的积极自我概念的教育与培养。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和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教育应该通过自我概念教育来促进学生应对能力的提升。

中学生自我概念教育应当做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长处,积极表扬和鼓励,增强中学生的成功体验;帮助中学生学会和运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客观认识自我;教会中学生通过合理设置发展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赵建平.自我概念研究述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73~74.

[2]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 (1) :32~36.

[3]黄希庭, 余华, 郑勇.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2000,(1):1~5.

[4]李秋玲, 汪萍. 城市与农村中学生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4):22~23.

[5]郭成,郭峰.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教育建议[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2~74.

(作者单位: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