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影像触摸西湖鸳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影像触摸西湖鸳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10月26日,在中国传媒大学西配楼的放映教室里,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一部来自本土的“动物世界”。这部影片就是著名生态摄影师祝辰洲历时9年时间精心拍摄的《天堂飞羽》系列之《西湖上空的鸳鸯》。在这次观片会中,大家不但领略到西湖野生鸳鸯给我们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美丽,还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个关注环保、关注生态的影像工作者的人生态度。透过DV这只眼睛,自然距离我们真的只有1厘米远。

《DV@时代》据我了解,您在西湖给鸟类拍照有9年,拍摄DV有5年。听说光视频素材就积累了500多个小时。这些数字都是相当可观的。那么您当初为什么要拍摄这样一部鸟类的纪录片呢?

祝辰洲 首先要讲一下我的拍摄理念。拍摄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有几种方式呢?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拍一些珍稀的东西。拍动物,是要连续几年的观察和拍摄才可能拍出东西的。按我现在的情况,成本最低的就是拍摄身边的东西――西湖上的鸟。所以我就走了这样条不太正的路,我拍你眼皮子底下但是你没看清楚的东西。这部片子,我说是在西湖拍的。就是生活在西湖附近的老人都不相信。为什么呢,因为我可能观察得更仔细。当然,这还需要有“家伙”,有足够长的镜头。所以大家也看到,片子里面走进树林的主观镜头里鸳鸯只是很小的一点,在你离它还很远的时候它就飞走了。没有一只鸳鸯可以等到你走近,把它看清楚再飞走。所以所有的人相信西湖上有野鸭,但不相信西湖上有鸳鸯。另外有很多误解导致人们从主观上就不相信有野生的鸳鸯。我采访过一个长期生活在西湖边上的老人,他说,鸳鸯都是人工养的,怎么会有野生的呢?所以,我发现了西湖上的野生鸳鸯,我就要把它拍下去。

《DV@时代》鸳鸯很难拍摄,它到底有多小呢?

祝辰洲 40厘米长,相当与比较小的鸭子。

《DV@时代》那您平时拍摄鸳鸯的距离是多远?

祝辰洲 大概50米开外。如果普通的镜头只能拍摄十只鸳鸯的集体照,拍不到局部。我现在的机器上面是一个300毫米长的镜头,我要拍鸳鸯局部的画面,要再加一个两倍的增距镜。那就变成了600毫米。600毫米对于照相机来说已经是一个很长的焦距了,但是对我来说,还几乎无用。但是把镜头装在摄像机上就够了,因为摄像机里的CCD小,这样一来,画面就大了。它的比例是照相机的7倍,也就相当于135相机4200毫米的焦距,这个数字听着有点吓人。但是基本上可以把鸳鸯拍清楚了。

《DV@时代》肉眼发现鸳鸯后如何用摄像机找到拍摄物体呢?

祝辰洲 这个很难。有时候我眼睁睁看见一只鸳鸯,可一用摄像机去找,就是找不到。一些时候可以利用一些树枝这样的参照物去找到拍摄物体,当然还要有一些窍门。一个就是把一台小DV架在大机器上,我从上面的小DV里框到拍摄物体,下面也就找到了。如果单机拍摄也有办法,就是用枪描法。枪描法是把瞄准器装到摄像机的附件座上。还有一点就是千万不要碰到摄像机。

《DV@时代》您每年冬天都要拍从北方飞到西湖过冬的鸳鸯?

祝辰洲 对。具体说是从秋末到春初。加起来也有半年。

《DV@时代》为什么拍了五年今年想把它编辑成完整的影片?

祝辰洲 感觉差不多了。戏够足了。我一直在寻求一种配方,有鸳鸯展现力量的一面,有它们诙谐幽默的一面,有打斗的场面……我觉得这些镜头都拍摄全了才可以说明它们的生活情况。以前我总觉得素材还没攒够,但是现在我觉得够了。我花了两个半月的时间通宵看素材,有的素材可能才出现几秒。

《DV@时代》这部影片从头到尾基本上都是您一个人完成的?

祝辰洲 除了音乐,动画和配音以外,大概都是我。

《DV@时代》您买了两台佳能摄像机,用这么长时间去拍摄。又用半年时间制作后期,又请人做了原创音乐,一定有很多人都想知道您的这部影片花了多少钱?

祝辰洲 没算过这个帐,算了可能就不拍了。基本上就是闭着眼睛往里花,花的起就往里花。很多东西都自己做,成本就降低不少。从花费的精力来看,投的这些钱不算什么。

《DV@时代》我想您这个花费低也是相对那些大制作的鸟类电影比如《迁徙的鸟》而言的,那部影片里甚至用小型飞机来跟踪拍摄鸟的飞行轨迹,但我听说您还唱过这部电影的反调?

祝辰洲 这部片子在漂亮程度上比我强很多,但是从鸟的角度上看,我觉得不合适。如果看了它的花絮片你们就会明白,这部影片其实是一个故事片。他是养了一群鸟的演员来演这部片子。而我的影片拍的全是野生的鸳鸯,如假包换。《迁徙的鸟》的导演是从野外把鸟蛋拿回来进行孵化,小鸟一出生就认拍摄的那架飞机为头鸟了。所以从鸟的角度讲,这群鸟是被拍电影的人给废了。它们从小就跟人生活在一起,又不会迁徙,又不会觅食,拍完这一部电影又没有下一部电影等着拍。从鸟的角度讲,是不应该的。

《DV@时代》您提出了一个“文明打猎”的观点,能否介绍一下?

祝辰洲 以前的打猎是为了填饱肚子,后期打猎已经成为人类为了显示自己可以称霸世界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为了要吃所打猎物的肉,这个欲望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摄影,这里面是有共同点的,只是工具不一样了。你们看影片的时候事实上也是我在显摆自己,显摆自己“打”到你们平时没看到的东西。拿起相机,拿起DV“打猎”,对于动物是没有任何伤害的,但是同样可以满足我们的这种欲望。所以我的拍摄过程是挺快乐的,对我来说,比钓鱼还享受。

《DV@时代》您现在在呼吁杭州市政府在西湖上建立鸟类保护区?

祝辰洲 西湖是非常适合野生动物生活的,但是作为西湖本身来讲,它又是非常不适合野生动物生活的,因为它紧邻杭州。所以到处都是游船,在这种情况下,鸳鸯实际上是在人生活的夹缝下生活。只要有人走近,整群的鸳鸯就“哗”一下飞走了。刚才有一段黑屏,我给杭州市委书记寄了一盘,希望他可以看到。我回去马上就要做这个事情,我真的很希望这个保护区能建起来,到那时,你们去杭州就多了一个景点,只是别忘了带望远镜。

《DV@时代》您迟迟没有把影片交给出版社,就是为了等待这个保护区的建立?

祝辰洲:是的。因为如果保护区没有建立起来,这么美的鸳鸯,我怕我的影片会让更多游客来”拜访“它们,而给它们带来麻烦。

《DV@时代》您在力推鸳鸯作为国鸟?

祝辰洲 鸳鸯在中国其实相当于是一种爱情的图腾,引申开去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象征着美好生活的鸳鸯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的国鸟呢?为什么想出凤凰这种不存在的鸟,想出大鹏这样一种神鸟,而不去关注实实在在的在我们身边的鸳鸯呢?我希望大家,如果再发起投票,能不能投鸳鸯一票呢?

《DV@时代》您怎样看待中国的生态纪录片?

祝辰洲 我印象中没有中国人拍的一部非常漂亮的《动物世界》。大概就是缺少我和关导这样的人,所以我们就站出来了。

《DV@时代》您拍的那些素材里的鸟类您都认识么?

祝辰洲 基本上都认识。我还是浙江野鸟协会的摄影组长。

《DV@时代》您怎样处理日常工作与拍摄鸳鸯之间的关系?

祝辰洲 我是这样处理的。作为摄影,我的导演要求我拍我就拍,这就是我的工作。而作为导演,又是制片人要求我来做这个事情,所以我做。其实都是我自己给自己派任务。我现在还没有找的好的助手,我也欢迎有这方面志向的年轻人来帮助我。

《DV@时代》有的同学想问您的拍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失学儿童不去帮助,而去拍鸳鸯?

祝辰洲 如果我帮助了失学儿童,那为什么我不帮助乞丐呢?这两件事情是没有关联的,硬要把它们扯在一起,不是思路。再转回来说,如果我这个片子卖火了,我拿这个钱来帮助失学儿童,这样不是更好么?如果我直接用钱帮助失学儿童,那么这个片子就没有了,你不觉得这是更大的损失么?

《DV@时代》这是一个纪录片还是一个广告片?

祝辰洲 有人问我,你是拍广告的,怎么拍了一个纪录片,我说我这就是一个广告片。是杭州西湖的广告片,是中国鸳鸯的广告片,我要把它投到世界上去,我要让世界都知道中国有这么漂亮的鸟。这一集片子可以说是试验片,检验并展示一下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将来拍出更棒的动物片打基础。

我想,关于祝辰洲提出的“文明打猎”也许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用影像触摸这个大千世界。再来看那一片片雍容华贵的美羽,终于理解祝辰洲所说的拍摄野生鸳鸯是一种享受,也终于明白什么叫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