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源于血液的力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源于血液的力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凤英

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先后获全国自学辅导优课一等奖,江苏省电教优课二等奖,在淮安市各类课堂教学评比中七次获一等奖。

“张老师,您有时间听我的课吗?”一位准备上研讨课的老师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得到肯定回答后,她松了口气,“这我就放心了。”

课后,她迫不及待地找到我:“张老师,您看我的课堂有没有进步呀?上次指出我倾听投入不够与回应不适当的状态是不是依然存在?”多可爱的老师呀!她对我听课的期待,就是对她进步的渴望。她想通过他人的视角来找到自己的问题,认同自己努力的成果呀!

老师们的变化着实让我惊叹,这样的心态,就是一所关注师生生命成长的学校中,教师团队追求真实改变的进取心态。看看周围的每一位教师:上完课,如果听不到重建的建议,会觉得不真实,不满足;听课必有思考,有了想法不表达憋得慌,每个备课组一定有人来传达这样的想法;听到了多人的重建建议后,一定会有老师自告奋勇:“我下次再试试看。”没有名利的驱动,这样的渴求就显得那样的淡定从容。

心态的开放,来源于成长欲望的唤醒与成长目标的明晰,这是学校教师成长推进策略的必然。教师自我制定成长计划,明确努力的方向。学科教学的研讨方式,使得每个人在展示自我的同时,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研究学生的、解读教材的、设计方案的、课堂实践的、课后反思的、整理重建的。大家认同一句话:“找到差异,也就找到了发展空间。”所以,没有被指出问题的尴尬,少有被肯定后的沾沾自喜,更多的是寻找根源的期待与自我突破的热望。

我的心态也在开放中成熟。我的课堂,面对所有教师开放,语文的、数学的、英语的、美术的,都可以不打招呼进入,把每一节课都当作与同事研讨的机会,追求课堂的常态真实。我评价课堂,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从教师的行为、学生的状态寻找根源,共同商讨重建意见。作为一个副校长和特级教师,我知道自己承担着“辐射”的责任,更知道只有这样的不断思考才能加快自我提升的脚步,在帮助别人寻找最佳成长策略的同时,自身也会获得一次次的顿悟。大家学会了用多种方式审视自己,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开放自己的思想,并接受他人的影响,我们拥有“给予”与“收获”的满足。

我就这样欣赏着每位教师的变化,体会着“我要变”与“我在变”的真实美丽。看,走进课堂之前的追问就是自我挑战的又一个开始:学生已经拥有了什么,学习新知还缺少什么,困难与障碍是什么,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哪里,新的提升点如何确定等等。动态地研究学生,才可以准确寻找到生长点,使得提升成为可能。四年级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教师基于孩子已有积累和五、六年级将要接触到的神话,给课文定位:引领学生欣赏神话,品味语言,在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对比中思考,关注人类神话的起源,感受古希腊神话的独特魅力,了解古希腊神话对欧洲文明的影响,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用长程的视野读懂学生,用全程的眼光研读教材,这就是整体思维。这种立足于全程教材和学生成长全程的思维方式,使得认识的高度、广度与深度,行为的效度,都有了突破性的变化。

“研究合作,追求超越,润泽生命”,这种团队文化滋养下的教师,都懂得在实践中才可以获得真实成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合作中,理解了团队在自我成长中的意义。年级部、学科教研组、各年级学科备课组、课题组,各种团队对活动的策划与运作也凝聚了更多的智慧,着眼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给予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责任定位,把责任人与合作者的意识深入到团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灵魂,使得“一切为了积极主动的成长”的理念在每个人的心中扎根。对团队的认同、肯定,形成了积极的合作需求,思维方式也在学习与教育实践中不断改变,每个团队、每个层面、每位教师在策划各类活动、实施行动方案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角色的转换,可以跳出事件本身,发掘它在人的整体生命成长中的意义,每一项活动都不再是独立的事件,前期的准备、活动过程的推进完善、后期的延展,许多资源不断被发掘与重组。

教师们资源意识、立体建构与聚焦生成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过程中得以建立与强化。学校的图书跳蚤市场价值的发掘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三年级的图书跳蚤市场,虽然大家采用多种方式促进交易成功,但因为孩子们拥有的图书与对图书的需求过于接近,出售与购买效果不佳。哪些孩子需要这些书籍?如何让低年级的购买成为新的成长机会?如何让这一活动更有育人的价值?成为大家思考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购买与推销小组、班级购买经费运作策划、图书赠送与漂移,年级的展示活动――故事接龙、手抄报集结、朗诵比赛、话题辩论赛、书香班级与家庭评比,也应运而生。一个年级跳蚤市场的开放运作,滚雪球式的资源叠加,拉动了整个学校的图书交流与阅读活动。

“一附小这片沃土,给予我的是不竭的生长力量。”即将离任的老教师,到其他学校交流的年轻教师,常常会发出类似的感叹,不是悲伤,只是不舍。校外各类教研会议,校长应聘中的公开面试,我校参与教师的即兴发言,在赢得掌声的同时,还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些教师真是不得了,思维敏捷,语出惊人!

我们就会自豪地说:这是理念扎根与实践积淀的勃发,这是自信而永不满足的一附小血液润泽下的生命力量

(张凤英,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