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由于受时间、精力和自身水平的限制,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充分有效地开展朗读训练指导,而学生和家长对朗读作业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只有通过学校、教师、家庭三个方面共同配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 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
笔者从事高职语文教学十多年。教学中,发现一些高职学生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但是连一篇诗文都不能正确地朗读,或声音细小,或发音不正确,或没有任何朗读技巧的呈现。在语文学习中,一些学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书写不端正,不爱深度阅读,钟情于快餐阅读,不喜欢出声朗读,没有掌握朗读技巧,不会做读书笔记,批判性思维水平不高,等等。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是养成良好的Z文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新课标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在分阶段目标中,新课标明确了不同学段在认字、书写、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从中不难看出,《新课标》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这是符合语文课程要求的。
笔者居住在南京市江宁区,孩子正处在小学三年级学习阶段。孩子所就读的小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南京市曾多次获得各项荣誉,有着深厚的办学积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孩子到目前为止,先后经历了两任从教经验在十五年以上的语文教师。通过对孩子学校所开设的语文课程的观察,笔者发现该校对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重视程度相当高,学校从宏观层面设计了一整套科学体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但学校并没有专门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朗读的能力。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据杨金林研究发现,朗读与阅读、作文、智力呈高度相关。杨金林指出儿童朗读能力的强弱能反映他们阅读水平的高低,反映语言表现力的强弱,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智商高低。
从笔者孩子所在班级来看,两位教师都非常重视朗读,多次强调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希望家长能够重视朗读,然而从教师的反馈来看,这种呼吁的效果微乎其微,学生朗读作业完成比率很低,朗读水平很有限。
二、学生朗读水平低下的原因
造成学生朗读作业完成比率低,朗读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时间因素
教师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检查和指导朗读。学生每天1节语文课,教师能够指导朗读的时间很有限,只能对学生的读音进行纠正,并且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教师根本无法指导每个学生。每天的晨读课大约20分钟,都是采用齐声朗读的形式。可以说,由于时间因素,一些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根本无法得到具体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朗读水平必定有限,无法体会到朗读能力提高带来的成就感。
(二)思想因素
1.学生不重视朗读
笔者观察发现孩子并不把朗读当做必须完成的作业,如果家长不督促,孩子根本就不会自觉朗读课文,或者只读一遍,不愿多读。学生读或不读,读的遍数多或少,由于教师无法检查,读得多的不会受到肯定和奖励,读得少的也无法得到批评和惩罚,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把朗读当做必须完成的作业认真对待。虽然教师布置了朗读作业,但由于学生不重视,学生很难通过这项作业提高朗读水平。
2.家长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部分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如忙于工作,或者自己没有朗读的习惯,抑或自身对朗读的认知水平低,对孩子的朗读不会给予高度重视。南汇县周浦镇小学李佐华在《学生、家长对朗读作业心态调查》中指出,家长认为“口头作业效果不大,对课文学习也没有多大的带动促进作用,也很难达到提高口头交际能力的作用,对一个不愿说话的人来说,即使读得再多,也改变不了原有的天性。不如让子女多做些书面作业和多读些课外读物”。离开了家长的配合,孩子更不会主动提高朗读水平。
(三)方法因素
有些教师自身普通话水平不高,朗读水平有限,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朗读方法指导。朗读不仅仅是读音正确,还有语气、语调、节奏、停连等技巧要求。朗读技巧非经研究、揣摩、实践,难以很好地掌握。据田红、陈树民调查,南京市玄武区二、三年级语文教师共183人,其中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或工作后接受过一般有关朗读教学培训的18人,占9.8%,165人未接受过朗读教学方面的培训,占91.2%。
三、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对策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发现,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的文章有2280篇,其中2005年只有28篇,此后呈逐年递增态势,到2015年达482篇。论文数量的递增显示了小学语文界日益重视朗读教学。许多研究者围绕朗读能力与其他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对策等问题展开研究。马军、郝思涵提出,需加强朗读能力与其他语文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旨在深入揭示朗读的规律,了解朗读在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以往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估更多依赖于经验,缺少科学、客观、定量的评估方法。孙晓悦提出巧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唤起学生朗读欲望;用多形式朗读方法,让学生读出兴趣;营造朗读氛围,将“亲子阅读”带到课堂;真诚独到的评价,让学生知己知彼。南京紫东实验学校的陈旭玲和其他研究组成员经过研究,提出对学生朗读水平进行测评的对策,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朗读自身的特征,制订了学生朗读水平测评标准,实施效果显著。
在诸多研究中,笔者发现从学校层面着手开展的语文朗读教学研究很有限,更多的是一线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尝试和探索。然而,一线语文教师的时间、精力都有限,难以深入、持久、系统地进行朗读指导。笔者认为可以从学校、教师、家庭等三个层面设计朗读教学。
(一)学校层面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为什么要朗读?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怎样评价朗读能力?新课标并未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新课标中的这一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一线教师由于时间、精力、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全面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唯有从学校层面推动,通过校级、市级,乃至更高级别的课题讨论,集中人力、物力,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教层面
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能做到。教师课前备课,也应该包括备朗读,能够给学生做朗读示范,并给予朗读技巧如语气、语调、停连、重音等方面的指导。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减少课堂讲解时间,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汉语韵律,在朗读中培养学生口、眼协调能力;布置课后朗读作业,并加大朗读的检查力度,通过奖惩措施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三)家庭层面
培养朗读习惯,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长应重视朗读,注重营造家庭朗读氛围,与孩子共同朗读。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参加朗读小组,激励孩子每天坚持朗读。笔者利用孩子的班级QQ群,创建了一个朗读小组,以21天为一个时间段,坚持每天为孩子拍摄朗读视频并上传至群,21天后由家长组织小型颁奖仪式。孩子们共同朗读,互相陪伴,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大大激发了朗读兴趣。一个“21天”结束了,还要接着再来第二个“21天”,第三个“21天”,一直接下去。很多次,不等家长提出拍摄朗读视频,孩子已主动提出该朗读了。朗读小组的建立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了解,提高了朗读水平,更培养了坚持朗读的习惯。家长牵头组织朗读小组,有效缓解了教师因为时间、精力不能持续深入开展朗读训练的矛盾。同时因为家长重视朗读,孩子不再把朗读看做是可做可不做的家庭作业。创建朗读小组,与同伴共同朗读,拍摄朗读视频,增加了朗读的趣味,让朗读变得不再枯燥单调。
四、结语
新课标的前言部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之一。学校应从培养现代公民的角度重视朗读教学,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为培养表达交流能力打好基础。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只有通过学校、教师、家庭三方面共同配合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参考文献:
[1]田红,陈树民.课堂朗读需要正能量――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调查之思考和忧虑[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4.4.
[2]马军,郝思涵.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5.
[3]孙晓悦.语文教学中的“读”领――浅谈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13(2).
[4]陈旭玲.学生朗读能力测评的初步探索――发挥朗读教学正能量的实践研究之十一[J].七彩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