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纯美巴洛克低碳新主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业已结束。回顾过去三周,大致看了五到六场,令人印象深刻。不过让笔者难忘的,还是今年音乐节节目册的用心。
此番最让我惊叹的是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的节目册。选自德语、英语、法语和拉丁语的经文歌曲,虽然在各种宗教典籍及其译作中都能找到对应文字,但依旧由译者传神达意地翻成符合演唱习惯的中文,不仅如此还十分讲究尾韵和音节,简直达到了音乐学巨擎钱仁康所称的“歌词翻译可以配谱演唱”的境界,叹为观止。
其次在几部音乐节主打的歌剧演出的节目册中,从前年德意志歌剧院引进《汤豪舍》和《玫瑰骑士》开始的全本剧本原文和译文对照的传统依旧保持外,还由音乐界知名夫妻档李正欣和Ken Smith与作曲家或演奏家对话,从第一人称角度剖析作品和演绎背后的故事,达到深入浅出和现身说法的双重功效。Ken Smith与克里斯托夫・霍格伍德的对话、Ken撰写的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和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列侬歌集的曲目介绍并非单个乐曲的死板解说,而是按照音乐会曲目编排理念,将曲目介绍融为一篇文章,充满知识点和趣味性,上下贯通,一气呵成,英语和译文都很优美,读来很是享受,印象深刻。这种曲目介绍,在境外是普遍而广为认可的作法(比如“港乐”纪念陈浩才音乐会节目介绍),只不过对撰写者的文化修养和治学水平,以及音乐会组织者对音乐会理念和曲目编排的主动权,都会提出苛刻要求。
当然,细节精道,尚欠完美,比如将“圣方济各”误作“圣方济”,译称也有不能统一之处,而且一些中国艺术家自己提供的英语简历,读了不禁人仰马翻。不过今年音乐节节目册的中英及英中互译,原文和译文都十分考究,也把节目册内容制作的职业操守提高到全新境界,十元一本的价格很合理。以色列爱乐乐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的节目册售价50元一本,就给人“抢钱”的感觉。国内偶有让人过目不忘爱不释手的演出节目册问世,比如国家大剧院的郝维亚续写《图兰朵》首演节目册,便是一本资料翔实的书册,至今留藏。北京国际节日合唱团IFC的历届演出节目册,都好比是免费赠送的学术期刊。毕竟,音乐会来来去去,不过120分钟。留给人们得以保存并推敲的,就是白纸黑字的节目册。具有收藏和阅读价值的节目册,音乐会生命力也随之长久。对于一场音乐会、艺术家和台前幕后的解读研判,全部包括在节目册中。这是很大的学问,更是耗时的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