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监测及临床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所致喘息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监测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 将其按1年发作次数分为轻度喘息组(80例)和重度喘息组(40例), 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 轻度喘息组、重度喘息组与对照组Eotaxin、MCP-1水平比较均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喘息性支气管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020

婴幼儿喘息在儿科中十分常见, 是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一种, 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喘憋等[1]。婴幼儿喘息有较高发病率, 且患儿中50%~70%可进展成哮喘, 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该病主要致病原因为病毒感染, 主要病毒为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 且呼吸道合胞病毒为造成婴幼儿反复喘息的重要原因[2]。本文选取120例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 分析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病毒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 包括男91例, 女29例, 年龄7个月~3岁, 平均年龄(1.6±0.4)岁。按照患儿1年喘息发作的次数进行分组, 1年发作1次者为轻度喘息组, 共含80例患儿, 1年发作次数在2次及以上为重度喘息组, 共含有40例患儿;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2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 年龄8个月~4岁, 平均年龄(1.7±0.5)岁。三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所有受试者均采集静脉血液3 ml, 以4000 rpm/min的速度离心, 分离血清后将其放至低温环境内保存, 以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对MCP-1、Eotaxin含量进行检测。以临床痊愈期、恢复期及急性期进行分组并检测相应指标, 之后以轻度窒息及重度窒息分组进行指标数值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轻度喘息组及重度喘息组患儿Eotaxin与MCP-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 2 急性期及恢复期患儿Eotaxin与MCP-1均显著高于临床痊愈期患儿(P

表1 三组Eotaxin、MCP-1检测水平比较( x-±s, ng/L)

组别 例数 Eotaxin MCP-1

对照组 120 15.3±4.6 31.4±10.9

轻度喘息组 80 84.6±12.7a 86.4±20.4a

重度喘息组 40 136.4±13.5ab 135.4±23.5ab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表2 喘息性支气管炎分期Eotaxin、MCP-1

检测水平比较( x-±s, ng/L)

分期 例数 Eotaxin MCP-1

急性期 20 105.7±10.3ab 107.4±14.6ab

恢复期 40 43.8±7.5a 80.7±13.4a

临床痊愈期 60 25.4±5.1 50.4±12.9

注:与临床痊愈期比较, aP

3 讨论

喘息属于临床常见下呼吸道疾病, 在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较为常见, 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众所周知, 婴幼儿呼吸系统还未发育完全且病情易发生反复, 50%以上患儿疾病可进展成哮喘[3]。目前关于婴幼儿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原因已有一些研究, 然而该病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该病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对患儿气道造成持续性刺激, 促使其出现气道高反应性, 严重影响患儿健康。近年来, 病毒性喘息和哮喘之间的关系已受到广大医学工作人员的关注。已有研究发现, 患儿发生支气管哮喘是效应细胞(T淋巴细胞等)、气道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合成炎症介质, 导致气道发生慢性炎症所致, 从中可以看出, 哮喘发生的机制是气道炎症发生及进展。国内有研究[4]指出, 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哮喘患儿的外周血液内同时存在多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Eotaxin为趋化因子家族C-C家族的一个成员, 为EOS选择性化学性趋化剂。人体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均可生成这一物质, 肺内主要在肺泡、支气管上产生。现阶段Eotaxin已是哮喘发病机制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热点。已有研究显示, 哮喘人群支气管黏膜上Eotaxin表达水平较高, 该物质的表达和Eotaxin mRNA细胞数、症状评分、气道反应性等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Eotaxin和EOS募集、激活及趋化等关系密切, 且可对肺组织造成损伤, 导致患儿肺功能明显降低[5]。血清中的Eotaxin可参与到病毒感染引发的喘息性支气管炎起病及进展过程中, 同时在喘息复发中也扮演着重要作用。有家族疾病遗传病史、特应质性疾病史、肥胖、喘息复发史等患儿更易出现喘息反复发作现象。故而在临床中, 对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展开血清Eotaxin监测可为患儿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等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春玲, 王静, 程哲, 等.哮喘患者诱导痰中TARC、MDC水平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影响.山东医药, 2012, 52(24):74.

[2] 莫蔚农, 徐嘉望, 王红旗.病毒相关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sICAM-1的检测及其与喘息高危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33):5325.

[3] 谢志才.病毒相关性喘息患儿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4):538.

[4] 袁潮钢.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2):68.

[5] 易阳.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作用和意义.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2):136.

[收稿日期: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