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浮式油码头建造\使用与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浮式油码头建造\使用与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沿海经济圈的固定式码头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作为江河港口常采用浮式油码头的建设也不能小视,其作为固定式码头的必要补充形式,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化扬州605浮码头为例,浅谈浮式油码头建造使用管理的经验。

关键词:浮式油码头;建造;管理

中图分类号: U65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浮式油码头概述

浮式油码头(以下简称浮码头)作为江河港口常采用的结构形式,有着较广的应用范围。浮码头由趸船及系留设施、引桥、活动引桥和固定引桥等组成。现以中化扬州605浮码头为例,谈谈浮式油码头建造、使用与管理的经验。浮式油码头布置示意图如图一:

图一:浮式油码头布置示意图

2.应用情况

2.1 码头建设审批程序

与固定式码头建设对比,浮码头建设增加了趸船本体的审批与控制环节,如趸船的设计图纸审查、过程监造、验收等环节首先由中国船级社牵头,趸船图纸审查意见由船级社审图中心出具,设计单位根据审查意见落实整改、完善;建造过程船级社船检中心安排人员派驻现场监督、检验船舶建造质量。其他审批程序与固定式码头建设要求基本一致。

2.2浮码头结构的优缺点

浮码头结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船厂制造、目标易控,工期短,建造过程基本不受江河汛期影响;码头使用时,可通过趸船自身的浮力和锚链及支撑杆的固定使其无论是高水位或枯水位时都能浮动在水面上某一基本固定的位置, 浮码头的甲板表面与水面也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差,码头面与停靠的船舶甲板基本在同一高度,即使有落差也比较小,船舶工艺接卸、船岸走动十分方便,船岸之间工艺风险相对可控。浮码头固定建筑物少、拆移方便,如趸船、活动引桥,可整体移动到新的地方重新投入使用,在新的地方只要投入少量的资金建设锚墩与岸边栈桥即可。

相对于高桩墩台结构码头,浮码头使用年限较短;容易出现故障如趸船钢板穿孔腐蚀、趸船与引桥连接处使用软管易挤压而损坏;受趸船本身长度、结构强度限制,可停靠船波等级相对较小;江河枯水期间,如果清淤不及时,易出现趸船搁浅情况,从而影响生产。另外,由于浮码头管线与陆地管线间采用柔性连接,无法从浮码头甲板上进行通球扫线清管作业,而只能在固定栈桥末端设置通球装置,存在通球扫线盲端。

2.3 浮码头适用性

对于码头建设工期,浮码头主体即趸船,在船厂建造,流水线作业,效率相对较高,制造现场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小,不受江河水位限制,四季皆宜,趸船主体建设周期根据船型有所区别,通常为3~5个月;而高桩墩台结构码头建设,通常选择在江河枯水期开工,首先进行打桩,并且需要抢在汛期完成桩基施工和下平台浇筑等工作,总体建设周期在11~14个月。码头造价方面,浮码头明显低于固定式码头,如3000吨级浮码头主体(不含上部安装工程,如设备工艺等)造价约为400万元,同等级的固定式码头主体造价则需900万元。对于现场工期短、造价控制要求高,靠泊等级低,码头地质条件差、水位变幅大的江河可以考虑采用浮码头,但供停靠的船舶等级相对较低,通常在万吨级及以下。

3.浮码头设计、建造、使用及维护中注意事项

3.1 码头设计

3.1.1浮码头在设计中,应满足船舶系靠安全和工艺使用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中国船级社2009)、《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国海事局2011)、《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中国交通部JTJ 212—2006 )、《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中国交通部JTJ237-1999)、《IEC 60092-502-1999》(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等。

3.1.2 对于仓储企业,趸船的功能区设置,至少有首尾系泊作业区、工艺作业区、消防控制间、配电间、工具间、物料间、休息室兼接待室、卫生间、办公室兼监控室、污水舱等,如果兼用码头加油作业,还应有储油区、机泵舱、燃油舱、压载水舱,发油室、开票间、船员室等。

3.1.3 趸船上的设备设施,选用应有CCS证书;船体结构所用钢料、电缆为CCS级船用材料。

3.1.4 消防设备、信号设备、救生设备按《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规定进行配置,其中消防设备厂家选择,除了CCS认证,还要满足国家公安局颁发的消防设备生产许可文件和相关检测要求,配置应有电动消防炮(水泡、泡沫泡)、水幕、消防栓、消防水龙带、水枪及泡沫枪、灭火器、太平斧、消防水桶、砂箱等;如果是独立消防系统,还有消防泵、发电机组;消防炮正常设置在消防炮塔上,也可设置在满足高度要求的消防平台上;如果未单独设置消防艇,应依托当地水上消防支队。

3.1.5码头装卸设备,5000吨级以上码头,装卸工艺管径大于DN200,建议配备输油臂;如果采用软管接卸,建议设置软管吊机,成品油、化工品一般选用复合软管,操作相对轻便。

3.1.6 锚泊设备应满足《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要求,此外还根据浮码头实际停泊水域的水流情况及工作性质等条件确定,建议选用电动系缆绞盘,可减少人力投入;船与岸坡之间除了钢引桥,还应设置系船索及带缆桩。

3.1.7防静电设施,建议在码头入口处设置带声光报警功能的人体静电消除器;同时在趸船工艺管线末端(即靠泊船只与码头工艺管线连接处)设置接地报警装置,确保船岸连接时,船只与码头接地网可靠连接。

3.1.8对于商用仓储企业,码头作业品种多,管线需要频繁处理,应综合考虑在陆路管线末端增加清管器设备;对于分销库,因其作业品种较为单一,工艺管线处理一般都以打循环为主要方式,在综合投资成本及人工作业劳动强度上,可不设清管器以节省投资。

3.1.9 浮码头钢引桥,宽度根据工艺布置和使用要求确定,其中人行通道不得小于1米;钢引桥结构应选用平行弦桁架或空腹桁架;钢引桥支座,趸船端可采用滚轮支座,另一端可采用弧形支座、铰支座等。

3.2 工厂建造、现场安装及工程验收

3.2.1趸船建造期间,重点控制焊接质量、防腐质量;建议派驻现场代表、监理把关,焊接无损检测、防腐涂料检测建议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现场变更应有设计变更通知单和船级社意见,实现总体可控。

3.2.2码头设备设施,如输油臂、消防炮塔、工艺管线等建议在趸船出厂前全部到位,减少水上施工作业量。

3.2.3现场安装,需在海事部门办理备案、监护手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引桥、码头设备吊装工序合理安排尤其重要,既可实现安全目标,同时可控制水上吊装设备的费用。

3.2.4趸船建造完毕后,应向船级社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船级社颁发船检合格证书,证书内容包括内河船舶适航证书、内河船舶吨位证书、内河船舶载重线证书、船舶检验报告、内河船舶防止垃圾污染证书、船底外部检查情况等。浮码头整体完工后,办理各专项验收,如航道、海事、消防、环保、劳动安全卫生、水务、档案等,试投产期满后最终向港口部门申请码头综合竣工验收,验收通过后,港口部门颁发港口工程验收鉴定书、港口工程竣工验收证书。

3.2.5浮码头使用前应向公司注册地所在的海事局申请趸船产权证,需提交相关资料,如船舶名称申请书、船舶建造合同、法人代表委托书、法人身份证件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船舶检验证书复印件、合资经营合同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资产评估报告复印件、船舶照片等,所有复印件需盖公司章。

3.3 码头使用

3.3.1浮码头在靠泊船舶时,对船舶的靠泊速度要求比固定式码头严格,如3000吨级船舶靠泊速度不大于0.05m/s,4000吨级船舶靠泊速度不大于0.03m/s,如果靠泊速度快,冲击力大,除了橡胶护舷容易损坏外,还会产生趸船整体向岸边位移,致使栈桥管线及管托从管架上错位、脱落,造成工艺风险。

3.3.2 在晴好天气时,应打开船舱各隔舱盖板,确保船舱通风,消除水汽凝集情况,确保舱内干燥,延长内防腐寿命。

3.3.3 每天检查船舱内有无积水(或漏水)情况,分析积水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积水及根源。

3.3.4中国船级社下属的分支,每年对辖区的趸船总体使用性能情况进行中间强制检验或年度强制检验;换证审核时,一般要求趸船拖离泊位,上坞检查舱底外部情况,此次检验所产生的费用相对较高。

3.4 码头维护与保养

3.4.1在日常维护保养中,重点关注船体腐蚀情况,通常检查甲板、船舱隔板、底板及舱内管线等部位,必要时测厚检查,如有较为明显的锈蚀情况,应及时落实防腐保养。

3.4.2检查活动引桥与甲板之间的活动连接处,防止活动部位卡死,栈桥与甲板发生摩擦、变形。

3.4.3浮码头锚链在丰水期、枯水期,一年至少两次,需要组织人员进行锚链调整,确保松紧适度、栈桥平直,避免浮码头漂移偏大、受力不均拉断锚链,引发事故。

3.4.4 检查、调整固定栈桥与活动引桥之间、活动引桥与趸船之间所使用的软管,避免软管因水位变化产生过度弯曲或拉伸而发生损坏;对摩擦部位进行保护如垫橡胶板,防止软管挤压变形、损坏;建议定期对码头软管进行性能检测,如强度、密封、电阻及伸长率等项目。

3.4.5 建议每季度对趸船照明、警示灯及通信设施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完好,实现码头靠离泊作业安全。

3.4.6 每年应进行码头水下地形测量,掌握河床变化规律;枯水期水深测量尤其重要,建议每天实施,根据内外船舷水深情况,及时安排疏浚工作,防止趸船搁浅,确保靠泊安全。

结语 总之,浮码头具有结构简单、工期短、造价低廉、拆移方便的优点,对于靠泊等级低,码头地质条件差、水位变幅大的江河可以考虑采用浮码头,只要严把建造、使用与管理的关键环节,一定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